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中民族关系研究——以安徽省安庆市民族关系调查与研究为例

来源 :贵州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zxp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族关系伴随民族的产生而产生,是各民族之间的交往结果,随着民族之间的交往呈现不同的现象,民族关系更多的表现为一种社会现象和历史现象。以诸葛亮的名言“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来说,民族关系也是这样的,各族群之间会因为某种利益或者权益发生纠纷,从而导致民族之间的关系不和谐,甚而导致小规模械斗,更甚者就是战争;也会因共同的利益一致对外。所以说,民族关系的合与不合,对民族之间的交往会带来影响,这些影响是积极的也是重要的。安庆作为“千年古城、文化之邦、百年省会、戏剧之乡”及安徽省皖西南区域中心城市,关于它历史、文化等方面研究成果是极为丰富的,但现今仍没有具体对安庆城市民族关系进行研究的相关成果,因此笔者以此为切入点来进行安庆城市民族关系的研究,对中部地区城市民族关系现状进行调查,对未来发展趋势作出预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为更好的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本文除绪论外,共四章内容。绪论部分介绍了本人的选题缘由及意义、相关概念界定、主要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基础及对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关系理论和相关研究的回顾。
  第一章介绍了调查点安徽省安庆市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及其民族概况。
  第二章概括分析了我国,尤其是安庆市城市少数民族及城市民族关系的现状。
  第三章叙述了安徽省安庆市城市民族工作的开展及其存在的问题。具体陈述安庆市城市民族的推进情况,介绍其民族工作的新变化、新特点及其对工作中出现问题采取的措施,最后本章就这些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第四章探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民族关系发展态势及对未来中国城市民族关系进行展望。随着各民族交往增多,城市民族关系总的态势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但是,作为社会问题一部分的城市民族关系,在我国政治经济新的转型期,将呈现出新的特点。
其他文献
萧楚女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宣传家,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领导人。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梳理萧楚女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认识形成发展的过程,挖掘萧楚女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认识的主要内容,总结萧楚女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认识的历史贡献,有助于更加全面、完整、系统的认识萧楚女的生平与思想,推动相关党史人物与党史事件研究的深入发展。  萧楚女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认识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帝国主义与封建军阀的联合压
学位
国家的正当性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政治哲学中的核心议题。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对国家的正当性探讨都是围绕同意理论进行的。同意理论认为国家的正当性是建立在受治者的同意的基础上。无论是在西方重要的政治文献中,还是在霍布斯、洛克、卢梭等著名的政治思想家的笔下,同意理论都得到了铿锵有力的表达。对自由与自治价值的极致追求使得西方自由主义世界一直以来都将公民的同意作为自由民主政治的价值基础,甚至一度认为同意作为公共权力
残疾是人类生存状况的一部分,这不仅仅是说有大量的残疾人存在,更意味着每个人在生命的不同阶段都可能面临着暂时或永久性的损伤。与此同时,人们往往会因为残疾而遭受不正义的对待。因为道德上不相关的特征,残疾人一方面可能被视为在道德、社会或政治上低人一等,另一方面也会在收入、财富、健康和其他福利方面与他人存在显著差异。这些不正义的消除需要相关的正义理论。契约论作为推导正义原则的重要理论传统,自利契约论的基本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事关各流转主体尤其是农户的切身利益,长期以来一直受到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然而,近年来流转问题日益凸显,究其原因,就是当前乡镇政府的职能转变不到位已然成为制约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的瓶颈因素。乡镇政府作为我国行政体系的神经末梢,对于如何治理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这一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以农村土对承包经营权流转中的乡镇政府职能为研究对象,结合江苏省海门
蜡染是苗族在漫长发展演变过程中传承下来的文化瑰宝,是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蜡染制作工艺、工具以及图案的演变过程也是少数民族发展演变过程的呈现。本文运用人类学、民族学研究的理论方法对六枝地区“蒙萨”苗人蜡染的探究,从生存环境、构图制作中分析其文化内涵,描述蜡染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凸显保护和传承“蒙萨”苗人蜡染制作技艺及蜡染文化的重要意义,探讨这一地区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对策和方法。本文共四万字
学位
在城镇化的进程中,传统的董家堰布依族村寨在其影响下发生着变化,主要是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这就意味着,城镇化的影响是董家堰地区发生了文化变迁,在民族学专业的角度看,这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本文在以前民族学者的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根据董家堰村寨的具体情况,重点研究这个地区布依族在城镇化影响下的文化变迁。使此研究对本校周边的布依族村寨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使董家堰村在城镇化的洪流中消失之前,做一个
本文以贵阳市花溪区董家堰村为调查点,重点分析董家堰布依族村寨在城镇化加快发展的大环境下,外来人口、学校师生(客体)与布依族村民(主体)的民族关系受哪些因素影响,以及主客体之间的民族关系发展情况和存在问题,并就董家堰村未来民族关系的发展做一展望。  城镇化下的民族关系研究仍然属于社会关系的研究范畴,也是当下民族关系研究的热点和前沿。本文从微观层面来窥探这一关系发展,并试图找寻一些规律。  本文除绪论
学位
贵州少数民族的村寨不只是一个地缘单位,还是一个血缘组织,一个生产生活群体,一个文化传承载体。贵州少数民族的村寨不只是居住建筑的物质呈现,还是技艺、审美等文化的表达,生产和生活的场所,家庭关系、社会关系的结构的反映。本课题意在强调:做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文化传承工作,可以充分体现国家在新形势下对民族文化平等权利的尊重,有利于保护文化多样性,增强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高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提高
学位
贵州省地处我国云贵高原,森林资源丰富,有“云贵川广,道地药材”之称,对于常用药材已有一定开发,但已开发的具有食药两用价值的植物资源相比之下凤毛麟角。竹荪是名贵的药食兼用菌之一,具有提高免疫力、降血压、降血脂、防衰老、防腐、抗肿瘤等功效。贵州省竹荪资源丰富,是我国竹荪的主要产区之一。本文结合民族植物学的研究方法对贵州省五个世居民族地区,汉、苗、布依、侗、水族地区的民众对竹荪的认知进行了走访调查,结果
学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一直高度重视民族团结问题,把维护各民族大团结作为推进国家各项事业的一个重要保障,积极探索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的理论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就。贵州是拥有17个世居少数民族的多民族省份,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示范区是国发[2012]2号文件对贵州省的战略定位之一,贵州省随即在9个州市分别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示范区的创建活动。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民族团结理论为指导,借鉴涂尔干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