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村现象及对策初探--巢湖等地村庄居住环境改造研究

来源 :清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lian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心村是农村现代化过程中,由于农业经济和就业结构的转变造成村庄内部建设用地闲置的一种聚落空间形态的异化现象.论文结合巢湖等地农村居住环境的调查,对空心村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空心村的特性和农业聚落演变的联系,认为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影响,人与土地的密切联系被削弱,维系传统聚落稳定的基础受到冲击,导致空心村形成;指出只有通过加强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强规划管理体制的建设,以及进行农村社会的内聚型重组才可能有效地解决空心化问题.针对空心村改造,论文结合规划和设计实践,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建议从规划设计入手,采用就地改造、部分易地改造、易地改造和转型改造等方式,运用整体设计的方法,结合村庄外部环境和新型住宅设计,建设有吸引的内聚型聚落形态.另外,论文对空心村形成的机制、社会原因等也作了分析.论文还探讨了发展新兴产业与扩大内需的关系、以及在治治基础上加强社会各阶层力量协同合作改造空心村的意义.
其他文献
该文源于“2000年小康城乡科技产业工程”项目的一个子专题“智能型住宅家庭设施自动控制与管理系统应用研究”,该文是该项专题的主要组成部分.该软件是以Delphi作为开发平台
该文从城市中行为入手,通过对生活价值系统的研究,探讨了对行为理解的城市层级体系和城市行为评价体系;依据行为与相应行为场所的关系,以及对城市景观含义的理解,进一步探讨
高层建筑的发展过程,也是自我完善的过程,人们对高层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是与人类的物质生活水平及精神需求的增长成正比的,高层建筑与环境关系进行重点研究,文中包括高层
该论文从六方面入手,第一章着重分析了城市选址和演变中的差异;第二章主要涉及城市总体规划与其对城市布局的影响,探讨了城市规模及旧城布局、城镇体系、新旧城的关系等问题;
该文通过对功能主义出现以前的传统城市的分析和研究,尝试发掘并整理对当前商品住宅开发与建设依然具有积极意义的诸多传统城市空间的优秀经验,作为传统城市建设和城市设计经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国际国内的新形势,中国开发区赖以快速发展的特殊优势被不断削弱,如何保持开发区产业发展的优势,继续保持区域经济增长极的
该文通过对豫丁民居的一个实例——康百万庄园与生态建筑学关系的研究,对康百万庄园中所包含的朴素生态思想和地域构造技术加以总结,并试图对豫西民居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中国城
该选题是作者的导师陆元鼎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客家民居形态、村落体系与居住模式研究"课题的一个子项目.该文在分析客家建筑文化形成的地域因数、人文因数的基
该文研究的核心是中国建筑学专业教学指导思想.第一部分,回顾了中国建筑教育自20年代创办以来,建筑教育思想的五个发展历程,并对这五个时期的建筑教育思想状况进行了综述.第
论文的第一章是整个文章的概论部分.论文的第二章讨论了消费理论,其中涉及到了效用理论,需求函数,住宅消费的偏好与选择,以及在旧城居民在不确定条件下的选择问题.论文的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