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顿系统中混沌的几何判据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liji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几何方法研究哈密顿系统的混沌是近二十年来出现的新领域。本论文研究了几类典型的哈密顿系统,并给出了一系列哈密顿系统混沌的几何判据,揭示了哈密顿系统内在的几何性质与其混沌行为的本质联系。  第二章我们推广了L.Horwitz等人在2007年提出的判断混沌的几何方法,使得该方法不仅适用于标准哈密顿系统,还适用于势能与动量弱耦合的情况。提出了平均不稳定比(MUR)的概念,并对Dicke模型的经典系统做了计算。推广的方法MUR不仅和Poincaré截面方法的结果吻合得很好,而且在数值稳定性上优于人们熟知的最大李雅普诺夫指数方法。  第三章主要研究了二维哈密顿系统势能面、等势线与混沌之间的关系。我们发现势能面的凹陷区域是稳定区域,凸起区域和既不凸也不凹的区域都是不稳定的。另外还证明了如果系统的等势线有凹向平衡点的部分,系统将是不稳定的。以此为依据我们提出了判断二维哈密顿系统混沌的平均凸指标(MCI)和凹比率(CR)。我们对典型的混沌模型进行数值计算后,发现MCI、CR和Poincaré截面、L.Horwitz等人的新几何方法的数值结果完全一致。MCI和CR直观简洁,为混沌的几何研究方法提供了新观点和新内容。  第四章研究了Dicke模型中混沌与几何相位之间的联系。当光场和原子的耦合强度增大至临界点时,Dicke系统的能级间距概率分布从泊松分布变为Wigner分布,而Wigner分布被视为量子混沌的标志,这说明Dicke量子系统在临界点开始出现量子混沌;与Dicke量子系统对应的经典系统在临界点也从规则运动变为混沌运动。在临界点处Dicke量子系统基态的几何相位即Berry相位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我们引入了几何相位阶数的概念,Dicke系统几何相位的阶数在临界点从有限值跃变为∞。我们把Dicke量子系统基态几何相位阶数的跃变作为量子混沌出现的标志。
其他文献
关于量子纠缠态的研究最近已成为世界范围内量子力学基本问题和量子信息学领域中集中研究的热点.自爱因斯坦等人(1935年)提出的EPR佯谬和薛定谔(1935年)提出的"薛定谔猫"佯谬
该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介绍了黑洞热力学发展的过程,特别介绍了关于黑洞熵的一些性质和计算模型:砖墙模型和薄层模型,并指出了它们的不足之处:是无法解释为什么黑洞熵与黑洞
该论文首先总结了激光对固体靶烧蚀的各种应用,与其理论方面的研究情况.该论文针对目前在脉冲激光烧蚀方面应用较为广泛的脉冲激光沉积技术,以对硅靶的烧蚀为例,为烧蚀过程与
电离辐射所致生物损伤的研究既是放射生物学和放射医学中重要的前沿领域,也是目前各方面所关心的热点问题。从重离子治癌的基础性和先导性的研究,载人航天飞行过程中的太空辐射
自从1986年高温超导体发现以来,人们对高温超导体的正常态性质和超导性质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理论上的研究,这些工作大大提高了人们对这类氧化物各个方面性质的理解。确定高温超
半导体纳米团簇作为半导体微加工技术发展的产物,其低维特性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焦点.实验发现,通过控制其不同方向的生长速度得到的纤锌矿结构CdSe棒形团簇发光具有沿长轴方
通过对AGB星演化模型的理论计算结果和51颗AGB星的观测丰度进行重新分析,我们发现,任何AGB星与慢中子俘获过程主要分量对应的重元素(简称SMH元素)丰度分布都与太阳系SMH元素
研究QCD相变、高温高密的夸克物质是相对论性重离子碰撞(RHIC)的主要目标,也是刚开始运行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的重要研究内容。RHIC上形成的夸克物质表现出了极低的切向粘性
半导体纳米晶材料在高速光开光、光贮存、光波导及光学计算机元件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是纳米材料学研究的热点领域.当前,半导体纳米晶材料的制备科学已进入一个新的阶
该论文的主要工作是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研究了As终止的GaAs(001)-c(4×4)/2×4衬底的非原位制备技术(As cap deposition/removal),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Mn/GaAs的界面结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