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桑蚕W染色体替换对家蚕免疫的影响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tu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性染色体作为生物体内特殊的染色体,相比于常染色体,不仅决定了生物体的性别,而且影响生物体的发育和代谢等生理过程。W染色体在鳞翅目昆虫的功能研究进展缓慢,家蚕是经典的鳞翅目模式昆虫,且与野桑蚕同源,亲缘关系近。雌性家蚕的染色体是完全连锁(果蝇雄性完全连锁),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家蚕雌性染色体并不与对应的Z染色体发生交换。鉴于此特质,本研究尝试利用雌性野桑蚕与雄性家蚕大造(Dazao,DZ)杂交,F1代雌性与雄性家蚕(DZ)连续回交十代以上,构建一种近等基因系——野桑蚕W染色体替换型雌性家蚕(WS),转录组测序确认该品系除W染色体被替换外,其它基因与DZ近乎没有差异。进一步比较研究雌性DZ和WS的生长发育和免疫抵抗性差异,为家蚕和野桑蚕W染色体的功能研究提供参考。主要结果如下:(1)野桑蚕W染色体替换影响家蚕生长发育和生存能力家蚕和野桑蚕在形态和习性存在显著差异,为研究近等基因系DZ和WS之间的差异,本实验选择最直观的生长发育指标进行相关调查:在5龄起蚕选取雌性个体进行体重、食下量、消化量调查以及血淋巴黑化反应、血细胞吞噬能力调查。5龄起蚕高温逆境35±0.2℃,统计生存曲线。正常环境饲养,选取5龄起蚕48 h雌性进行背脉管注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统计生存能力以及菌载量。与DZ相比,WS的平均体重升高,食下量和消化量无差异;高温逆境的生存率显著升高;感染革兰氏阴性菌E.coli后的生存率显著下降,24 h时菌载量显著高于DZ;但感染革兰氏阳性菌S.aureus后的生存率没有显著差异,24 h时菌载量显著低于DZ。说明野桑蚕W染色体的替换影响了家蚕的生长发育以及免疫抵抗性。(2)野桑蚕W染色体替换增强家蚕抗菌肽基因的转录水平基于上述调查结果,以DZ和WS 5龄第三天(5L3D)家蚕的脂肪体组织为样本进行转录组测序与分析。采用上下调差异倍数>2倍的标准筛选差异表达基因,通过GO、KEGG分析发现DZ和WS差异表达基因在免疫应答通路中富集。将筛选出的36个与家蚕免疫相关的差异基因进行Venn图分析,发现26个免疫差异基因的转录水平上调表达,10个免疫差异基因的转录水平下调表达;根据这些免疫基因在免疫应答中起的作用分成四大类:识别类(Recognition)、调控类(Modulation)、传导类(Signaling)、效应器类(Effectors)。其中效应器类包含最多的上调基因数目,主要为抗菌肽基因(AMPs)。推测DZ和WS在免疫能力上存在差异。(3)野桑蚕W染色体替换影响家蚕染菌后抗菌肽的协同抗菌作用。基于上述转录组学筛选到的免疫差异表达基因,进一步调查5龄起蚕48 h雌性家蚕E.coli接种1h、4 h、8 h、12 h、24 h后的脂肪体组织中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qRT-PCR结果显示,E.coli感染后,WS的免疫相关基因PGRP-S2和PGRP-S5在4h后转录水平都高于DZ,并且在8h和24 h显著高于DZ;免疫相关基因Relish的转录水平在1-8 h低于DZ,但在8-24 h高于DZ;Dorsal的转录水平与Relish相反,在1-8 h高于DZ,8-24 h低于DZ。进一步比较研究免疫差异转换点8 h和免疫后期24 h的免疫差异性,结果显示E.coli感染8 h时,相比于DZ,WS的抗菌肽基因Gloverin1、Gloverin2和Gloverin3表现出显著高表达,其他免疫基因 Lebocin、CecropinA、Moricin 和 Pelle 以及 PPO1 显著低于 DZ;E.coli感染24 h时,WS的相关免疫基因转录水平都显著高于DZ。进一步通过感染S.aureus,发现染菌24 h后,相比于DZ,WS的抗菌肽基因Gloverin1、Gloverin2和 Gloverin3 以及 Lebocin、Moricin 和 Pelle 都显著高表达,而 CecropinA、PPO1显著低于DZ。上述结果可知,DZ感染E.coli后的生存率更高,但大多数抗菌肽基因转录水平反而显著低于WS,这可能是因为DZ中存在进化完整的抗菌肽协同调控作用。虽然WS将家蚕W染色体替换成野桑蚕的W染色体,但有限遗传代数不足以使其免疫系统磨合进化成强有效的抗菌协同作用,因此表现出WS生存率更低和抗菌肽转录水平更高的现象。推测野桑蚕W染色体的替换会影响家蚕免疫系统中的协同作用。综合以上结果表明:野桑蚕W染色体可以增强家蚕的生长发育能力,增强免疫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降低相关抗菌肽之间的协同作用,对免疫过程产生新的影响。
其他文献
目的:食管鳞癌是一种起源于食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所有肿瘤中居高不下,严重危害国民健康水平。食管鳞癌恶性程度高,发病机制复杂,因此,探索食管鳞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显得尤为重要。近年,RNA中的m6A甲基化(m6A methlyation)是肿瘤分子遗传学中的研究热点。本论文主要探究m6A甲基化酶METTL3对食管鳞癌发生发展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分子机制,旨在为食管鳞癌的分子诊断和靶向治疗提供
学位
CD8+T细胞在不同细胞因子条件下可分化为特性和功能不同的亚群,包括Tc1、Tc2、Tc9、Tc17等。其中主要由细胞因子IL-12介导分化的Tc1细胞,即 Ⅰ型CD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以分泌高水平的穿孔素、颗粒酶素、γ干扰素(IFN-y)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为主要特征,是机体自发性抗肿瘤免疫应答中杀伤肿瘤最主要的效应性免疫细胞
学位
背景:儿童桡骨颈骨折在临床中并不常见,但不恰当的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和功能丧失。其治疗主要依据骨折移位程度,无明显移位的桡骨颈骨折可选择单纯外固定保守治疗,移位明显的骨折可能需要复位后内固定治疗。固定方式包括:弹性髓内钉、克氏针、可吸收螺钉、可吸收棒、钢板内固定及石膏外固定等。其中克氏针撬拨复位,具有避免切开肘关节囊,保护桡骨头血运等优点,在治疗移位明显的儿童桡骨颈骨折上得到广泛认可。但是,
学位
本文针对微小空间和复杂表面α泄露的检测及工作人员辐射防护的特殊需求,基于离子注入型硅半导体(Passivated Ion-Implanted Planar Silicon,PIPS),研制了一套高精度微小探头α能谱测量系统。同时,针对α、β表面污染共存的工作条件,采用脉冲形状甄别(Pulse Shape Discrimination,PSD)技术,研制了一套基于叠层闪烁体探测器的α/β表面污染测量
学位
目的:随着时代发展,核技术早已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受到电离辐射(IR)暴露的机会也因此不断增加。医务工作者(医生、护士和技术人员)等职业在工作时难免会受到电离辐射,而个体辐射敏感性的鉴定有助于筛出敏感人群,实现核领域相关从业人员的精准遴选;对于肿瘤病人而言,个体辐射敏感性的测定有助于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从而获得更好的疗效。目前,个体辐射敏感性的鉴定标准尚未确立。本研究试图使用经典的细
学位
放射性肺损伤是胸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过程中的常见并发症,不仅大大降低放疗效果,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二甲双胍是临床二型糖尿病的一线治疗药物,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除降糖作用外,近年的研究还发现其在抗炎、抗氧化、抗肿瘤、调节免疫功能等方面均有一定功效。另外,二甲双胍在逆转纤维化方面也有一定作用,但在放射性肺损伤中相对研究较少,且作用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目的及意义本研究采用X射线单次全胸照射小鼠,
学位
辐射纳米防护材料的使用导致环境暴露风险激增,已成为职业健康的潜在威胁。研究表明纳米材料可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肺泡气血界面引发炎症等毒性效应,但是目前对于其毒性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材料与肺部细胞的相互作用。事实上,肺泡微环境的构成复杂。除细胞外,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简称肺表活)也是肺泡气血界面的重要组分,具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维持肺泡气血界面稳定的功能。磷脂是
学位
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pullulans)又称黑酵母,是一种类酵母样真菌,在发酵过程中可以产生两种不同类型的胞外多糖—普鲁兰和β-葡聚糖。普鲁兰是由α-1,4-糖苷键连接的麦芽三糖重复单位经α-1,6-糖苷键聚合而成的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β-葡聚糖是由葡萄糖以β-1,3-和β-1,6-糖苷键连接在一起而形成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大分子多糖。普鲁兰和β-葡聚糖均具有重要的营养价值和生物学功
学位
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老龄化进程的加剧,高血压已成为我国的主要疾病负担。目前,我国估计有2.45亿高血压患者,并且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因此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是我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挑战。掌握疾病的病因是制定有效防控措施的关键,但高血压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利钠肽(Natriuretic peptide,NP)系统是重要的心脏内分泌调节系统,具有利尿、
学位
空气污染物引发肺组织炎症效应是多种肺器官疾病的重要诱因。污染物通过细胞的氧化应激,炎症小体激活,DNA损伤等过程引发细胞内炎症因子的表达。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肺部菌群的多样性与肺部疾病的发生发展同样存在重要联系。基于近年来学术界对肺部菌群及其与宿主相互作用的认知突破,肺部菌群在污染物引发的肺部损伤过程中的介导机制是解析呼吸毒理学过程中的重要科学问题。鉴于肺部菌群数量稀少,菌群丰度易受环境影响等特点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