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溪词》遗民心态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fine_miss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辰翁是宋末元初的一位文人学者,其学识思想对当时的文坛,都有一定的影响。作为宋遗民词人,他的遗民情结深重而复杂,这种心态在他的词集《须溪词》中也有诸多的反映。本文立足于《须溪词》,并参考刘辰翁的其他文体,结合文史哲有关资料,尝试从遗民心态的表现、特征、心态溯源和遗民心态的再认识入手,对《须溪词》中刘辰翁的遗民思想心态进行多侧面的探讨和阐释,以期能见出这位宋元交替之际词人学者的精神原貌和历史定位。全文共分以下四部分: 首先选取了四类遗民心态,作为探讨刘辰翁遗民思想的窗口:怀京旧物、登高怅惘、元宵怀想、自省反思。认为这是刘辰翁遗民心态中最集中和有价值的部分,体现了爱国主义的思想情感。其次,作为宋遗民词人,刘辰翁的遗民心态既有历史继承性的一面又明显具有自己的特征。从历时的角度分析,相对同是遗民的元好问,他的遗民心态凝聚的民族情感更为凸显,而其人生价值取向也更趋向尚节;从共时的侧面探讨,相较周密的词作心态,刘辰翁的遗民心态愤激之中不失进取,而他对国事感怀的深厚直切性比同期的词人周密更为突出;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刘辰翁在他的《须溪词》中以沉拙之笔反反复复表现自己亡国遗民之苦楚的痛彻性,这一特征也是同期遗民词人周密心态所缺乏的。刘辰翁遗民心态为什么会呈现如此面貌?考本溯源,认为主要可从四方面加以探讨:地域生活文化环境、时代变迁和宋末文人的感召激发、思想潮流——儒道佛思想的影响,以及贯穿其中的人生历练。这四个交叉融会的因素共同左右着词人的遗民心态的流变和特征。刘辰翁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江西,他的思想不可避免地深受江西自然地域和人文环境的熏陶。这是他的遗民心态酝酿而成的一个外围条件。时代变迁和宋末文人的感召激发也是促成他遗民思想心态产生的一个契机。当然,刘辰翁自己的独特人生历练是心态形成的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最后,刘辰翁的遗民心态从其思想构成源分析,主要又是受当时整个社会思想潮流——儒道佛思想的影响,其中尤以儒家正统思想的濡染为主。最后,心态作为一种移动变化的思想心理活动,它的发生发展变化都有一个衍变过程,刘辰翁的遗民心态也有这样一个动态流变过程,虽然他的变化没有明显的时间段,但透过词作还是能找到些许痕迹。大致前期家国观念强烈,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秩序的逐步安定,遗民的爱宋情结渐有消解,民族情绪也渐有淡化。刘辰翁虽没有出仕新朝,但也曾流露出向往功名富贵和出仕的心迹。这些与他的主流情感思想有些相左的心态也是时代社会环境变化的结果,它进一步加剧了词人心态的复杂性和矛盾性。然而我们认为这些异质无法抹杀《须溪词》的总体精神风貌——遗民之思和亡国之痛;刘辰翁最终没有出仕新朝,不失一个宋遗民的历史角色。
其他文献
粮食物流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工作。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粮食市场化进程也进一步加快,粮食物流进入大市场、大流通阶段。为了进一步适应粮食经济的发展规模和速度,粮食物流
渠家大院无处不在的"砖雕"艺术,体现出丰富的文化特征:它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含义深广。渠家大院的砖雕,是中国传统民俗艺术的绝佳载体,是融传统民俗与儒、佛、道文化为一体
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脱颖而出,率先取得了空前进步.在那里,艺术作为人文主义学术研究的一部分,经常与科学相互支援、齐头并进,二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当时,以对自然和人
中越宗藩关系形成于北宋早期,它是随着安南地方独立政权的出现、形成和巩固。具体来说是从905年曲颢割据交州自立,到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黎朝灭亡,历经曲、杨、矫、吴四个割
从调整饮食、增加运动、指导养成良好排便习惯等方面综述了便秘的预防;从灌肠及腹部按摩、神厥穴贴敷等方面综述了便秘的护理。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诗歌和音乐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音乐对中国诗歌的内容、形式、风格等等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对诗歌的生产、消费、传播以及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
土地利用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是目前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沿和热点课题。石羊河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部,是河西走廊三大内陆河流之一。近年来,人类不适当的生产活动己造成
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萃取水中的11种挥发性卤代烃,用气相色谱(GC)-质谱仪测定。方法的检出限0.001-0.10μg/L,回收率为81.7%~88.9%,RSD为1.3%~5.8%。
本文是对中部地区赣东北一个村落——建设村所做的个案研究。建设村社区结构的典型特点就是社会分层逐渐显现,社区记忆正在消失,村庄存在多种类型的乡村精英,但尚缺乏占主导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农业的快速发展,为我国农村以及经济建设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农业始终是一个基础性产业,自身发展比较脆弱,农民增收、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