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脾主运化”理论探讨运脾消积法对厌食症幼龄大鼠肠道微生态及宿主代谢的干预机制

来源 :甘肃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ANGE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理论研究,探讨基于“脾主运化”的运脾消积法影响宿主肠道菌群及代谢治疗小儿厌食症(CA)的理论基础;通过实验研究,探讨以运脾消积立法的小儿开胃增食合剂对厌食症幼龄大鼠肠道微生态与宿主尿液代谢物的干预机制。
  方法:(1)理论研究方法:通过考据“脾主运化”理论的内涵、源流,结合现代研究分析脾主运化的主要生理特征及脾失健运的重要生物学基础,探究“脾主运化”理论与肠道微生态的相关性。基于“脾失健运”分析CA的核心病机、基本治则、重要特征,探讨肠道微生态与CA的关系。归纳肠道菌群及肠道微生态平衡与失衡的特点,分析CA发生的关键因素、肠道微生态制剂治疗CA的应用机制、肠道菌群对宿主代谢的影响,探讨肠道菌群影响宿主食欲及代谢导致厌食的相关机制。(2)实验研究方法:研究一:以病因模拟法建立CA幼龄大鼠模型,记录大鼠摄食量和体重并观察其变化;分组干预: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健胃消食片)、小儿开胃增食合剂高、低剂量组。研究二:在完成研究一的基础上,待药物干预结束后,收集大鼠粪便,采用16s rRNA测序法,对各组大鼠粪便中微生物群落进行检测及分析,以Illumina Mi Seq为测序平台,对其16S rRNA V3区的肠道菌群OTU数量、alpha与beta多样性、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各分类水平微生物群落组成结构、物种丰度以及差异菌门与菌属进行综合性分析与评价,并对菌群代谢功能进行预测。研究三:在完成研究一的基础上,待药物干预结束后,代谢笼收集大鼠24h尿液;采用LC-MS代谢组学检测法对各组大鼠尿液中代谢产物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将获得的色谱质谱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后,导入SIMCA-P13.0中进行PCA和OPLS-DA分析,分析组间差异、组内变异度及具体差异物;并通过比较质谱的m/z或精确分子质量Mass搜索在线数据库Metlin,对代谢差异物进行定性;将组间代谢差异物名称和质谱峰强度数据导入到Metabolo Analyst3.0中进行代谢通路分析。
  结果:(1)理论研究结果:肠道微生态平衡是脾主运化的主要生理特征;肠道微生态失衡是脾失健运的重要生物学基础。CA的核心病机、基本治法、重要特征分别是脾失健运、运脾消积法、肠道微生态失衡;运脾消积法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治疗CA。“脑-肠-菌轴”调节异常和肠道菌群紊乱是CA发生的关键因素;肠道微生态制治疗CA的机制可能与抑制致病菌生长繁殖,改善摄食调控因子水平,调整肠道菌群紊乱有关;肠道菌群影响宿主食欲及代谢导致厌食的相关机制包括:肠道菌群影响食欲调节激素的产生和/或活性;肠道菌群代谢物SCFA影响宿主食欲和代谢;肠道菌群代谢产生的神经活性物质影响食欲;同源性激素的肠道菌群代谢产物蛋白模拟抗原反应影响食欲。(2)实验研究结果:研究一: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摄食量和体重显著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高剂量组摄食量和体重显著增加(P﹤0.05)。研究二:①不同分类水平OTU数量的统计:模型组大鼠在6个分类水平的OTU数较空白组均明显增加(P﹤0.05);阳性对照组和高剂量组大鼠在6个分类水平的OTU数较模型组均明显下降(P﹤0.05)。②alpha多样性分析:模型组的Chao1和ACE指数与空白组比较均显著增大(P﹤0.05);各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Chao1指数和ACE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而Simpson和Shannon指数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③beta多样性分析:模型组大鼠的组内差异较小,而与空白组、各治疗组的组间差异较大,空白组与各治疗组之间的差异较小。模型组与空白组样本间的间隔距离较远,提示两组间的肠道微生物bete多样性有明显差异;经干预治疗后,阳性对照组与高、低剂量组菌群多样性出现向正常方向的明显回调,但阳性对照组与高、低剂量组相比,尚无显著差异。④门水平的主要优势菌及组间有显著差异的菌门、菌属:在门水平,各组大鼠均以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为主要优势菌,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中厚壁菌门丰度显著上调,拟杆菌门无明显变化,迷踪菌门丰度显著下调;在属水平,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中棒状杆菌属、普雷沃氏菌属、Jeotgalicoccu属、瘤胃球菌属、rc4?4属丰度均显著上调,Odoribacter属丰度显著下调。经药物干预后,在门水平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组厚壁菌门丰度进一步显著上调,阳性对照组和低剂量组丰度有下调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拟杆菌门在各给药组中的丰度显著下调,但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作为优势菌的主要地位没有改变,迷踪菌门在各给药组中的丰度显著上调。在属水平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组中显著上调的是Odoribacter属、瘤胃球菌属,无显著下调的菌属;高剂量组中显著上调的是瘤胃球菌属,显著下调的是Odoribacter属、YRC22属、普雷沃氏菌属;阳性对照组中显著上调的是Odoribacter属、瘤胃球菌属,显著下调的是YRC22属、普雷沃氏菌属、Jeotgalicoccu属、rc4?4属。⑤功能菌群分析:与空白组比较,具有外源化合物降解和代谢功能的菌群以及能量代谢的相关菌群在模型组中均被明显下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在高剂量组中被明显上调(P﹤0.05);与空白组比较,具有多糖生物合成和代谢功能的菌群在模型组中被明显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在高剂量组中被明显下调(P﹤0.05)。研究三:CA模型大鼠中有29个代谢物发生了变化,涉及9条代谢通路;经药物干预后,与模型组相比,运脾消积法代表方小儿开胃增食合剂低、高剂量组大鼠分别有45、29、48个代谢物发生了变化,所涉及的代谢通路分别为25、14、19条。OPLS-DA对代谢差异物进行筛选后发现,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中显著下调的代谢物有11个,无显著上调的,这11个代谢物即为C A模型大鼠尿液中潜在的代谢标志物,主要涉及嘌呤代谢、肠道菌群代谢、能量代谢、脂质代谢(包括甘油磷脂和脂肪酸代谢)、磷酸戊糖代谢等相关代谢通路的紊乱。与模型组相比,阳性对照组中显著上调的代谢物有4个,显著下调的2个,脂质代谢、嘌呤代谢、色氨酸代谢、硫胺素代谢、肠道菌群代谢是江中健胃消食片干预后CA大鼠主要发生改变的代谢途径。与模型组相比,低剂量组中显著上调的代谢物有3个,显著下调的3个;高剂量组中显著上调的代谢物有10个,显著下调的6个,脂质代谢(包括甘油磷脂和脂肪酸代谢)、肠道菌群代谢、氨基酸代谢(包括色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代谢)、三羧酸循环、磷酸戊糖代谢是运脾消积法代表方小儿开胃增食合剂干预后CA大鼠主要发生改变的代谢途径。
  结论:(1)理论研究结论:研究脾主运化与肠道菌群组成及多样性关系,有助于阐明脾失健运的本质和CA发病中肠道菌群的作用机制。运脾消积法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治疗CA的机制研究明显不足。肠道菌群是宿主食欲和代谢的关键调节剂,但大多数研究集中在肥胖及其合并症方面,对于CA的研究很少涉及,有必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系统深入地进行实验研究,进一步探究基于“脾主运化”理论的运脾消积法影响宿主肠道菌群及代谢治疗CA的作用机制。(2)实验研究结论:研究一:运脾消积法代表方小儿开胃增食合剂能显著改善CA大鼠摄食量减少及体重下降。研究二:CA模型大鼠肠道微生物菌落的多样性发生了明显改变,这种改变包括保护性和病理损伤性改变。运脾消积法代表方小儿开胃增食合剂通过调整肠道菌群结构、抑制或促进特定肠道菌群的生长、明显加强保护性菌属的有益改变,减弱有害性菌属的损伤改变,调节肠道菌群功能,促进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功能恢复正常。研究三:CA大鼠代谢发生失调,经运脾消积法代表方小儿开胃增食合剂干预后,其代谢发生恢复性和保护性变化,主要涉及肠道菌群代谢、脂质代谢、氨基酸代谢、三羧酸循环、磷酸戊糖代谢途径。
其他文献
在作物遗传改良过程中,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多对地上部分进行研究并对其主要表型性状进行选择。大豆地上部分的演变规律研究比较清楚,大量研究表明大豆的产量、植株干物质重、收获指数、叶面积随着年代的变化显著增加,荚粒数增多,平均株高下降,而对根系性状演变的研究较少。在已有的根系方法研究中,无法说明根系性状的演变是根系自身引起还是由地上部分引起。本试验以20世纪40年代以来生产上大面积种植的大豆品种为砧
学位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饲料、工业原料和粮食作物,也是作物遗传研究重要的模式作物之一。过去的三十年罩,分子标记技术在基因精细定位和克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聚合育种、遗传图谱构建和玉米起源进化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玉米基因组高度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丰富的重复序列和转座子位点,导致传统的分子标记技术无法高密度地覆盖玉米全基因组,更难以高效全面地检测出染色体重组位点及基因型。随着B73基因组测序的完成和
学位
水稻产量的提高过程,实质上是“源、库、流性状的遗传改良与其平衡关系不断建立的过程。选育源强、库大、流通畅的高光效的理想株型品种是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保障。研究控制“源、库、流”多性状的关键基因及其遗传机理,对高产、优质水稻品种的选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近几年,通过对水稻突变体的研究,克隆了一大批有关叶片,穗部和籽粒大小性状的关键基因,但目前对同时控制“源、库、流”的关键基因研究较少。本文报道
学位
由青枯病菌引起的番茄青枯病(TBW)是全球范围内最严重的细菌性病害之一。由于其寄主范围广并能够在土壤中长时间生存,至今尚无一种防治方法能在病害流行区对其进行有效控制。生物防治与其他防治方法相结合被证明具有持久、环保的特点,并且能够保障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稳定性。  本研究从番茄和马铃薯的根际土壤中分离到约200个根际细菌,并测定它们对青枯病菌T-91的拮抗作用,在离体试验中,Am1,Am2,Am
学位
本研究以巴氏钝绥螨[Amblyeseius barkeri(HugHes)]为研究对象,以粉螨为主要食物,用水盘法室内饲养。观察了该螨的基本生物学特性,较系统的研究了不同温度对该螨发育繁殖的影响,巴氏钝绥螨雌成螨对桔全爪螨各螨态的捕食功能;同时比较了哒螨灵对巴氏钝绥和朱砂叶螨的毒力。为该螨今后的深入研究,大量繁殖及释放利用提供参考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巴氏钝绥螨的基本生物学巴氏钝绥螨是
目的:  研究杜仲腰痛丸与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a)、核因子-κB的影响及患者腰背痛症状的疗效。进而为临床治疗LDH患者腰背痛等症状提供客观的临床依据,为中医药防治LDH提供参考。  方法:  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后,将80例LDH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
目的:  在中医“治未病”理论的指导前提下,以糖尿病前期为研究切入点,观察在健脾消滞针刺疗法的干预下糖尿病前期脾胃壅滞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影响,并将中医针刺防治糖尿病前期的经验和成果推广并应用,提高糖尿病整体防治水平。  方法:  将条件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糖尿病前期脾胃壅滞证患者,通过奇偶数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例分别为40例。治疗组采用中医针刺疗法+一般生活方式干预,对照组使用单纯生活方
目的:  为探寻一种更好的促进乳腺癌术后创面愈合的办法,通过临床对比研究,观察清湿化瘀方对乳腺癌术后创面多种并发症及创面愈合情况的效果,并对其疗效作出分析。  方法:  选取67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以随机分为治疗组34人,对照组33人。行单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基础治疗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之上,于术后第1-12天连续口服中药汤剂清湿化瘀方加减,进行为期12天的临床
学位
目的:通过改良包扎固定方式,减轻或消除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水肿,探索一种更加规范、简便易操作且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的包扎固定方式。  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分组对照的方式,将符合标准的7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术后分别给予改良包扎固定方式、普通包扎固定方式,其他治疗均相同。对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便后与术后第7天的肛缘水肿、疼痛情况进行观察及评分,并对术后首次排尿情况、首次排便后的出血情
学位
目的:  研究乳腺良性肿块患者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超声下肿块表现的关系,及影响体质的相关因素,为乳腺良性肿块的诊治及易发生乳腺良性肿块体质的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本课题研究的乳腺良性肿块主要包括乳腺增生性病变、乳腺纤维腺瘤)。  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乳腺良性肿块患者,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采集患者基本信息、中医体质、中医证型、超声下的肿块表现、性格特征、饮食喜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