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缺失”现状及问题研究——以贵州省清镇市为例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2008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个体的社会化是一种持续终身的经验。在人的初级社会化阶段,家庭的作用突出。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家长的言传身教等对儿童的语言、情感、角色、经验、知识、技能与行为规范方面的习得均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中父亲角色和母亲角色分工不同,却承担着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在现实生活中,即使大量已有研究证实父亲对子女的成长有极大的影响,但受传统性别观念等客观因素的影响,父亲却成为了养育子女的门外汉和局外人,父亲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父亲“角色缺失”现象客观存在。  本文通过分为如下几个部分对论点进行阐述:第一章,导论,提出问题,界定核心概念并提出研究假设,确定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明确研究方法及路径;第二章,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相关理论,梳理国内外的已有研究和文献,阐述论文涉及到的相关理论;第三章,调查发现,简要介绍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通过四个方面对父亲“角色缺失”的程度及具体表现进行数据分析,发现问题;第四章,原因分析,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及方差分析,研究出现父亲“角色缺失”现象的原因;第五章,影响,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及方差分析,分析父亲“角色缺失”对子女的直接影响;第六章,结论与对策建议,根据对调查结果的分析,针对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辅以文献法和访谈法,以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为研究地点,针对处于9岁左右这一特殊年龄段的儿童,利用自编量表,对270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22.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了解清镇市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是否存在“角色缺失”的现状。通过调查发现确实存在父亲“角色缺失”现象,主要表现在父亲在家庭中参与时间不足、父亲参与程度低、父子依恋相对缺乏、父亲教养方法不当、参与意识薄弱等问题。另外本文进一步从社会学角度探索父亲“角色缺失”的原因,发现社会传统观念、父亲职业、夫妻自主相系程度以及跨代家庭的承传等都是造成父亲“角色缺失”的主要因素,而父亲“角色缺失”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对子女的性格、学习成绩以及幸福感等都有直接影响。本文希望通过研究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缺失”的情况,使更多人关注目前家庭教育的现状以及当前家庭教育下孩子的身心健康状况,进而引起人们对家庭教育中父母作用的反思;分析父亲角色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可以使人们停下来重新审视当下人们的婚姻、家庭及教育观念,为解决当前由于父亲“角色缺失”而产生的社会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同时,提出能够改善父亲“角色缺失”现状的建议,加深社会和家庭对父亲角色的理解,重视父亲角色对子女成长的积极作用;呼吁父亲回归家庭,主动承担起父亲的责任;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和社会化;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其他文献
本刊讯 6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中央企业是指国资委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的企业。搞好中
信任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不同学科的学者对于信任研究的侧重点也不同:有的学者从微观角度出发,认为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性格特征是建立信任的直接因素;也有的学者从宏观
期刊
本文从目标定位入手,通过文献、访谈等方法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效果进行调查,分析当前制度中目标定位机制存在的问题,以提出切合我省实际的目标定位机制,为实际中的操作
积极心理学注重的是幸福、乐观、宽容、希望等人性中积极正向的品质对个人和组织的影响。这一运动的兴起,为注重应激的消极后果、注重高应激人群的传统应激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
近来,国内校园袭击案件频发,此类反社会攻击性行为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性加大且犯罪嫌疑人的手段愈加凶残,恶魔之手已经伸向纯洁校园里的中小学生。对反社会攻击性行为发生的缘
我国弱势群体在很长的时期以来,一直没有获得官方的承认,只以困难群体称之。虽然意义大致相同,但是困难群体强调个人原因,而弱势群体强调是宏观境况的制约。而同时媒体具有强
学习一门专业技术软件时,大多数教师在学生入门阶段的操作技能教学中普遍采用分解演示法,教师演示一步,学生跟着做一步,大部分学生往往跟不上教师节奏。笔者以《图形图像处理
在国家取消农业税及建设现代农业的形势下,农业发展也进入了新阶段,实行农地使用权流转是新形势下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基础和关键,而农户作为农地流转的主体,研究他们在农地
女性是社会的半边天,特别是在现代女性不断参与社会生产的时代,女性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在社会、家庭中的发言权不断增强,这一群体的生育意愿状况对整个家庭的生育意愿以及实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