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菁根际促生菌的筛选及其促生耐盐作用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12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盐化可以改变土壤生物及理化性质,抑制植物生长,严重制约着黄河三角洲农业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近年来,相关工作人员已经开始重视利用生物方法,如驯化耐盐植物、作物轮作、施用生物有机肥等来改良利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其中耐盐植物田菁(Sesbania cannabina)作为盐碱地改良先锋作物已被引种到黄河三角洲地区。然而田菁与相关功能根际微生物联合改良盐渍土的作用效果还不清楚,而且根际促生微生物对田菁耐盐的作用机制也有待进一步探究。因此本研究从我国黄河三角洲盐碱区生长的盐生植物田菁的根际土壤中筛选鉴定根际促生菌,同时检测其促生耐盐性状。通过选择培养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田菁根际土壤中的固氮菌、解磷菌和解钾菌,然后测定这些菌株的固氮、解磷、解钾、产吲哚-3-乙酸(IAA)、产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脱氨酶和产铁载体的能力以及耐盐性,综合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菌株,通过蛭石盆栽和土壤盆栽实验分别验证在盐胁迫下其对玉米和田菁的促生耐盐效果,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来说明不同的菌的处理对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本研究为田菁在改良盐渍土的田间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从田菁根际土壤中分离到共105株根际促生菌,通过综合筛选分析这些菌株促生耐盐能力后,得到两株兼具多种促生性状且耐盐性为15%的根际促生菌,经鉴定显示:N102属于Enterobacter soli,K64属于Enterobacter aerogenes。通过田菁的种子发芽实验,表明与不施加菌的处理相比,根际促生菌株N102和K64均可显著增加田菁发芽率及其芽长、根长,这也初步验证了菌株N102和K64的促生效果。通过蛭石盆栽实验验证了菌株N102对不同浓度盐胁迫下玉米生长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为接种菌株N102增加了所有盐度水平下玉米的植株高度、根长、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重以及叶绿素含量,特别是在50 m M Na Cl胁迫时,接种菌株N102分别使玉米的株高、根长、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重以及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9.4%、25.7%、24%、29.6%和4.5%。通过土壤盆栽实验,在温室盐胁迫(0、200、300和400 m M Na Cl)条件下,评估单一高效根际促生菌、田菁种子内生菌及其复合菌系对盐生植物田菁的促生效应。结果表明田菁在300 m M Na Cl浓度下获得最大生长。与单一接种根际和内生菌株相比,通过共同接种可以显著促进盐胁迫下田菁的株高、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重以及根瘤数的增长,增加了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的活性和渗透剂脯氨酸的含量,并降低了丙二醛(MDA)的积累。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温室盐胁迫(0、300和400 m M Na Cl)条件下不同菌的处理对田菁根际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盐度水平下,与不施加菌的处理相比,施加不同的菌的处理都对田菁根际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及多样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共同接种根际促生菌K64和内生菌SC35的处理的细菌群落丰富度及多样性明显优于单一接种处理。其次与对照处理相比,通过施加不同菌的处理,在门水平上,增加了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相对丰度;在属水平上,增加了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海洋杆菌属(Pontibacter)和马赛菌属(Massilia)等的相对丰度。综上,本研究从黄河三角洲耐盐植物田菁根际土壤中筛选到具有多种促生性状和耐盐能力的根际促生菌;以综合促生效果最好的Enterobacter soli N102和Enterobacter aerogenes K64为研究对象,验证了这两株根际促生菌对盐胁迫下对玉米和田菁生长的显著促生效果,阐明了根际和内生细菌在盐胁迫下促进植物生长相关的生理机制,显示了利用根际和内生细菌促进盐生境下植物生长、修复盐胁迫损伤和调控根际微生态的潜力,为研制盐碱地生物肥料提供了良好的菌种资源。
其他文献
电影在跨文化交际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电影字幕的翻译又是电影在跨文化交际中不可忽视的环节。本文以目的论三大原则为理论指导,研究探讨了多种翻译方法在电影《夏日友晴天》中的运用。
CRISPR/Cas9系统是一项强有力的基因编辑技术。在该系统中,guide RNA(gRNA)与Cas9蛋白组成复合物,对靶位点进行识别与切割,但其切割效率除了受到PAM位点、间隔序列的影响外,还会受到gRNA骨架(scaffold)的影响。GRNA的骨架具有高度的保守性,能形成二级结构,产生多个茎环,在各个茎环上均有与Cas9蛋白直接互作的碱基。当骨架序列发生变化时,可能对Cas9与sgRNA
规模化养殖获得较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面临着疾病的挑战。对于疾病的挑战,防疫是一部分,但是从长远看,如果能够从根源上寻找途径,培育抗病新品系,减少疾病发生的机会,这不仅能给养殖业带来长远的利益,还可以提高猪肉的食品安全。目前,对于猪的抗病力分子机制有些研究,筛选了一批候选基因和SNP位点,但是真正的致因突变很少,而且不同品种间对病原感染的抗性具有较大差异,具体机制未知。CD4+T细胞是一类重要的免疫
吸血蚊虫,是一类分布广泛的重要卫生害虫,不仅会直接叮咬哺乳动物,而且还会在吸血过程中传播登革热、疟疾、黄热病、流行乙型脑炎等多种公共卫生疾病,直接危害人畜健康,甚至威胁生命安全,因此对吸血蚊虫的防治技术研究一直备受关注。本课题以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和致倦库蚊Culex quinquefasciatus为供试蚊虫,测试了不同浓度的化学引诱剂的引诱效果,筛选出最佳的化学引诱剂。然后,将该
目标检测是自动驾驶系统中环境感知模块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基于2D图像的目标检测结果缺乏深度信息,无法直接用于导航。基于激光雷达点云的3D目标检测带有空间深度信息,相比基于2D图像的目标检测具有独特的优势。针对当前3D目标检测算法在精度和实时性上的不足,本文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鸟瞰图的快速高精度单阶段检测网络MODet,分别在网络结构,损失函数和数据增强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基于KITTI鸟瞰图
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金属血管支架植入术是目前用于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主要手段,但金属支架植入体内时可能会造成血管内膜损伤,诱发血管内膜及平滑肌细胞增生,补体激活导致血栓形成等问题,已经影响了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中、远期治疗。生物可降解血管内支架(Biodegradable Endovascular Stents
光子相比于电子有着高速和大信息容量的优势,从有线电通信到光纤通信,信息传递的信道由电线变为光纤,使通信网络的带宽提升上百倍,传输损耗也得到大大降低。但光纤通信中,信息处理仍然是通过由光转化为电进行的,限制了通信速率进一步的提升。光子间没有很强的电磁相互作用,全光开关采用间接的非线性方法来驱动光开关,也就是利用一束泵浦光去改变介质的光学参量,进而实现对信号光的开关。本文实现的基于铷原子的法拉第效应的
MicroRNA(miRNA)是单链小分子RNA,由生物体内的内源基因所编码,成熟的miRNA长21nt~22nt,它可以在生物体内与靶基因结合,使靶基因被切割或翻译被抑制而实现功能调控,并且其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调控各种重要的生物途径,像生长发育、激素反应和病毒诱导等方面。近年来,非生物逆境胁迫事件在我国乃至世界上频繁发生,给农作物的生产带来了巨大压力,非生物逆境胁迫包括高温冷害、干旱以及盐胁
ATP是在所有活的生物体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化合物,是细胞内最直接的能源物质,可参与到细胞的物质代谢以及能量代谢的过程中。90年代动物细胞质膜表面中就有发现多种胞外ATP所引起的各种生理生化反应的受体,统称为嘌呤受体,根据其本质和功能分为P1和P2这两种类型的受体。虽然研究证实植物也可以响应e ATP并产生一些生理变化,如细胞中钙浓度的增加和植物抗逆反应,但在植物体中并没有找到与动物中受体同源的基因。
油炸肉制品是一种传统的方便食品,因其表面金黄、酥脆可口及香气扑鼻在国内外都备受消费者的喜爱。但油炸肉制品含油量较高,摄入过多易导致肥胖、高脂血症和冠心病等。此外,采肉后的鱼骨是鲢鱼糜加工中主要的副产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及磷等营养物质,其钙磷比接近人体骨骼的钙磷比2:1,易于人体消化吸收,是一种优良的天然蛋白和钙的补充剂。但这些副产物仅部分被制成低值饲料,其余大部分均被丢弃,造成的资源浪费及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