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试通过观察肝转移瘤在放化疗结合中药治疗前、后ADC值的变化,探讨ADC值的定量评估分析是否可以早期预测肿瘤反应,是否可以应用它作为早期、安全、便捷的临床评价标准,允许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发展,避免无效治疗。方法:收集25例肝转移瘤患者,经病理或临床及超声、CT、MRI影像学检查确诊,对患者在放化疗结合中药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分别进行三次(治疗前、治疗1周期后、治疗2周期后)核磁共振扫描,具体扫描方案为横断位dual_FFE-BH序列、T2W_TSE序列、T2_SPAIR序列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共选取56个靶病灶,在常规MRI图像上选择病灶最大层面并测量其最大径,对比靶病灶治疗前及治疗2周期后的最大径,分组依据为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RECIST),把患者分为有效组与无效组。在扫描台的工作站生成ADC图,测量ADC值,对有效组及无效组ADC值变化行统计学分析,观察ADC值的定量评估分析是否可以早期预测肿瘤反应。对治疗前有效组与无效组ADC值进行比较,了解病灶ADC值是否可以预测治疗效果。通过公式计算治疗1周期后ADC值变化率:△ ADC%=(ADC后-ADC前)/ADC 前× 100%,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治疗1周期后 △ ADC%的诊断效能,得到△ADC%最佳阈值。所有数据采用SPSS21软件分析。结果:25例肝转移瘤患者,共56个靶病灶,治疗前病灶平均直径为(3.83±1.55)cm,治疗1周期后病灶平均直径为(3.82±1.44)cm,肝转移瘤入组病灶治疗前与治疗1周期后的平均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04,P=0.918),这说明经放化疗结合中药综合治疗后,肝转移瘤病灶早期无明显的形态学变化。在治疗2周期后,病灶平均直径为(3.25 ± 1.56)cm,与治疗前病灶平均直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89,P=0.001),说明经放化疗结合中药综合治疗2周期后,肝转移瘤的体积变化有统计学差异。治疗2周期后根据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RECIST),划分治疗有效病灶24个(42.86%)、无效病灶32个(57.14%),有效组治疗前平均直径为(3.89±1.62)cm,治疗1周期后平均直径为(3.57±1.53)cm,治疗2周期后平均直径为(2.24±1.04)cm,呈现组内下降趋势;而无效组治疗前平均直径为(3.78±1.52)cm,治疗1周期后平均直径为(4.01±1.36)cm,治疗2周期后平均直径为(4.02±1.45)cm,呈现组内轻度上升趋势。有效组治疗前平均直径(3.89±1.62)cm与无效组治疗前平均直径(3.78± 1.52)cm 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57,PP=0.798),说明治疗前病灶直径对治疗2周期后病灶缩小或增大变化情况无影响。在放化疗结合中药治疗前,有效组平均ADC值为(1.03±0.15)× 1010-3mm2/s,无效组平均ADC值为(1.26±0.19)× 10-3mm2/S,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4.71,P=0)并且有效组有更低的平均ADC值,说明治疗前ADC值可以作为预测放化疗结合中药治疗疗效的一个指标。有效组经放化疗结合中药治疗1周期后平均ADC值就明显升高至(1.28±0.09)X 10-3mm2/s,与治疗前平均ADC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7.417,P=0),而与此同时无效组经放化疗结合中药治疗1周期后平均ADC值为(1.27±0.15)× 10-3mm2/S,与治疗前平均ADC值比较变化无显著性差异(t=-0.504,P=0.618)。经放化疗结合中药治疗2周期后有效组平均ADC值升高至(1.36±0.87)×10-3mm2/S,与治疗前平均ADC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10.017,P=0),而与此同时无效组的平均ADC值为(1.27±0.14)× 10-3mm2/s,与治疗前平均ADC值比较变化无显著性差异(t=-0.541,P=0.592)。治疗前所有病灶平均ADC值为(1.16±0.02)×10-3mm2/s,所有病灶治疗2周期后直径缩小率(△ D%)平均值为(11.90±0.04)%,两者经相关性分析呈明显负相关性(r=-0.446,P=0.001)。根据有效组与无效组△ ADC%的数据,ADC值变化率:△ ADC%=(ADC后-ADC前/ADC前×]00%,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当△ADC%;以8.53%为阈值时,监测肝转移瘤治疗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分别为83.3%,85.6%,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结论:1.扩散加权成像可以早期、无创的预测肝转移瘤放化疗结合中药治疗的疗效,可为肿瘤反应提供一个早期定量评估参考标准,允许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发展,避免无效治疗。2.在对肝转移瘤患者治疗效果的评估中,治疗前ADC值可以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治疗前平均ADC值较高的肝转移瘤治疗疗效较差,治疗前平均ADC值较低的肝转移瘤治疗疗效较好。3.经放化疗结合中药治疗后,早期ADC值升高的肝转移瘤对放化疗结合中药治疗敏感,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诊断效能,当治疗1周期后△ ADC%以8.53%为阈值时,监测肝转移瘤治疗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分别为83.3%,85.6%,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