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合伤是指机体同时或相继遭受两种以上(含两种)不同性质的致伤因素作用而引起的复合损伤。放射损伤合并烧伤,即放烧复合伤是战时核爆炸和平时核事故所发生的主要伤类之一。基于对放烧复合伤的基本病理、病生以及群体效应等规律的认识,我们认为极重度骨髓型和肠型放烧复合伤时的主要矛盾是早期的内稳态失衡、后续的小肠机械屏障与免疫屏障的丧失和稍晚的造血重建等三个方面,其中尤以前两者更为突出。既往工作表明,针对中重度骨髓型放烧复合伤的关键环节,采用我所自主研发的生物制剂L203、壳聚糖包裹的防御素5与修饰GLP2双基因表达质粒和颈交感阻滞等措施分别进行救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认为对于肠型放烧复合伤而言,及时纠正早期内稳态失衡,防治休克是关键,重建肠道机械与免疫的双重屏障是根本。因此,着眼于调节内稳态,减轻早期的休克,加速肠上皮的修复,防治肠源性感染就有可能为后续的救治赢得时间。我们针对这前两个重要环节,同时兼顾造血,进行了颈交感阻滞、双基因转染质粒壳聚糖纳米粒和L203三位一体的综合救治,希望找到救治肠型放烧复合伤的较为理想的新措施。本研究在肠型放烧复合伤模型(10Gy+15%Ⅲ°TBSA)中,采用颈交感阻滞、双基因转染质粒壳聚糖纳米粒和L203对其进行综合救治,重点通过比较小肠、骨髓等关键脏器的病理变化和动物平均存活时间的区别对其疗效进行了探讨。研究获得以下主要结果:1.放烧复合伤(10Gy+15%Ⅲ°TBSA)后,小肠粘膜的形态结构、上皮增殖活性和机械屏障功能均受到严重损害,表现在小肠湿重明显减轻,损伤早期隐窝细胞凋亡明显增加,恢复期隐窝细胞增殖抑制和肠道细菌移位明显。给予综合治疗后,小肠的基本病理变化明显好于复合伤对照组,表现为与同一时相点的对照比较,小肠湿重减轻较少,损伤早期隐窝细胞凋亡减少为对照组的56.8%( P<0.05),同时恢复期隐窝细胞BrdU掺入阳性细胞百分比也明显高于复合伤对照组(P<0.05);肠道细菌移位在损伤后2、3、4天明显轻于复合伤对照。2.放烧复合伤(10Gy+15%Ⅲ°TBSA)后连续5天观察动物外周血血象变化,红细胞呈下降趋势,血小板则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其最高值超过正常水平;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