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Appeal to Universality and Difference in Chines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Text from the Perspectiv

来源 :南京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jyydtj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译的普遍性和差异性一直是翻译界研究的焦点,以往的翻译理论倾向于把两个概念当做二元对立的关系。普遍性曾被认为是强势文化的普及。对于弱势文化的差异性,强势文化用自己的文化取而代之。翻译对普遍性的诉求也被认为是西化的过程。在后殖民主义视角中,差异成为翻译刻意凸显的对象,认为弱势文化的差异应当保持以达到对强势文化的消解。随着各国交流的日益频繁和在各个领域的深入,各种文化互相渗透,互相依存,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这里,普遍性和差异性已经不再是对立的两个概念。对普遍性的诉求不再单纯地指一种文化的普遍主义,而是以拥抱差异为基点,概括出被所有文化认可的真正的普遍性。
   后殖民视角中,所有的译本部是杂合的。翻译作为杂合的过程是建立在普遍性和差异性的基础上的。译本中必然会同时体现出目的语和源语言的语言特征。译者使用的方法也不再是单纯的归化和异化,而是两者的结合。译本不同的只是杂合度。通过对文本中杂合现象的研究,可以显现出译者在处理文本时所体现出的对差异性的态度。本文引入杂合的概念,以差异性的处理作为切入点来探讨杂合在处理普遍性和差异性时体现出的优势。以《暮光之城.月食》为例本,将译本中的杂合从语言和文化两方面进行处理,通过分析译者处理差异性的方法和手段,突出有益的杂合作为翻译策略是如何更好地实现差异性的保持,进而达到中英文化的平等对话,互相交融。
其他文献
期刊
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美的象征。在古诗翻译过程中,不但要再现原诗语言形式美,还要再现原文所描绘的意象和意境等内韵之美。因此,从某种角度而言,翻译古诗即是一种美学价值的再现。  许渊冲,当代译介中国古典诗歌的典型代表。由于他自小对“美”的不懈追求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学的热爱,因而他在译诗工作中,致力于传达中国古诗的音美、意美和形美,强调对“美”的不懈追求。  中国古诗词翻译几乎涉及翻译理论中的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欧美电影被引进中国,英文电影的字幕翻译也应运而生,但英文电影字幕翻译质量仍然存在问题。研究电影字幕英汉误译问题及对策能够改善字幕翻译质量,使观众更好地理解英文电影。  本文运用文本类型理论、行为理论、目的论和功能加忠诚等翻译理论,把美国电影《盗梦空间》四个不同的中文字幕翻译版本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了英汉电影字幕翻译的具体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英汉电影字幕翻译问题
报纸
在中国最近十几年来,任务型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已经在英语口语课堂中被广泛使用。但是这两种教学法的主要目标是针对口语的流利性而非准确性。鉴于以上问题,本实证研究主要探讨教师纠正性反馈对英语专业大学生口语准确性的影响,目的在于改善学生英语口语准确性并完善英语口语教学法。  实验数据通过课堂观察、访谈和课堂录音三种方式获得,实验对象是来自山东滨州学院的一名老师和三个班级的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口语测试数据采
期刊
自18世纪中期问世以来,《红楼梦》就被认为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作为书中最突出的人物之一,王熙凤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为了使自己的意图得以实现,她总是根据时间、场合、身份、地位和心理距离等因素来选择不同却合适的话题、语言结构以及语用策略来适应具体的交际情景。  尽管很多研究者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出发,对王熙凤进行了各种不同的分析,但从礼貌原则和面子策略方面进行探讨的研究还为数不多。本研
随着第二语言习得的发展,第二语言附带词汇习得已经成为了一个国内外广泛研究的问题。大量以往的研究结果表明:广泛阅读可以作为促进二语词汇附带习得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对于影响二语词汇附带习得因素的研究中,学习者认知类型这一因素在很大程度上被忽略了。  本文从完成阅读任务的视角出发,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场独立与场依存两种认知类型与二语词汇附带习得之间的关系。天津工业大学大二年级的110名
学位
会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