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学视域下的祝文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inroo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夏文明自其萌蘖便具有“重鬼神”的特质,秦汉以后形成了政治神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文学的发生与发展。①起源于上古时期祭祀活动的祝文,是蒙昧时代人们对于“天人关系”认知的一种反映,同时也是人们与上天沟通的话语与凭借。
  在历史的长河中,祝文几经流变,从上古时期的口头文学逐渐演变为后世义例详备的仪用文学,其所蕴含的尊祖重源的思想,融入民族血液之中。在文体学研究蓬勃发展的今天,对于祝文这类具有悠久历史的应用文体的研究还存在较大空白。祝文的产生与中国古代礼乐制度有紧密的关系,它源于巫,最早是以口头形式存在于日常祭祀等领域,具有十分强烈的应用色彩。祝文变为书面文,逐步形成相对固定的程式化的书写格式。祝文以“诚”为核心的精神内核,在不同时代因政治、礼教、文体发展等因素影响,与盟、诅、颂、赞、青词、上梁文、祭文、诔文、哀策文等诸多文体产生了交融,既有其相似性,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并使其中的功能被这些文体所吸收。梳理祝文的流变,可以发现大致经历了上古至周的产生与确立、春秋以降的艰难跋涉、唐宋时期的鼎盛繁荣、与元明清时期逐渐式微,清代至今,余音遗响等五个阶段。祝文存在着程式化的叙述模式,形式上有韵有散,以韵为主,以修辞立诚,责己罪心为精神内核等特征。因其部分功能被后起的其他文体所取代,审美价值存在有限性,随着理性思想的抬头,科学进步,实用性的消失,以及西方文学观念的冲击等,祝文逐渐式微。同时,受到中华民族务实重史的传统思想影响,祝文的研究较少,从文体学视域下对祝文的研究更是寥寥。但不可否认和忽视的是,祝文作为一种重要的文体,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从它的产生、发展到式微,这一文体流变过程反映了不同时代文化、心理与思想认知的变化。对祝文式微的原因进行创新性的探究,一定程度补充了当今文体学对于这类“弱势”文体的研究,并对了解我国独特的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提供了新的视角。
其他文献
自1920年代始至1980年代终,冰心的异域生活经历几乎贯穿了她的整个生命历程。在这期间,冰心为我们留下了占据其散文总量八分之一多的宝贵篇章。本文以冰心留美时期、居日时期、归国之后作为文化使者访问各国时期的三段异域经历为主线,从异域体验与文学书写的角度进行研究。  第一章留学生时期的美国印象。本章以冰心人生中的第一次异域体验,即留美生活期间留下的散文为研究对象,探索了冰心初涉异域之时的美国印象。首
学位
作为一个复杂的矛盾统一体,白采始终保持着灵魂深处的自我拷问,认真阅读他的作品可以感受他的“可爱”与“真心”。然而,由于白采的早逝及其个人原因,使得白采虽在创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却也没有获得足够的关注和中肯的评价。因此本文将重点分析其小说、新诗、旧体诗词和诗话的内容,力图还原一个真实而立体的白采,并将作者和他的作品放置于二十世纪初新旧文化转型的时代背景中,探讨其创作的超越性与局限性。  引言部分简
学位
陈与义的诗歌在靖康之难后到达新的高度,本文拟从陈与义的人生经历出发分析他在靖康之难后产生的心理变化,及其南渡后丰富的诗歌内容和不同的审美倾向。  靖康之难后,陈与义产生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这种变化和他南渡前的思想经历有很大关系。陈与义一直有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然而北宋末年党争剧烈,政治黑暗,诗人长期沉沦下僚,虽然关心社会时政,却没有表达的路径,因此他南渡前的诗歌大多抒发不得志之苦闷。靖康之难发生后
学位
李昌祺是明初著名的诗人和小说家,他博学多才,宏儒硕学,诗歌创作具有鲜明的特点。历代学者对明代诗歌研究相对较少,而且中外学者大多集中于明中后叶的诗歌。随着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不断深入,对于明初诗歌考究相对增多,特别是对明初诗人李昌祺,有较多深入研究,并且集中于李昌祺生平、思想、诗歌创作等方面,而对李昌祺诗歌系统全面的分析论述比较少,因此本文以李昌祺诗歌为立足点,对李昌祺诗歌进行综合研究。  本论文共分
学位
张岱一生著作等身,据考据,其著述有三十余种,所涉范围较广,而其中最耗心血的要数史书一类。出身史学世家的张岱虽志在著史,但在著述存史过程中,他没有忽略诗文创作,而是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耗费了极大的精力,故其文被誉为“明文第一”“绝代散文家”“明清小品文殿军”,其诗被赞为“诗史”。在丰富的诗文鉴赏与创作实践的双重作用下,张岱体悟出“冰雪之气”这一艺术精神,其诗文集自序《一卷冰雪文后序》,明确提出“独取冰
学位
作为当今国际文坛中最具影响力的女性作家之一,艾丽丝·门罗无疑是创作风格最鲜明独特、情感表达最细密幽深的一个。她尤为关注女性的生存状态和成长发展,其作品无论是从叙述视角还是细节把握上,都集中体现出浓郁的女性色彩。门罗以淡然清冷的态度书写女性生命里的重负与无奈,揭露生活的本相和人性的复杂,其对女性生存方式的思考影响着时代。  本文主要从女性的困惑、逃离和回归三方面出发,以实际文本为基础,深入解读门罗对
唐·德里罗的作品既是在写美国社会,也是在写全人类,对于21世纪的人类社会具有重要启示作用。媒体是贯穿唐·德里罗小说中的重要主题,他以大众日常生活这一独特视角,力图呈现媒体对大众视觉观看、言说交流和情感体验的影响,揭示媒体权威影响下人的觉醒与反抗,展现身处影像时代的个体的生存境遇。  本文从视觉观看、言说交流、情感体验和觉醒与反抗这四个角度出发,分析唐·德里罗的作品中所展现的媒体与人的关系。文章主体
学位
鲍勃·迪伦(Bob Dylan),20世纪美国伟大的民谣、摇滚艺术家,杰出的诗人和语言大师,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早在上世纪60年代,伴随着迪伦音乐的流行,其诗人身份就得到了广泛关注,他的歌词也被作为诗歌收录在了美国大学的教科书中。鲍勃·迪伦的诗歌以极具特色的语言、独特的叙事艺术、蕴藉丰富的意象,在某种程度上,为现代诗歌发展的新出路提供了案例。  论文除绪论与结语外共有四章。第一章分析的是
学位
自1980年在《北京文艺》杂志发表短篇小说《雨,沙沙沙》开始,王安忆以充满理想主义的纯真少女“雯雯”形象正式进入中国文坛,《命运》《广阔天地的一角》《幻影》《一个少女的烦恼》《当长笛solo的时候》等女性成长小说随之进入读者视野。而后,1980年代中期王安忆以先锋姿态发表《小城之恋》《荒山之恋》《锦绣谷之恋》《岗上的世纪》,因主题涉及女性欲望而饱受争议。随着《弟兄们》《流逝》《长恨歌》《米尼》《我
学位
作为江苏文学的领军者,范小青自1980年凭借短篇小说《夜归》进军文坛以来,40年间朝乾夕惕,佳作颇丰。其短篇小说创作不仅展现出中国不同改革时期的主题和面貌,而且彰显了她在主流文学的话语创作外不断求新求变的写作态度。当今世界正经历快节奏和快消费的时代,荒诞现实让人不安,也引发着社会、道德伦理、精神心理等问题。与此同时,范小青扛起了现实主义的旗帜,在创作中始终以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为中心,用批判的眼光审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