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施肥对长白落叶松苗木质量的影响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lyaa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 Henry)是我国东北地区的重要造林树种,由于该树种自然更新困难,长白落叶松大面积造林的苗木来源以苗圃供应为主。施肥是苗圃培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合理施肥对于提高苗木质量和造林成活率有着重要作用。秋季施肥作为提高苗木养分含量,促进造林苗木成活率和生长的有效方法之一,在欧美主要造林树种中已有很好的应用,但在我国涉及较少。本研究以秋季养分加载理论为基础,在大田育苗中分1-0播种苗和1-1移植苗两种苗型,分别探讨秋季施肥对其生长、抗寒性以及造林效果的影响;从速生期施肥和秋季施肥的关系,来分析长白落叶松整个生长季对养分的需求特征;以15N同位素示踪定量研究秋季施肥后苗木落叶之前叶片向根和茎的转移量,结合苗木形态和生理指标,首次确定落叶针叶树种苗木自身的养分循环利用量以及秋季施肥对其养分循环的影响。通过探讨秋季养分加载、苗木体内养分浓度变化和落叶针叶树种养分转移三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完善秋季施肥理论,为我国培育高质量长白落叶松苗木提供确实可行的施肥依据。本研究主要结论有:(1)长白落叶松播种苗1-0秋季持续施N肥在平均茎和根N浓度分别为2.0%和2.1%时,抗寒性有明显提高;(2)1-1苗木木质化期施肥苗木造林后的苗高与苗高增长量均表现出与根、茎N浓度的极显著相关。秋季施N肥的苗木比仅速生期施肥的1-1苗木造林后苗高相对生长量高出13.8%和62.8%;(3)速生期施肥与秋季施肥对长白落叶松苗木的养分积累存在交互效应,低剂量的速生期施肥有利于后期的秋季施肥对苗木养分进行加载;(4)N浓度和含量在长白落叶松苗木组织内分布模式为:茎>细根>粗根>针叶。长白落叶松苗木在生长季末,针叶于凋落前可将N转移至茎和细根中以抵消N的养分稀释,所有针叶N浓度于凋落前下降至同一水平。(5)长白落叶松苗木在衰老针叶转移N的同时伴随着发生从秋季施肥中吸收N,苗木组织中N浓度和含量随秋季施N肥的增加而上升,但落叶松的秋季施肥利用效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减小。(6)本实验中以25mgN/株常规施肥和10mgN/株秋季施肥共同作用的苗木茎和根表现出最大N浓度和含量,且肥料利用率最高,该施肥方法可能作为提高落叶松容器播种苗在苗圃生长期间养分加载量的一种途径。(7)秋季施N肥可以显著提高长白叶松苗木翌年新生针叶的生物量,各组织中N浓度和N含量均随秋季施N量的增大而提高。苗木茎无论是在生长季末的养分贮存,还是翌年的初期生长中,其N浓度与含量变化率均为最大,表明秋季施N肥提高茎N贮将有利于长白落叶松苗木翌年的移栽或造林初期生长。
其他文献
绿竹(Dendrocalamopsis oldhami(Munro) Keng f.)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经济生态型丛生竹之一,在中亚热带以南地区有广泛分布,各地理区域表现出植物形态、生理生化、笋品质和适应
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是新品种规模化无性繁殖的主要手段,也是植物细胞全能性研究的理想模式系统,在林木育种、种质保存和遗传转化等方面都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然而,
目的:探讨锁骨骨折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的手术方法、疗效、应用价值等。方法:回顾100例锁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效果。结果:优73例,占73%,良23例,占23%。全组
目的 探讨儿童缺血性脑卒中相关病因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2013年1月1日至2018年9月30日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169例缺血性脑卒中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9例患儿
目的 改进妇月康胶囊的薄层鉴别方法.方法 使用石油醚代替原检测标准中提取及展开剂所使用的有毒试剂苯,对妇月康胶囊中的阿魏酸进行薄层色谱鉴别.结果 所有妇月康胶囊样品均
《仪器仪表用户》(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12—1334/TH),1994年创刊,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天津仪表集团主办,学术期刊,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是少见的恶性肿瘤,仅占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的0.8-6.6%,发病高发年龄为50~65岁,男性略多于女性[1-
PBL教学模式的优势显而易见,但是在专科院校、100人以上的课堂上应用起来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包括学生参与度不够、考核方法单一和缺乏可持续性等。微信以其独有的优势和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知道中国古代有条丝绸之路,曾经是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却不知从十八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初,在我国的北方草原有一条纵深通向蒙古高原和西伯利亚腹地的驼道
习近平继承并创造性地发展了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中的“为民”思想,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理念,结合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形成自己独特的“民本”思想。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