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气候因温室气体(GHG)的排放正以0.2℃/10a的速度上升,引起国际社会高度重视。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通过,1997年《京都议定书》的签署,2005年《京都议定书》的正式生效,要求发达国家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平均减少5.2%,2007年12月巴厘路线图的达成,这些国际共识的达成为各国行动指明了方向,2003年英国政府首先将低碳经济写入政府颁布的《能源白皮书》;欧盟把低碳经济作为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并为此制定了相应政策与措施;日本制定了《低碳社会行动计划》,承诺到2050年减排60%~80%,建立核证减排量交易市场;美国参议院于2007年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先后通过了《限量及交易法案》和《清洁能源安全法案》。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世界经济低碳化已成大趋势。在世界经济低碳化发展大趋势下,我国积极采取措施,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制定《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方案》及其相关政策,并承诺在2020年将单位GDP的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降低40%~45%,但是我国面临着履约国际公约的巨大压力,根据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预测:我国2010年CO2排放为13.3~15.7亿吨碳,2020年CO2排放为15.43~21.74亿吨碳。这些数据说明我国未来碳排放形势仍相当严峻。我国工程项目建设产品为高碳产品,在工程项目建设活动中,消耗了大量能源和材料,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排出大量的温室气体。据相关测算,我国工程项目建设活动所使用的能源和材料,大约占全国资源利用量的45%左右,所消耗的能源约占全国总能耗的30%左右,建设活动所产生的废弃物约占城市废弃物的40%左右;工程项目在生命周期过程中排放出的温室气体量巨大,如何寻找减少工程项目在生命周期过程中排放出的温室气体量的途径,适应当今低碳化发展的时代要求,正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本文通过工程项目排放量评估研究的背景和国外研究情况的介绍,基于LCA模型,对金域蓝湾-A区工程项目足迹评估进行了实证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讨论了工程项目材料生产阶段的碳足迹评估和碳排因子选择问题。因为目前材料碳排放因子还未公布,所以采用已公布的材料固化能耗,折算成标准煤炭能值,按比例折算成使用标准煤炭量,再乘以标准煤炭碳排放因子,计算出材料生产阶段碳排放量。目前能源碳排放因子测定主要由中国工程院、IPCC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实验室、DOE/EIA和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公布,数据缺省且数值有差异,本文采用碳排放因子数据均值法计算,计算出金域蓝湾-A区工程项目生命周期各阶段碳排放量、敏感性分析和碳排放量优化问题,并对发展低碳工程项目提出了建议。本文仅对工程项目排放量评估作初步探索,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工程项目用地的碳足迹和其它其体的碳足迹均未计算,碳足迹的影响也未作评估,期望相关学者对碳足迹评估理论体系进行深入研究,逐步建立完善的、准确的、实用的工程项目LCA数据库,为碳足迹评估提供实证与经验,这对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推动绿色工程项目的研究与发展,迎接生态文明社会的到来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