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科技创新政策响应规律研究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rykapn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技术创新在促进区域经济稳步增长、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各个省市、地区逐渐将科技创新战略放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而现实中市场机制的“失灵”往往需要政策的手段来进行调控。科技创新政策能够指导、激励、规范企业创新行为,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高企业创新绩效。然而,在现实多主体、多目标、多因素、多进程的复杂环境中,以往文献对科技创新政策响应规律的解读同现有政策实际运行是不相适应的,以至于依托历史研究案例并附加经验修正而频繁出台的科技创新政策的创新效果差强人意。目前学术界对区域科技创新政策响应过程仍然无法更加准确的认知,区域科技创新政策的响应机理如何?政策在多久产生显著的政策效果?政策要素沿着怎样的路径进行传导?就这个角度而言,系统研究区域科技创新政策的响应机理、响应时间和响应路径显得极为必要。因此,基于政策科学理论、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反馈复杂性理论和政策工具理论,利用语义文本挖掘、复杂网络、关联反馈、建模、仿真、实证等研究方法,重点研究了区域科技创新政策的响应机理、区域科技创新政策的响应时间和区域科技创新政策的响应路径。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  1.区域科技创新政策响应机理的研究。针对政策响应系统多主体、多线性的特征,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结合政策响应环境和响应主体的复杂性分析,建立政策主体关系模型并探讨主体动态博弈行为,通过“刺激——意愿——行为——成效”的研究思路,依据主体行为机制(主体偏好决策机制、主体模仿学习机制、响应行为驱动机制和生产转化激励机制),构建区域科技创新政策响应概念模型,通过Swarm平台对模型进行仿真模拟,挖掘区域科技创新政策响应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区域科技创新政策响应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即观望、偏好决策、学习模仿、响应行为驱动和生产转化激励;不同级别科技创新政策响应程度不同,层级越高响应度越高,反之响应度越低,响应度排序为:国家级>省市级>园区级;不同类型的企业对科技创新政策响应程度不同,响应度排序为:中型企业>大型企业>小型企业;企业对不同类型的政策工具响应程度不同,响应度排序为:研发补贴>人才激励>税收优惠>政府采购>服务外包。通过研究,挖掘了区域科技创新政策动态演化规律,丰富了政策情景仿真模拟理论框架,拓展了复杂适应系统研究方法在政策科学领域的应用。  2.区域科技创新政策响应时间研究。基于政策响应延迟视角,运用政策时变理论和计量经济学理论,结合政策制定、执行、成效环节滞后影响因素,构建VAR向量自回归模型,收集并整理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主要变量相关数据,检验变量相关性,依附EVIEWS平台,通过政策相关变量时差相关系数、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五类政策工具(人才激励、研发补贴、税收优惠、政府采购、服务外包)的时滞期,挖掘区域科技创新政策获得显著效果的响应时间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政策工具响应时间不同,政策响应时间:人才激励为1~2期,研发补贴1期,税收优惠2期,政府采购3期,服务外包3期;政策效应时滞是发生于经济主体判断政策、确认政策、吸收政策、执行政策最后到创新产出这一完整过程之中;部分政策变量与政策效果变量不具有显著相关性,说明这些科技创新政策要素的投入并没有产生预期政策效果。通过研究,测算不同类型区域科技创新政策响应时长,为今后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有效性、预见性依据。  3.区域科技创新政策响应路径研究。针对政策路径多影响因素和动态性特征,基于系统动力学原理和反馈复杂性理论,构建区域科技创新政策响应路径的反馈复杂性结构模型,采用ROST ContentMining语义文本挖掘的方法分析系统中关键要素的相关关系,运用VENSIM软件建立政策要素因果关系图,通过关联数字矩阵计算反馈环的长度、数量和极性,获得独立主导响应路径并归结于五类主导反馈子系统,建立政策响应路径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案例研究分析不同政策响应路径的作用效果,挖掘区域科技创新政策响应路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独立主导反馈环的排列组合,将区域科技创新政策响应路径划分为6大环节,即政策投入—稳定环境—要素供给—创新能力建设—创新成果转化—拉动经济;企业获取政策资源与自身创新需求匹配的主要使用方式分为三种:投入技术研发活动、计入创新收益、直接用于投资行为,其中投入技术研发活动方式是促进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增大创新产出的最优方式;不同政策响应路径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进而导致不同类型科技创新政策效果呈现差异化;政策作用要素是互相关联的,政策路径之间是互相影响的,政策协同作用对提升企业创新绩效有正向促进作用。通过研究,弥补了区域科技创新政策响应路径静态研究方法的不足,为优化政策路径提出一定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   1.研究开发快速、灵敏、亲环境的DNA检测方法,为聚丙烯酰胺凝胶和琼脂糖凝胶上DNA的检测提供合适的方法;   2.探究凝胶上DNA的检测机理,阐明VPBBO染料与核酸的相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