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网络联系强度、风险分担和风险传染

来源 :东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abchkie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化和国际分工的背景下,业务外包、降低库存、精益物流、敏捷供应链等,使得供应网络资源、信息、技术等的相互依赖度大大提高,企业间交融合作不断加深,局部风险可能沿着供应链条进一步传染和放大。企业间合作风险和机会主义风险引起交易困难、频繁冲突,导致交易成本增加,是供应网络风险和不确定性的重要来源。供应链上的担保关系在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同时,也使企业暴露在风险之下,导致供应网络合作风险提高。随着网络中断点的出现,企业间的交易和合作关系导致风险沿着网络进一步传染,引发供应网络的级联故障。因此,如何进行企业间交易和合作的关系决策,来应对风险和不确定性以获得预期利润,对于企业绩效和供应网络整体绩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契约是协调企业间关系的常用手段,通过制定约束信息和激励机制来保证交易完成和绩效优化。除了实现总利润的提高,成员企业共同分担风险是供应链契约的主要目标之一。交易主体的有限理性也是导致不完全契约,从而引发合作风险和机会主义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弥补正式契约的不足,通过一系列关系契约在企业间建立关系治理机制,促进合作义务和承诺的兑现,以缓解合作风险和遏制机会主义行为。那么,什么才是影响企业间交易和合作关系的关键因素?如何才能促进供应网络企业间风险分担的协同水平?网络理论(network theory)认为嵌入改变了企业主体的经济行为和动机。供应网络中,社会关系嵌入的强度不同,企业间联系强度(tiestrength)也呈现出迥异的交易特征。此外,实践中,依赖不对称在供应网络上下游企业间普遍存在,相对依赖程度的不对等导致权力的不对等,逆向行为就可能产生。由依赖不对称而产生的预期偏差,直接影响制造商供应商间的信任、互惠,以及资源、信息交换和整合的深度和范围,最终影响企业间风险分担的动机和行为。相对于联系强度,依赖不对称反映了企业之间权力关系的平衡程度。因此,联系强度和依赖不对称反映了企业间连接关系的不同层面,二者对企业间风险分担的影响机制是本文研究的关注点。2014年以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逐渐增强,担保圈引发的信贷风险和区域风险在一些行业和地区凸显出来。与传统的信用风险相比,互保圈、联保圈关系错综复杂,随着断点的出现,风险在担保圈的第二层次、第三层次不断积累放大,呈现出非线性膨胀的特征。同时,担保关系通常在分属供应网络上下游不同行业的企业间形成,一旦风险爆发,担保关系作为一种典型的强关系,导致风险沿着供应网络进一步传染,引发网络的级联故障,甚至区域和行业的系统性风险。基于供应网络企业间存在多重关系(生产外包关系、融资担保关系等),一旦企业不能抵挡信贷、经营等风险的冲击而无法足额偿付贷款,其担保企业则由于负有代偿责任而面临合作风险。供应网络企业间存在生产外包关系,当企业遭受风险冲击而形成供应链条的中断,则其合作伙伴企业也将面临合作风险,这就导致风险蔓延至实体经济。鉴于供应网络担保圈风险传染快、影响大的特点,本文以供应网络担保圈来分析网络结构对风险传染的作用机理。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旨在通过理论模型分析、计量经济模型分析、数理模型分析等方法,从企业间双边关系层面和供应网络担保圈整体层面,探讨企业间连接关系对风险分担的作用机理,以及不同风险程度下,网络结构对企业间风险传染的影响机制,并以调和距离指标来衡量企业间担保关系,为企业间交易和合作的关系决策提供研究思路和管理建议。主要研究工作和结论如下:一、基于交易成本理论,分析供应网络联系强度和风险分担的关系本研究在风险和不确定性的背景下,探讨供应网络企业间联系强度对风险分担的影响机制。在理论模型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以我国某汽车整车制造商与其一级供应商间交易关系为研究样本,分别从联系强度的结构强度和关系强度角度,采用层次回归分析方法,对供应网络企业间联系强度和风险分担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通过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联系强度与供应网络企业间风险分担效率不存在单向的线性关系,而是呈现出倒U型的曲线关系。市场交易联系呈现出松散、短暂的特征,制造商供应商之间难以形成有效的风险分担机制。具有强联系的企业间具有高度整合和交互的合作关系,有利于提高企业间风险分担的效率。过度嵌入联系的高度信任水平却可能导致契约的不完备,为机会主义行为和合作风险的产生留下了空间,反而不利于企业间风险分担效率和供应链绩效。二、基于资源依赖理论,分析依赖不对称对供应网络联系强度和风险分担关系的调节作用。在供应网络联系强度和风险分担关系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依赖不对称作为调节变量,分析依赖不对称对联系强度和风险分担关系的调节作用。通过实证检验,得出如下研究结论:首先,依赖不对称对联系的结构强度与风险分担关系不存在显著的调节作用。在制造商供应商关系中,依赖不对称对联系的结构强度对风险分担影响的调节作用并不显著,即联系的结构强度不受依赖不对称的影响,对企业间风险分担的有效性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其次,依赖不对称对联系的关系强度与风险分担关系具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在强联系的制造商供应商关系中,两个维度影响因素中只有一个正向直接影响(联系的关系强度)受到依赖不对称的负向调节;在市场交易联系和过度嵌入联系中,联系的结构强度和关系强度对企业间风险分担均存在负向影响,同时关系强度对风险分担的负向影响由于依赖不对称的调节作用更为显著。三、基于有向加权复杂网络模型,分析不同风险程度下供应网络担保圈网络结构对风险传染的作用机制供应网络中企业资源禀赋和管理能力是异质分布的,基于自身行为规则和战略目标,企业主体选择与其他企业以非线性形式建立担保依存关系。这样,复杂网络的自组织特性导致网络中少量核心节点与多个企业存在连接关系,对网络中物质、信息、技术等资源的流动和交换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当担保圈呈现出不规则网络拓扑结构的特征时,风险传染的情境就必然发生变化,网络结构及其对风险传染的影响机制也随之变化。本研究以有向加权网络模型分析不同风险水平下网络结构对风险传染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担保圈网络结构和风险传染关系具有相变的特征。只要风险低于一定的阈值,企业间担保关系的多样化能够有效降低网络脆弱性;当风险高于一定阈值,担保圈的连通性不再是网络稳定性和弹性的保证,反而构成风险传染的路径,在网络中形成级联故障。而稀疏网络中,企业间的担保弱关系使风险被有效地隔离开来,保证其他企业免受风险传染。所以,如果实际风险较低而风险预期较高,企业担保决策和担保圈治理等事前风险控制行为在低风险水平下降低了担保圈的网络连通性,导致网络中过剩流动性的利用效率减弱,其效果适得其反。如果风险爆发后采取事后风险控制措施,则能通过扶持核心企业、降低网络连通度等措施来限制风险的传染范围。同时,研究发现,网络结构对风险传染的作用机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间关系的性质。当调和距离高于一定的阈值,风险冲击较强时,较弱的担保关系能够有效地将违约企业隔绝开来,限制风险在网络中的传染范围;当调和距离低于一定的阈值,紧密的担保关系构成了风险传染的途径。同时,由于核心企业处于网络的中心地位,其违约导致风险在网络中最大程度的扩散。因而,企业担保决策需要在风险分担和风险暴露之间进行权衡。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探讨供应网络上下游企业间交易和合作行为的动机和机制。现有研究大多关注企业间联系强度对技术创新、企业绩效等的影响,但未对制造商供应商间合作行为的动机和机制进行明确的探讨,以系统构建企业间连接关系对风险分担作用机制的理论模型。本研究提出的“风险分担”模型提供了一个有益的理论思路,通过刻画不同类型的企业间联系强度,来探讨供应网络企业间的风险分担行为和机制。第二,分析依赖不对称和联系强度的交互作用对企业间风险分担的作用机理。本文关注公平在契约设计和治理机制选择中的作用,而非仅关注效率。本文引入依赖不对称对企业间联系强度的影响,探讨依赖不对称和联系强度的交互作用对企业间风险分担的作用机理。第三、基于企业间非线性关系的假设前提,探讨担保圈网络结构对风险传染的影响机制,并以调和距离度量企业间担保关系。担保圈网络企业间关系呈现出非线性特征时,则需要考虑网络连接边的权值和方向,本文以企业间调和距离来度量担保圈网络节点间的连接紧密度,分析企业间担保关系对风险传染的影响机理。本文的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由于数据搜集的操作性困难,本文研究的样本数据主要来自供应商反馈的问卷数据。在未来的研究中,进一步从制造商和供应商两侧搜集数据,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本文探讨了供应网络担保圈中企业间关系的特征,对于担保圈和企业间担保关系的内在形成机制,还缺乏深入的研究。在考虑企业间调和距离指标的基础上,补充和完善担保圈治理和企业担保决策涉及的经济变量,进一步探讨担保圈和企业间担保关系的内在形成机制,也是未来的研究课题。
其他文献
<正>佘祥林、胥敬祥案件折射出一个基本的道理: 一个社会如果连公民的人身和自由权利都难以保障,那么,任何法治不过是公民心目中难以企及的蓝图与愿望。可见,法治社会实现的
分析了新规范中扭转惯性矩公式的简化对国产热轧H型钢梁整体稳定计算的影响。结果表明,此项简化带来的误差是有规律的:一般是小型号截面梁计算值偏低,大型号截面梁计算值偏高。
初中生主要是受化学前概念的影响、没有形成元素化合物知识网络以及缺失化学解题策略三方面因素导致化学学习困难,文章据此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利用概念辨析去干预前概念影响
<正> 历次战争的经验证明,迅速、正确的自救互救是战伤救治成功的基础,也是减少伤亡、伤残率的关键。在人员分散、伤员多的情况下,自救互救是战伤上主要的救护方法之一。因此
期刊
教育是人类社会的一项充满人性化的社会实践。教育决策实施与影响的双方都是人,它最终还是人与人之间的活动,伦理学的问题不能回避。在高等教育决策当中充分考虑伦理因素,不仅能
建立民办高等学校法人制度是贯彻“依法治国、依法治校”战略方针的选择,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民办高等学校生存与发展,提高办学质量与办学效益的重要途径,也是当
人力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等学校教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越来越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在现代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开发理论的指导下,开展了“高校教师
<正>17世纪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中国家喻户晓,得益于《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以下简称《铁球》)这篇课文。但是,伽利略是否真的在比萨斜塔做过这个试验?两个轻重大小不一样的
目的:探讨维稳官兵心理承受力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整群抽取参与某地区维稳官兵1623例为观察组,未参加维稳官兵1886例为对照组,采用军人心理承受力量表对其心理承受力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