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品种水稻秸秆对油菜幼苗化感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

来源 :湖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gq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就水稻秸秆对油菜的化感作用表现,进行化感作用评估、强弱等级的划分及研究品种的筛选,并追踪产生化感作用效应的主要物质和稻秸细胞壁组分的影响。先采用Parker-bioassay法,对油菜种子受试期间的发芽势、发芽率、根长、根重、芽长及芽重的6个生理性指标进行化感作用的综合评估,最终以差异性较为显著的根冠比作为等级的划分依据,将159种水稻品种划分为化感作用由弱到强的的5个类别,从各类别中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水稻秸秆品种共计23中,探究产生化感作用的主要物质,以酚酸类物质作为主要研究物质,并就产生这种作用物质的来源,即植物细胞壁组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研究结果:1.本研究证实了稻秸在实际还田浓度下对油菜的化感作用的普遍存在,存在明显的种间差异。符合以往残体化感作用研究中“低促高抑”的作用特性,对油菜根部生物量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2.有研究证实酚酸类物质在残体化感作用研究中被普遍证实具有着高化感作用活性,本文研究腐解状态下释放的酚酸物质的含量在17.31~28.99ug/g之间,明显高与水溶性酚酸物质的量(4.54~13,86ug/g),说明残体腐解能释放较多的酚酸类物质。3.实验结果并未显示水稻秸秆腐解释放的酚酸物质的与化感作用之间存在显著相性,说明水稻秸秆对油菜的主要化感作用物质可能并非酚酸。4.植物细胞壁主要组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含量与化感作用强弱等级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木质素含量对化感作用具有着显著相关性(y=—0.413x+4.443,R~2=0.131),实验肯定了木质素含量对化感作用的影响。
其他文献
G蛋白偶联受体(GPCR/GPR)是一大类膜蛋白受体的统称,其表达分布在人体每个器官,它们在很多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包括癌症的转移及其恶化。GPCR以其组织特异性高表达的特点,使得许多高表达量的GPCR很容易被研究确认作为相关癌症或其他疾病的治疗靶点。然而,有一些GPCR在有些组织中表达量属于较低水平,但其是否在相关癌症中也发挥作用,这一问题还不是很明确。这里,我们发现了一个在肝中低丰度表
真实性是语言教学、测试和口译训练中很重要的原则。为了提高学生某方面的技能,如短时记忆和笔记能力,课堂上的口译材料可能会经过修改。例如,在材料中加入许多数字和单位,锻炼学生抓住主要信息的能力。但是,口译的真实性不仅仅在于口译材料的真实性,而是整个过程的真实性,包括使用技术设备、和客户打交道以及应对紧急情况。本研究中,作者严格按照真实性原则,模拟出真实的口译场景。由八位学生译员进行英中双向交替传译。收
伴随着东北工业的发展,辽河也变的越来越“苍老”,失去了往日的“青春活力”。与此同时,社会和大众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政府也逐渐将河道生态治理提上了日程。随之而来的是对各个河道生态治理项目的评价工作,对河流生态治理效果进行评价不仅能够反映河流的治理效果,还能为河流治理者提供河流基本信息,为河流后期生态治理提供指导。建立一套适合辽河的河流生态治理效果评价体系,用来评价相似治理项目的生态治理效果,以提高后
学位
学位
自组织网络以其灵活快速组网、易部署、良好的鲁棒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应急通讯、军用通讯、车联网等场景。路由协议是自组网节点间业务传输的基础,对网络性能有着直接影响,目前应用于自组织网络的路由协议按照逻辑结构可分为平面式路由和分级式路由。本文以应用于自组网的分簇路由协议为研究背景,分簇路由是为了解决平面式路由可扩展性较差的问题而提出的分级式路由协议,能够有效减少网络规模增大和拓扑变化带来的路由开销。目前
如何理解科学既是科学哲学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也是哲学研究的元理论问题,对于科学的思考既需要从科学自身出发,探究科学理论的结构特性,发展模式、辩护逻辑,也需要揭示思索科学的理论论域、探究视角。20世纪60年代以来,科学观探究中通行的是历史主义的研究范式、动态论的发展模式、相对性的辩护逻辑;科学反思的理论视域也被文化论、社会学、自然主义模式所主导。对于科学的历史主义研究、文化论与社会学的透视、自然主义
番鸭是非常优秀的肉鸭育种素材,生长快、瘦肉率比较高。但是,与一般肉鸭相比较,番鸭肉质粗糙。因此番鸭育种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改善肌肉嫩度。钙蛋白酶1(CAPN1)可以降解肌原纤维进而影响肌肉嫩度。关于CAPN1基因的研究在猪、牛、羊、鸡等动物中已有报道,但是,国内外关于番鸭CAPN1基因的研究内容较少。为改善番鸭肌肉嫩度,促进番鸭新品种选育,本试验采用同源重组方法克隆了黑羽番鸭CAPN1基因编码区序列
作物秸秆富含氮磷钾等养分,秸秆还田是农田养分输入的重要途径。安徽省为全国小麦主产省份,稻茬麦是安徽省沿淮和江淮地区小麦的主要生产方式。直接粉碎还田是该地区水稻秸秆资源利用的主要方式,水稻秸秆还田下的化肥合理配施对于小麦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两年田间定位试验,探究秸秆还田下氮肥最佳基追比以及磷钾肥减施潜力,以期为水稻秸秆还田下小麦季氮磷钾肥的科学配施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各国对能源的需求呈指数增长。由于传统化石燃料不可再生并且正在快速消耗,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迫在眉睫。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是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电化学装置,它不经高温燃烧,因此不受卡诺循环效率的限制,具有非常高的能量转换效率,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前景的绿色能源。然而电池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运行会导致其组成部件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导致电池性能衰减。降低其工作温度是促进其商业化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