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流化床底部区域流动特性的数值模拟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vhto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循环流态化技术已被应用到许多领域,如煤的气化、催化裂化反应等。关于流化床内气固两相的流动特性,目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上部稀相区,对于底部浓相区的流动特性现在的研究还十分有限。本文利用Fluent大型数值模拟软件,基于Eulerian两相流模型对循环流化床底部区域的气固两相流动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直径0.4 m、高8.5 m的循环流化床冷态实验装置,并针对其底部区域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中采用平均粒径170μm、颗粒密度2600 kg/m3的石英砂作为循环物料,流化气体采用常压空气。实验采用光导纤维探头测量仪测量流化床底部区域各截面的局部颗粒浓度,对于压力信号则采用先进的差压变送器进行采集。数值模拟和实验均在较低气速(1.0~2.5 m/s)和较低循环量下(5.2~34.5 kg/(m2·s))进行。模拟时对于粘性力采用层流模型,模拟计算了循环流化床底部三个截面(H=0.27 m、H=0.33 m、H=0.42 m)的颗粒浓度、颗粒速度的径向分布,并同循环流化床装置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数值模拟计算与实验结果相吻合。在本试验的操作条件下,底部颗粒浓度的径向分布类似于上部稀相区的环-核结构,且无因次半径r/R=0.8处,模拟和实验都表明此点为边壁区和中心区的分界点。此外,本文还对不同尺寸的循环流化床反应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在数值计算时发现,直径小的流化床其计算时间相对较长且不容易收敛,其原因在于壁面效应。小直径流化床高径比较大,壁面效应明显,一般会出现节涌现象;随着床体直径的增大,壁面效应随之减弱。
其他文献
通过选用不同的乳化剂,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乳液聚合聚乙撑二氧噻吩,并通过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证明了产物的分子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产物的微光形貌特征,四探针法测量产物
以能源消费的绿色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利用能源消费的边际效益均衡原理、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用理论建立可再生能源优化配置模型,分为区域间优化配置和用户间优化配置两个层次
介绍了一种基于CO2接受体气化法的生物质无氧气化制氢系统。采用热力学平衡模型,研究了以玉米秸这一典型生物质为原料时系统压力、温度、[H2O]/[C]比、[Ca]/[C]比对制氢过程
利用建鲤实测体长和体重数据,应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体长-体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建鲤体长和体重之间呈曲线相关关系,其相关公式为:W=0.011L3.077(相关系数R=0.992 1),其
结合上海东方体育中心泳池水处理设计特点,对该项目泳池水处理的核心技术即过滤介质硅藻土与石英砂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和比较,并强调泳池水处理设计在节水节能和节地等方面的
本文采用理论分析、模拟计算以及实验验证对非均相间歇萃取精馏分离甲醇-丙烯腈共沸物系过程进行了详细地研究。本文通过定性分析和热力学计算相结合的方法选择出水作为分离
目的研究总丹酚酸抗脑缺血与脑血栓的关系。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观察总丹酚酸对脑缺血的影响;采用在体动静脉血栓法,观察总丹酚酸对血栓形成的影响,并取血测PGI2,TXA2及内皮素
在水介质中,以过硫酸钾(KPS)引发丙烯酸乙酯(EA)和功能性单体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DM)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上的乳液接枝共聚合,反应经历了分散、成核、增长及聚合后
在教育中,学生的心理教育越来越重要,将心理教育加入到小学班主任的工作当中已经是指日可待了。小学班主任要学好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目前一大问题。就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了
随着时间生物学以及时辰药理学研究的进展,发现许多疾病的发作都呈现出昼夜节律变化。这就向药物制剂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药物的释放应能符合疾病发作的节律性,通过按需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