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术前AFP升高在术后预后及发生肝转移中临床意义的研究

来源 :青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ina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AFP升高胃癌(Alpha-fetoprotein Producing Gastric Cancer,AFPGC)是胃癌的少见类型,其与普通胃癌的临床及生物学特征具有差异。本研究探讨胃癌术前AFP升高在术后预后及发生肝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搜集了2012年11月1日至2017年11月1日,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经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将术前AFP升高(血清AFP值>10ng)的48例纳入实验组,并以临床分期为特征的分层抽样法随机纳入48例AFP值正常的病例为对照组。将两组病例的临床特征(性别、年龄、肿瘤最大径、肿瘤发生部位、大体分型、TNM分期、手术方式、手术前后是否化疗等)、病理特征(分化程度、神经浸润、脉管浸润等)进行描述,后将两组数据进行比较。描述两组生存及预后情况(术后肝转移、3年OS及PFS)。本研究重点研究术前AFP水平与术后预后(术后肝转移、3年OS及PFS)的关系。对于AFP阳性胃癌患者术前AFP值,探寻是否存在影响预后(术后肝转移)的截断值。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卡方检验,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后应用Log-Rank法比较两组预后是否存在差异,术前AFP是否升高与术后是否发生肝转移的相关性分析应用Spearman检验,分析术前AFP升高组的预后因素应用Kaplan-Meier。将两组术前血清AFP值与术后是否出现肝转移这两项数据,制作ROC曲线,来计算截断值。其中p<0.05则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术前AFP升高组与术前AFP正常组在性别、年龄、肿瘤最大径、肿瘤发生部位、大体分型、TNM分型、手术方式、术前及术后有无化疗等方面无明显差异。2、以患者术后病理为准,分为高分化、中高分化、中分化、中低分化、低分化五个类型,并统计了是否神经及脉管浸润。术前AFP升高组与术前AFP正常组在分化程度、神经浸润方面无明显差异,但是在脉管浸润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3、术前AFP升高组的3年总生存率(OS)低于术前AFP正常组,(p<0.05);术前AFP升高组的3年无病生存率(PFS)低于术前AFP正常组,(p<0.05)。4、应用kaplan-meier法对48例术前AFP升高的患者进行预后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结果提示肿瘤分化程度是影响AFP升高胃癌预后的危险因素。5、对术前AFP升高与术后出现肝转移应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p<0.05,相关系数为0.235,即术前AFP升高与术后出现肝转移具有明显相关性,并且为正相关。6、将实验组及对照组,用全部病例的术前血清AFP值与术后是否出现肝转移这两项数据,来制作ROC曲线,来计算截断值。得出影响术后肝转移血清AFP的截断值为22.43ng/ml。结论:1、术前AFP升高的胃癌在临床特征上与AFP正常的胃癌无明显差异。2、在病理特征方面,术前AFP升高的胃癌更容易出现脉管浸润,侵犯能力更强。3、术前AFP升高的胃癌的3年总生存率(OS)、无病生存率(PFS)均低于AFP正常的胃癌。术前AFP升高的胃癌的预后更差。4、分化程度对术前AFP升高胃癌与AFP正常胃癌的预后具有显著影响。5、术前AFP升高的胃癌术后更容易出现肝转移。6、本研究的截断值22.43ng/ml,对于确定术前AFP升高的胃癌的血清AFP数值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探索分析假饲促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 C)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快速康复提供一种新的参考方法,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日间手术(Ambulatory laparoscopic cholec-yste ctomy,ALC)的发展与推广提供一个思路。方法:本次研究按照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选取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腹部腔镜外科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入住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乳酸动力学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入住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ICU)的脓毒性休克患者,对患者的APACHE II评分、SOFA评分、乳酸水平、乳酸清除率及临床预后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应用多因素Cox统计分析,脓毒性休克患者28天临床结局的危险因素,并计算风险比(HR)。采用Kaplan-Mei
目的探究高海拔地区居民单肺通气期间肺内分流的变化趋势,以及右美托咪定对高海拔环境生活的人群单肺通气过程中肺内分流比例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单盲随机对照队列研究,将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60例以随机数表分为两组,A组(n=30)以右美托咪定作为干预措施,诱导前以1μg/kg10min静脉推注,随后改为以0.5μg/kg/h泵注,术前0.5 h停止泵注;B组(n=30)以同样方法输注0.9%Na Cl溶液
目的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突然,治疗时间窗短,预后差,给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负担。线粒体是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来源的主要细胞器,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拷贝数是反应线粒体生物合成的重要标志物之一。因此我们猜想mtDNA拷贝数与缺血性脑卒中之间可能存在某些联系。本研究主要探
目的:本文根据Yohei Kishi提出的子宫腺肌病的核磁共振(MRI)分型,通过收集并比较该分型Ⅱ型、Ⅲ型病灶<4cm和Ⅲ型病灶≥4cm的子宫腺肌病患者采取不同术式切除子宫腺肌病灶病例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评价指标,分析核磁共振(MRI)分型对临床确定子宫腺肌病灶切除术式的指导价值。方法:2013年3月~2020年3月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妇科通过手术治疗,且子宫腺肌病的诊断都是在手术之后经过病理确诊
目的:关于轻型卒中患者认知影响因素的研究通常集中在梗塞部位及大小,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y,WMH)在轻型卒中患者认知功能中的重要性。本研究拟探讨轻型卒中患者不同部位WMH体积大小对视空间工作记忆、注意力的影响,以及影响WMH体积大小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40名轻型卒中伴WMH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剑桥认知测试系统(CANTAB,5
目的本研究主要对我院近2年来行VATS肺叶切除手术的病人术后不同留置引流管的方案的临床应用及总结,同时探讨VATS肺叶切除术后不同留置引流管方案的优劣势及临床意义,进一步优化青海地区VATS肺叶切除术后留置引流管的治疗及管理方案。方法对2018年9月-2020年9月期间,我院胸外科行VATS肺叶切除手术的病人共148例,根据不同留置引流管方式分为三组,其中组1为粗胸管+负压球组(共87例),组2为
目的:研究总胆红素(Serum total bilirubin,TBIL)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Type2 diabetes mellitus,T2DM)不同甲状腺功能状态下甲状腺激素(Thyroid hormone,TH)水平关系,并进一步分别分析不同类型胆红素水平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与不同甲功状态下甲状腺激素(Thyroid hormone,TH)水平的关系及相关生化指标、血糖及胰岛功能在不同甲
目的:通过了解2型糖尿病相关代谢指标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影响,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良性前列腺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共165例,年龄在40-79岁,平均年龄(57.4±9.65)岁。按有无良性前列腺增生分为2型糖尿病合并前列腺增生组和2型糖尿病前列腺正常组。收集年龄、糖尿病病程、腰围(WC)、体重、身高、吸烟史、糖化血红蛋白(Hb
目的:探讨二次电切(Re-TURBT)在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中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连续纳入了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29例NMIBC患者。根据患者有无接受Re-TURBT,将其分为Re-TURBT组(共44例)和单次TURBT组(共85例)。观察Re-TURBT组患者术后肿瘤残留和重新分期情况,比较接受Re-TURBT的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