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200年人与自然作用下太白湖生态环境响应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K65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江洪泛平原是我国大型(水面面积大于1 km2;约25%大于10 km2)浅水(最大水深小于5m)湖泊分布最密集的地区。洪泛平原湖泊固有的动态变化特性不仅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自然资源,还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场所。特别是,江湖水力联系的程度不仅受到流域人为干扰的影响,还与气候、地形地貌过程有很大的关系。本论文通过高分辨率多指标分析(硅藻、粒度、地球化学、孢粉等),结合210pb和137Cs年代序列、流域人类活动记载和气候模拟资料,对200年来人与自然作用下太白湖(面积约25 km2,平均水深3.2m)生态环境响应进行了研究。过去200年来太白湖沉积硅藻组合呈现了明显的时间演替,依次以Aulacoseira granulata(浮游种),Gyrosigma acuminatum(底栖/附生种)以及兼性浮游种Nitzschia palea为优势种。由硅藻转换函数推导的总磷浓度(DI-TP)显示,北部湖区的富营养化大约从1990年才开始(DI-TP从65上升到95μgL-1)。1950年之前,DI-TP基本维持不变,而且硅藻组合DCA分析的第一轴得分与DI-TP浓度不相关,暗示除了营养一定还有其他的因素驱动硅藻组合的变化。用沉积物粒度指标代表江湖连通性;中值粒径与A.granulata的丰度有很好的相关性(r2=0.67)。比较沉积硅藻组合与物理、地球化学指标的变化,显示1950年左右太白湖生态系统从一个有良好的江湖连通性、草-藻结合型的自然混浊状态转换成草型、清水状态,主要是由于围垦和水库的修建对水文条件的改变。1990年之后,随着农业和水产养殖业带来的营养的不断输入及对生态系统结构的破坏,太白湖生态系统退化,转换成藻型(超)富营养的状态。   通过方差配置方法对水文、营养、气候三方面外部驱动力对太白湖生态环境演化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区分。在太白湖1950年左右的生态状态转换中,人为引起的水文条件的改变起了主导作用,营养其次,气候因素影响较小,而且江湖连通性的降低通过增加营养蓄积方式一方面支持了水生植物的繁盛,另一方面为之后湖泊的富营养化起了铺垫作用;在1990年左右的生态状态转换中,营养起了主导作用,但气温的升高也是影响状态转换的重要因素,水文条件的影响大大减少。对1956.2000年不同人类活动方式的影响进一步区分,得到水产养殖对太白湖生态环境的影响比农业生产稍多,但这两种人类活动方式都对1990年左右太白湖生态系统的状态转换起了主要作用。   尝试用传统古湖沼学方法和相似匹配法探讨了太白湖生态修复的参考环境,良好的江湖连通性(以长江水质较好为前提)或者一定的水生植被覆盖率都可以作为修复目标。   研究结果说明了洪泛平原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特性和在十年尺度上多胁迫因子作用的复杂性,以及人与自然长期的相互作用驱动过程。
其他文献
遥感在对地观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其宏观、连续、实时的监测能力与地表参数的定量反演相结合,为地学走向定量化带来革命性的推动。基于遥感技术重建地表水体的变化历程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管道总里程在不断增加。管道运输在我国综合运输体系中正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如何在保障管道安全的情况下,利用已有的管线提高经济效益,日益成为管
中国寒区面积417.4×104 km2,占我国陆地面积的43.5%。中国寒区灌丛约82.3×104km2,占中国寒区面积的19.7%,寒区灌丛作为一种高山区的项级群落,不仅对影响局地水文过程,同时影响寒区
青藏高原西北部的卡拉库里湖位于慕士塔格峰的山脚下,其水体主要来源于慕士塔格峰的冰川融水,为一淡水冰川湖泊。由于受西风环流的影响,该地区气候环境变迁与北大西洋气候变
未来气候变暖将导致全球范围内的土壤水分下降,土壤水分严重不足和频繁短期干旱地区(4-6个月)的空间范围将扩大一倍,长期干旱的频率增加三倍。同时氮沉降增高成为令人担忧的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在发达城市和地区,现代服务业已发展成工业化后期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最大的产业部门。当前青岛市正处于产业结构转型期,发展高附加值、低污染的现代服务产业将成为青岛市提升产
过去一个时期,部分企业党组织法定的政治核心地位在一片加强声中受到严峻挑战,党在企业的地位和作用逐渐被淡化,“弱党强政”在一些企业成为比较普遍的现象,其影响至今没有
陆地生态系统是地球生命系统的主要载体,具有强大的服务功能。然而,以气候变暖为标志的全球气候变化正在改变着陆地生态系统固有的自然过程,其后果已经逐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人口压力大,自然灾害频繁,导致其人地矛盾突出。在此背景下,本文以西吉县为案例区,以聚落地理学、区域经济学相关理论为指导,通过实地调研,运用GIS空间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