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设计基因理论的城市轨道车辆外观设计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zzi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轨道交通在解决城市交通拥堵、优化城市布局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创造出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目前轨道交通的创新逐渐转移到美学特征方面,美学、文化等非物质要素对轨道交通车辆设计的影响愈发显著。在城市轨道车辆缺乏差异性的背景下,将文化因素融入到城市轨道车辆设计中,能够展示特色文化,提升城市轨道列车的设计价值。在研究过程中本文提出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如下:1.国内现有的现代有轨电车数量较少,而且大部分是从国外引进,企业缺乏设计与开发的经验,往往只是孤立的考虑要设计的产品本身,忽略设计基因在产品开发中的重要作用,缺乏品牌意识以及造型特征的传承与创新;2.我国大部分地铁车辆的外观设计方案具有一定的趋同化,缺乏地域文化的特征性和标识性,需要创新的造型设计方案提高人们对地区文化的认可度。首先,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分析国内外关于设计基因和城市轨道车辆造型的研究现状。接下来,从设计基因的定义、发展、分类、特点四个方面对设计基因进行理论阐述,提出设计基因分为造型设计基因、色彩设计基因、材质设计基因。之后基于现有文献,对设计基因的研究方法按照提取方法、分析方法和可视化表达方法进行划分,给出研究方法具体内容的论述和归纳。基于设计基因、设计情境、产品三者之间的关系,本文提出以地域文化和品牌文化为切入点,对城市轨道车辆的设计基因进一步研究。接着,以地域文化为切入点,对地铁车辆设计基因进行研究。通过对国内外城市的地铁车辆进行调研,经过对比分析,发现伦敦、柏林、巴黎三个城市的地铁车辆在造型设计基因和色彩设计基因方面与地域文化联系紧密,而国内地铁车辆在造型设计基因和色彩基因两个方面与地域文化的联系十分模糊。通过对地域文化理论的分析,提出地域文化驱动的地铁车辆设计基因研究思路,即从地域文化的外在层次、中间层次、核心层次提取文化元素应用到造型设计基因、色彩设计基因、材质设计基因中,并指出本文用草图分析法从特征形态中提取造型设计基因,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法提取色彩设计基因,用形状文法分析造型设计基因。其次,以品牌文化为切入点,对现代有轨电车设计基因进行研究。通过对国内外现代有轨电车的品牌和车型进行归纳,在搜集大量图片和文字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分析发现各品牌在设计上的特点。通过对企业文化、品牌、产品三者之间关系的分析,提出品牌文化驱动的现代有轨电车设计基因研究思路,即从品牌文化的物质层、行为层、精神层提取文化元素应用到造型设计基因、色彩设计基因、材质设计基因中,并指出本文用眼动实验法从特征形态中提取造型设计基因,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法提取色彩设计基因,用设计形态分析法分析造型设计基因。最后,从成都金沙文化的商周大金面具中提取造型设计基因,从成都地铁logo中提取色彩设计基因,应用到地铁车辆造型设计中;从中车青岛四方生产的现代有轨电车中提取造型设计基因和色彩设计基因,应用到中车青岛四方下一代现代有轨电车的设计中。为以后地域文化和品牌文化在城市轨道车辆外观设计中的应用探索了研究方向。综上所述,在研究过程中,本文通过样本调研和实验分析与设计实践中的设计意图相结合,做到了主观与客观的融合,实现了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相辅相成的统一。但由于在研究过程中,样本资料大量来源于网络,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最后,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对中国城市轨道车辆设计带来新的思路和启发。
其他文献
纵观国内外炸药钝感的研究发现,到目前为止钝感效果最好的是石蜡。但石蜡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熔出、迁移和分布不均匀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采用微胶囊技术,将部分石蜡制
在当今全球化时代,品牌已成为一个企业乃至国家展现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以“复兴号”为代表的中国标准动车组的成功研制和运营,极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形象与地位。我国作为铁路大国,虽已在高铁领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对于货运机车则重视程度不够,产品形象乏善可陈且缺乏整体性规划。伴随“复兴”品牌战略的提出以及我国干线铁路的发展,货运机车将迎来全面升级换代,而机车外观造型的系统创新以及如何体现“复兴”品牌特色,是
为了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研究人员已经对清洁能源做出了相当大的关注,例如,水分解装置,可充电金属空气电池等作为化石燃料的替代品。上述的装置一般包括了三种基本的
电力系统频率是反映电网状态的重要标志。研究电力系统的频率稳定,即是研究如何预测电网发生扰动后频率响应的变化及控制策略的制定。现代电网网架结构日趋复杂,新能源接入等使得频率动态变得难以分析。而电力系统运行信息的采集设备也日新月异,每日采集电气量信息已经达到TB级别,电网进入“大数据”时代。目前,通过数值仿真方法进行频率偏移量计算的方式难以满足在线需求,以机器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算法逐步进入应用阶段。
铁路以其安全、便捷、大运量、全天候等优势,已经成为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首要选择。而既有铁路基础设施的检测是铁路运营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运营铁路的病害探测及养护维修等工作需要通过铁路复测工作准确掌握沿线基础数据。其中,铁路的空间信息数据是铁路轮班安排,乘客的舒适性和铁路安全的重要保障。传统的铁路空间信息数据复测方法需要大量人工实地探测,其稀疏采样方法的准确性高度依赖于测量人员的工作经验,且具有较
整体最小二乘(TLS)能有效解决参数估计中观测向量和模型系数阵同时包含误差的情形。在坐标转换中,顾及模型中两套坐标误差的参数解算是整体最小二乘典型应用之一。本文围绕着坐标转换的模型表示、模型选取、参数估计以及其他等问题,结合整体最小二乘及其拓展理论开展深入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根据大地测量问题中模型系数阵包含误差的特性,分别以线性和非线性情形对所采用的EIV模型进行概括总结。系统地推导了六种加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既有铁路的客货运输量急剧增加,这对我国铁路轨道的养护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并且既有铁路在持续的高负荷运营下,其实际线位较原始设计线位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若继续采用铁路线路原始设计线形作为轨道平纵断面线形的整正依据,将会极大的增加轨道线形整正的工作量,无法在短暂的天窗时间内及时的完成既有铁路轨道线形的整正。鉴于上述问题,本文通过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采集的轨道线路中
目前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手机、医疗、矿区、电动汽车等商业领域。在移动式的大功率充电场合,该技术更是具有发展空间大,市场应用前景广等特点。该模式下,电动汽车无需携带更多的电池组,从而降低了汽车的造价和重量,并且提高了汽车的续航能力等。与静态下充电不同,动态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副边机构会沿着原边线圈铺设的方向移动。然而原边和副边线圈的互感变化使得系统的输出电压会出现较大波动,导致系
快速城市化引起的城市困境越来越突出,社会、经济、文化、交通等多维复合往往让城市问题更为复杂。我国许多学者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纷纷将目光投向了公共交通导向的城市土地开发(TOD)。我国从20世纪末引入TOD策略,在过去的二十多年时间里,中国学者们就一直在尝试各种不同的维度对TOD理论及实践进行剖析与探索。但是总的来说,目前国内关于TOD模式的研究了缺少了城市、片区和街区三个递进的空间层次上的系统考虑,
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燃油发动机的排放标准愈加严格,且由于非道路机械国Ⅴ排放标准的实施,挖掘机等工程机械也逐步面向新能源电动化转型。移动供电式是在当前技术条件下挖掘机向着完全电动化转型过程中的一种过渡形式。移动供电式电动化是将供电电池组作为单独的电源部分,并配套变频控制系统以及收放电缆装置,以此来给挖掘机提供电能。挖掘机的移动供电式电动化改造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动力、传输、电源车。为了使三大改造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