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1954-),日裔英国小说家,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1982年,石黑一雄的处女作《远山淡影》出版,并获得英国温尼弗雷德·霍尔比纪念奖。同年,石黑一雄被英国文学杂志《格兰塔》(Granta)评选为英国最优秀的20名作家之一。《远山淡影》是一部关于记忆、责任的小说。表面上,小说聚焦于主人公悦子对过去的回忆;实际上,是悦子因无法推卸大女儿自杀的责任进而对伦理身份进行想象性的建构,其中伦理责任是主人公展开记忆之旅的主导性因素。本文结合拉康的镜像理论和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探讨叙述者悦子在伦理身份的迷失、寻找自我的基础之上,以回忆的方式编织理想的自我,展开伦理身份的建构,同时也因为悦子的分裂,对自我认知的误认导致其伦理身份的解构。悦子以记忆来逃避现实责任和伦理身份不断流变的动态过程,不仅是悦子对自我的想象性认同过程,也是小说对记忆书写背后深刻的伦理思想的反思过程。
论文绪论部分首先介绍石黑一雄的生平经历以及创作过程;其次,简述国内外与《远山淡影》相关的研究现状;最后,阐明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
除去绪论和结语部分,论文主体部分主要分为三章:
第一章着眼于主人公悦子伦理身份的迷失,探讨身份迷失的原因及其暗含的伦理责任。首先是小说塑造了痛失爱女的悦子形象,一方面通过悦子展开的包含目前现状和记忆的两层故事对该历程进行再现,另一方面还通过“女孩”、“绳子”这两个主导性的意象对该过程进行隐喻性书写,两者一虚一实,对伦理身份的迷失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其次,小说描绘了主人公具体、历史的伦理环境,展示自我被自身无法掌控的外部力量决定的困境,从时代与社会角度找寻自我、伦理身份迷失的原因。最后,在此基础之上,主人公企图通过自我与他人之间的伦理关系来找寻自我。
第二章关注悦子在回忆叙述中伦理身份的想象性建构过程。回忆中的悦子和佐知子,是悦子在回忆叙述中建构的一对二关系的人物。回忆中的悦子是一个忠于家庭、对小孩有爱心的日本传统女性。基于带着大女儿景子移民英国并重新组建家庭的现实,悦子在回忆中建构了为了女儿更好地成长而不断规划移民美国的新时代女性——佐知子,间接地对此作出了回应。回忆中的悦子与佐知子都不是真实的悦子,而是悦子对理想自我的想象性建构:悦子既是一位好妻子,也是一位把景子利益放在首位的母亲,其目的是悦子试图在回忆中能与去世的大女儿景子的关系得到和解,在当下能获得小女儿妮基的认同。
第三章通过对主人公主体的分裂来探析其伦理身份的解构。悦子在回忆中建构的伦理身份是其想象性的认同,这种理想的建构是分裂的、异化的。首先是文章采用的叙事手法,具体表现为第一人称叙述的人物功能和叙事功能的重合与分离、疏远型不可靠叙述的运用使得人物超越现实大胆地进行自我道德判断。其次是现实与记忆内容上的悖反,行动自我与建构自我的偏差、他者的介入与双重误认从而导致了伦理身份的解构。叙事手法的运用以及内容上的悖反揭示了伦理身份背后人物的分裂、复杂性和多面性。
结语部分通过总结主人公悦子伦理身份的过程,进而对文本记忆书写背后的伦理思想进行反思。作者探索了关于责任的伦理问题,即在无法弥补的历史当中,如何正确地看待自我,重新建构自我,并与生者形成新的伦理关系的问题。伦理身份流变过程同时也说明了人一旦逃避过去,企图在想象中建构理想的自我是无法成功的。
论文绪论部分首先介绍石黑一雄的生平经历以及创作过程;其次,简述国内外与《远山淡影》相关的研究现状;最后,阐明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
除去绪论和结语部分,论文主体部分主要分为三章:
第一章着眼于主人公悦子伦理身份的迷失,探讨身份迷失的原因及其暗含的伦理责任。首先是小说塑造了痛失爱女的悦子形象,一方面通过悦子展开的包含目前现状和记忆的两层故事对该历程进行再现,另一方面还通过“女孩”、“绳子”这两个主导性的意象对该过程进行隐喻性书写,两者一虚一实,对伦理身份的迷失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其次,小说描绘了主人公具体、历史的伦理环境,展示自我被自身无法掌控的外部力量决定的困境,从时代与社会角度找寻自我、伦理身份迷失的原因。最后,在此基础之上,主人公企图通过自我与他人之间的伦理关系来找寻自我。
第二章关注悦子在回忆叙述中伦理身份的想象性建构过程。回忆中的悦子和佐知子,是悦子在回忆叙述中建构的一对二关系的人物。回忆中的悦子是一个忠于家庭、对小孩有爱心的日本传统女性。基于带着大女儿景子移民英国并重新组建家庭的现实,悦子在回忆中建构了为了女儿更好地成长而不断规划移民美国的新时代女性——佐知子,间接地对此作出了回应。回忆中的悦子与佐知子都不是真实的悦子,而是悦子对理想自我的想象性建构:悦子既是一位好妻子,也是一位把景子利益放在首位的母亲,其目的是悦子试图在回忆中能与去世的大女儿景子的关系得到和解,在当下能获得小女儿妮基的认同。
第三章通过对主人公主体的分裂来探析其伦理身份的解构。悦子在回忆中建构的伦理身份是其想象性的认同,这种理想的建构是分裂的、异化的。首先是文章采用的叙事手法,具体表现为第一人称叙述的人物功能和叙事功能的重合与分离、疏远型不可靠叙述的运用使得人物超越现实大胆地进行自我道德判断。其次是现实与记忆内容上的悖反,行动自我与建构自我的偏差、他者的介入与双重误认从而导致了伦理身份的解构。叙事手法的运用以及内容上的悖反揭示了伦理身份背后人物的分裂、复杂性和多面性。
结语部分通过总结主人公悦子伦理身份的过程,进而对文本记忆书写背后的伦理思想进行反思。作者探索了关于责任的伦理问题,即在无法弥补的历史当中,如何正确地看待自我,重新建构自我,并与生者形成新的伦理关系的问题。伦理身份流变过程同时也说明了人一旦逃避过去,企图在想象中建构理想的自我是无法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