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速效态微量元素测定值与植物吸收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0次 | 上传用户:sxuub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锌、铜、铁、锰是植物必须的微量元素,在植物体中主要是生命活动的活化剂以及组成酶、辅酶的成分,它们的作用较多且专一性很强,如果缺乏就可能成为限制因子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植物所利用的微量元素主要来自土壤,因此能够及时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合理施肥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进行土壤有效养分的测定正是合理施肥的基础。我国传统的土壤有效锌、铜、铁、锰的测定采用常规方法,酸性土用0.1mol·L-1的盐酸溶液,中性和石灰性土壤通常采用DTPA浸提剂。DTPA浸提土壤是非平衡体系,土样细度、重量、土液比例、振荡强度、振荡时间、浸提温度、浸提剂pH值等都应标准化,且浸提时间长,对大批量样品来说效率较低,分析结果难于及时指导农业生产实践。我国科学工作者相继引进了国外的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ASI法)和Mehlich3法(M3法)等联合浸提剂并作了相关研究。本研究选用ASI法和M3法对我国北方四种主要农田耕地土壤褐土、潮土、棕壤和黑土进行有效锌、铜、铁、锰的浸提,与DTPA法的测定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差异性比较,并且结合Tessier多级连续提取法对ASI法和M3法的浸提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同时进行了盆栽试验以检验ASI法有效锌、铜、铁、锰测定值与植物吸收的相关性,来探讨ASI法在我国北方四种主要农田土壤上测定有效锌、铜、铁、锰的适用性。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与结论如下:(1)ASI法和M3法测定我国北方主要农田土壤有效态Zn、Cu、Fe、Mn和DTPA法相关性极显著(p<0.01),可以替代DTPA法应用于推荐施肥。ASI法和M3法测定土壤有效养分效率大大高于DTPA法,并且三种方法所得到的结论是不一致的。(2)经Tessier法进行ASI法、M3法和DTPA法浸出特征分析,有效态Zn主要浸出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浸出了少部分铁锰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有效态Cu主要浸出交换态和有机结合态,浸出了少部分碳酸盐结合态、铁锰结合态和残渣态。ASI法和M3法对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的浸出高于DTPA法,而有机结合态的浸出低于DTPA法。ASI法、M3法和DTPA法浸出的有效态是土壤溶液中金属离子的活度和这些离子由土壤固相解析补充到溶液中的量的总和。在测土配方施肥时应考虑三种方法的浸出特征,建立相应的微量元素丰缺临界指标。(3)ASI有效Zn、Cu、Fe、Mn测定值与小麦生物量均没有达到显著水平(n=40P>0.05),ASI有效Cu、Fe测定值与小麦吸收Cu、Fe的量均没有达到显著水平(n=40P>0.05),ASI有效Zn、Mn测定值与小麦吸收Zn、Mn的量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n=40P<0.05)。以ASI法临界值的2.5倍为土壤微量元素补充量,小麦吸收Zn是合理有效的,但是小麦吸收Cu、Fe和Mn是不合理且无效的。在我国北方主要农田土壤上确立ASI法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尚待进一步的研究,使ASI法可以更合理的应用到我国现代农业生产,为合理施肥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甘氨双唑钠增敏后程加速超分割协同化疗治疗食管癌的近期疗效,研究和探讨放(化)疗增敏剂、化疗药物、放疗剂量分割方式及三者联合应用的机制。方法 将60例病理证实
本论文首次对恩施人工栽培的中药玄参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实验对其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中分离得到1 新化合物,通过IR,1HNMR,13CNMR,HR-ESI 及HMBC,HSQC(2D-NMR)等现代分析技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目前,微生物脂肪酶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洗涤剂、手性化合物合成、造纸、生物医药等领域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枯草芽孢杆菌产生的脂肪酶是已知分子量最小的脂肪酶,它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