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在地理念下的乡村博物馆空间设计研究 ——以道郡乡村博物馆空间设计为例

来源 :西安美术学院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wdswdt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在自身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留下了丰富多样且厚重的文化遗产,它们以其独特的内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生长于乡村,展现乡村自然风貌和历史变迁的乡村文化,既是我国农耕文明的缩影,也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裹挟着乡村也加快了发展步伐,促使我国积极开展乡村建设。然而随着乡村建设热潮的兴起,乡村建设出现均质化,乡村风貌呈趋同性等问题愈演愈烈,亟待寻求一种适合我国乡村发展的路径。与此同时,国外多个国家正广泛开展新博物馆运动,乡村博物馆作为新博物馆学下的新型博物馆,在我国也陆续开展了本土化实践。从实践过程中发现,乡村博物馆较传统博物馆来说更注重展示日常生活,通过回归文化原生地,回归村民来构建乡村文化认同。既是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展示平台,也是乡村对外交流发展的窗口,是当下我国乡村应对文化困境的有效途径,也承担着促进乡村发展的社会责任。综上,本文将乡村博物馆置于在地理念的视角下,以乡村博物馆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在地理念指导的在地设计为立足点,对乡村中的自然环境、人文历史和传统建造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结合对乡村在地实践的设计案例分析,总结归纳乡村博物馆空间在地设计的原则及策略,最终通过设计实践——在地理念下的道郡乡村博物馆空间设计,展开针对研究和效果呈现,为前文总结出的策略实践验证与补充说明,试图为乡村博物馆的在地实践提供另一种可能性。
其他文献
在当代艺术中,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彰显着艺术家的艺术特色,作品的艺术场域与视知觉的生成是构思作品的条件之一,其中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出生在阿根廷的艺术家莱安德罗·埃利希,他探寻艺术的本源和人与社会、环境、城市文明之间的关系,注重作品的场域生成以及观众的视觉感知。他认为,我们人类总是习惯于身边所有事物的理所应当,不曾想过我们身体与整个空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一种存在。所以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探讨当我们平时习以为常
学位
童年是一生当中的起点,是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童年的创伤经历对躯体和心理造成的严重损伤,会在个体纯稚的内心留下难以释怀的记忆,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从而形成潜在的精神疾病因素。个人的童年经历和生活感悟无疑为将来的艺术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原料和养分,影响着艺术创作的艺术风格、题材选择和情感表达等。艺术家通过追忆和探寻童年经历去描绘内心世界,按照一定的创作意图对创伤经历进行选择、提炼、浓缩、概括,在艺
学位
报纸
报纸
报纸
报纸
目的:研究流体剪切力(Fluid shear stress,FSS)通过调控mi R-214-3p和其下游靶基因ATF4影响MC3T3-E1成骨细胞增殖表型和凋亡表型。方法:通过对体外成骨加载FSS和对体外成骨细胞进行瞬时转染实验(mi R-214-3p mimic、mi R-214-3p inhibitor、si RNA-ATF4和pc DNA3.1-ATF4),研究FSS和mi R-214-3
学位
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的革新,为博物馆展示活力提供了充分的支持,在大众的积极参与下,现代博物馆形成了以人为本,以观众互动体验为核心的空间活力需求,被赋予了更为重要的社会意义。空间句法作为一门科学理论,被广泛用以阐释建筑和城市空间的组织模式,本文将其引入博物馆空间展示设计中,以理性的分析为博物馆空间艺术设计提供科学保障。首先,本文以博物馆空间展示设计为研究方向,以空间句法理论作为研究基础,将包括博物馆在
学位
作为一种特殊的材料,蜡在人类文明进程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在最初器皿模范的铸造还是手工艺品的制作中都能看到蜡材料的身影。早期社会的工艺制造里,由于人们更多注重蜡材料的实用性功能使得其在艺术创作及文化意义上的体现相对较少,缺乏独立的理论评价的同时蜡材料在作品现实场域中的情感表达也较为单一,并且也极少参与到作品本身的观念表达。20世纪之后,人们的空间意识进一步提升,尤其是场域理论的提出更是为空
学位
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