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纬湿地磷的累积及环境指示意义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haiboy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北中高纬度地区处于东亚季风边缘地带,发育了大面积泥炭地,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在湿地生态系统演化、土壤-生态系统共同进化的过程中,磷元素作为重要的营养元素均参与其中。在泥炭地中,有机磷逐渐累积在植物残体中,长期影响土壤磷库及磷形态分配。东北寒冷气候条件和泥炭地厌氧土壤环境使有机磷能够较为稳定的随泥炭层的形成保存在剖面中。不同演化阶段的泥炭地由于植被、土壤环境等原因导致对磷的积累、利用机制差别较大,在柱芯层中磷的积累也不同,使磷具有记录环境变化的潜力。了解湿地历史演替过程中所伴随的磷的含量及形态的变化,以及磷的积累和变化规律,能够探究磷-湿地生态系统演化-气候的历史关系。尝试以磷作为新的代用指标为揭示气候变化对湿地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影响、评估未来气候变化影响不确定性的新视角提供线索。本文对我国大、小兴安岭典型泥炭地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磷形态的分布,以及磷形态在泥炭柱芯中的累积规律进行深入研究,并基于中高纬地区微体古生物化石记录和气候变化历史,探究了泥炭地磷库分配以及磷形态累积速率对植被演替、气候变化的响应,同时应用不同植被演替过程中的表土磷形态的差异,寻找特征磷指标,重建泥炭地植被演替历史。具体研究结论如下:(1)大兴安岭泥炭地土壤磷库以有机磷为主,有机磷磷库中以稳定态有机磷为主。在大兴安岭北部区域中,植被类型对土壤磷形态的影响大于地理位置差异,且植被类型对土壤无机磷的解释率大于对有机磷的解释率。植被类型差异会导致土壤中Na HCO3-Pi、Na OH-Pi、conc.HCl-Po、Pi、Po和Po/Pi百分含量差异显著。乔木植被土壤无机磷形态普遍高于其它植被,而藓类植被更有利于有机磷的累积,尤其是稳定有机磷conc.HCl-Po的累积。在植被演替过程中,当藓类等喜湿植被大量生长、厌氧及相对酸性的环境促使土壤有机磷积累。当泥炭地受气候影响灌丛增多甚至乔木入侵时,土壤有机磷矿化加速,生成更多无机磷。(2)泥炭地所在的地貌或地理位置决定着沉积的物质来源,决定了有机磷和无机磷的分布特征,而泥炭地不同演化阶段会造成磷形态在剖面中分布的差异。首先,植被原位沉积、无明显外源物质输入发育的泥炭地中,泥炭层有机质含量较高,剖面均以有机磷库为主,磷形态以Na OH-Po、conc.HCl-Po和residual-P为主;在泥沙、粘土等原生和次生矿物与泥炭共同沉积的河漫滩泥炭地中,土壤磷库则以无机磷为主,磷形态以Na OH-Pi为主。其次,以灌丛和草本为主的泥炭地的总磷含量高于藓类植被为主的泥炭地,但当泥炭地演化后期以藓类植被为主时,土壤活性磷百分含量升高。在剖面中,磷形态(除活性磷外)含量与深度无显著关系。当泥炭地植被以灌丛-草本或灌丛-藓类植被为主时,活性磷在剖面中出现向地表富集的现象,富集深度约在15cm以上。但当泥炭地植被以草本为主时,富集现象不明显。(3)有机磷形态尤其是Na OH-Po的积累速率,与泥炭的发育频率、气候变化、花粉记录等古证据有良好的对应关系。植被演替对有机磷的累积产生直接影响;气候通过改变植被生物量和植被演替间接对有机磷的累积产生影响。在东北较为寒冷、植被生长期短的气候条件下,适当的温暖和湿润气候条件可以增加有机磷的累积。大兴安岭图强和盘古在约1050、900和500 cal yr BP三个时期发生强度较高或频次较高的火事件。火事件的发生会降低有机磷的含量和累积速率,同时降低土壤非活性Po/Pi。(4)通过线性判别分析选择Na HCO3-Pi、Na OH-Pi、conc.HCl-Po和Pi作为参数,并应用磷形态-指纹图谱重建了2200 cal yr BP间图强植被演替历史。重建结果得到了该柱芯藓类、草本和灌丛孢粉记录与草本植物大化石记录的验证。磷形态-指纹图谱法应用于其它中高纬泥炭地时发现:该方法应用于无明显外源物质、原位沉积发育的大兴安岭以及长白山泥炭地效果较好。但是,在河漫滩发育而来泥炭地中,由于外源物质(包含大量无机磷,尤其Na OH-Pi)的输入,导致重建结果与泥炭地演化历史和采样点植被实际情况有差异。另外,当泥炭地以藓类和灌丛为主时,重建结果低估了藓类的贡献率。(5)磷形态的环境指示意义需要根据所在地理区域、生态系统和指示用途的不同而进行针对性总结和界定。活性磷、中等活性无机磷(Na OH-Pi)和稳定性有机磷(conc.HCl-Po)在磷库中的含量及百分比变化对反映和预测泥炭地演化过程中土壤营养环境变化具有指示潜力。在河漫滩泥炭地中,Na OH-Pi、HCl-P等无机磷沉积速率对反映泥炭地附近河流流量以及降水具有参考价值。中等活性、稳定磷形态化学性质较为稳定,不同演替阶段植被对磷形态影响差异在东北寒冷气候及泥炭地厌氧的土壤环境下仍能被保存下来。
其他文献
欧洲藏学发展迄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但国内外学界对此鲜有专题性综合论述,追究其成因,内容庞杂、细节繁琐或是关键。梳理其历史发展脉络,不仅对了解欧洲藏学的全貌、理解欧洲藏学的现状、判断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有重要参考意义;而且对中国藏学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此过程中,发掘出一些新的、此前未被学界重视的研究资料或学人事迹,展示出某些隐匿的现象,也有助于为藏学史的后续深入研究提供新的灵感。本文是依托导师王
学位
以自旋流驱动磁化翻转的非易失性磁性随机存储(Magnetic Random Access Memory,MRAM)是下一代存储技术中的有力竞争者。而随着其在嵌入式存储及单一构架内存结构中的适应性发展,如何进一步降低存储单元驱动翻转能耗,成为MRAM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多铁性材料中铁电性与铁磁性共存,以磁电耦合效应为桥梁,可实现电压对磁性的调控,为电压替代磁场及辅助自旋流调控磁矩实现超低功耗存储
学位
随着无线移动通信技术日新月异发展,通信网络持续扩充着人类活动与社会发展的空间,但地面网络的覆盖范围仍然是有限的。在郊区、山谷、海岛等偏远地区,地面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费用与维护费用十分昂贵,网络覆盖率低,使得这些地区随用户终端数量增加而日益增长的网络服务需求与落后的网络服务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显著。为了增强偏远地区的数据服务能力,将基于卫星的天基网络与地面网络深度融合建设天地一体化融合通信网络(Spac
学位
交通是人类社会活动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对地理空间距离的缩短起很大作用,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先行官。故交通进步不仅对交通本身意义重大,而且能够带动整个社会经济领域的快速发展,对推动社会进程至关重要。近代以降,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局。其中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交通方式发生了新的变革,由大车道向公路、铁路、航空转变,新式交通工具如轮船、火车、汽车、飞机等先后出现。从地域分布看,逐渐由东
学位
随着互联网行业及其电商平台的持续快速发展,海量的商品选择带来了严重的信息过载问题。推荐系统能够根据不同的用户喜好,从大量的数据中快速找到用户感兴趣的信息,解决信息过载的问题,因此成为应用计算机科学的重要课题之一。传统面向单一物品的推荐系统通常只关注用户对物品的不同喜好,而忽略物品之间的兼容关系。在更多时候,用户不仅关心他们喜欢的物品,同时还希望得到关于搭配物品的推荐。例如,当用户喜欢某一件上衣时,
学位
随着5G通信系统的高速发展,天线作为无线通信系统的眼睛,其小型化、集成化、高频化、低损耗、低成本的要求越来越迫切,而基于低温共烧陶瓷(LTCC)技术的介质天线是解决上述迫切需求的唯一途径,但超低损耗的低温共烧结微波介质材料、LTCC微带贴片天线理论及设计模型、天线温度稳定性是目前国内外这一领域仍待解决的技术瓶颈问题。本论文主要针对5G中频频谱波段(3.3 GHz-3.6 GHz和4.8 GHz-5
学位
柔性电子技术是一种将电子器件或电路制备于可弯曲/可延性基板上的新兴电子技术,具有可弯曲/可延展、成本低、便携性强和质量轻等优势。随着柔性电子技术的发展,面向可穿戴无线通信系统、共形雷达等应用的柔性微波电子器件也获得了更多关注。与硅、砷化镓、碳纳米管等半导体技术相比,氮化镓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Ga N HEMT)具有高功率密度和高效率等优势,近年来成为了柔性微波功率器件的研究热点。由于Ga N外延生
学位
水稻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但其生长过程受到多种病虫害的威胁,其中以稻飞虱最为严重。我国发生的稻飞虱种类主要包括褐飞虱和白背飞虱,是我国的一类农作物病虫害,也是亚洲稻区威胁最大的迁飞性害虫。近20年来,稻飞虱在我国华南西南稻区的发生面积大、暴发频率高,造成了较严重的稻谷产量损失。有效防控稻飞虱的前提是大范围高精度的种群动态监测预报。然而由于稻飞虱种群时空动态的复杂性,人们对大尺度下稻飞虱种群动态认
学位
阵列三维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具有三维空间分辨能力,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安检及雷达散射截面积(Radar Cross Section,RCS)测量等军用和民用领域。然而,基于匹配滤波原理的三维成像结果通常有较高旁瓣且易受背景噪声干扰,难以满足高精度成像的要求。基于稀疏重构原理的三维成像算法虽然可以改善图像质量,但是在用于三维稀疏成像时,所需计算时
学位
分布式雷达系统是一种新体制雷达,其将空间内广泛分布的雷达节点,通过组网技术组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并以协同的方式对空间信息进行感知与获取。分布式雷达系统具有空间复用性、多自由度等众多优势,是雷达发展的重要方向。对分布式雷达系统的拓扑构型及资源进行优化可以充分利用其分布式探测的体制优势,使系统检测、定位、跟踪等多方面的性能得以显著提升。因此,拓扑构型及资源优化是分布式雷达的关键技术之一,已成为国内外雷达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