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传统文化不断被介绍到国外。中国典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忽视的元素,被译成各种语言,其中包括诗歌、小说和戏剧。根据众多学者研究的结果,汉语属于语义型语言,常采用意合法,而英语属于形态型语言,常采用形合法。这说明汉语是隐性的,英语是显性的。古典散文运用的是古汉语,其隐化程度高于现代汉语。因此在汉译英时,译者需要将原文中隐去的部分显化出来,这样不仅符合英语表达习惯,而且使得文章更加通俗易懂。显化,作为翻译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最早注意到翻译显化这一现象的是Vinay和Darbelnet。随后关于显化的研究层出不穷,但国内研究起步较晚,开始于20世纪末21世纪初。目前大多数显化研究的对象集中在小说语篇,政治经济语篇,科学语篇和学术语篇,很少以中国古典散文为研究对象,并且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研究显化现象的文章更少。因此本文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为辅,在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下,探究中国古典散文英译本中经验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的显化,并讨论其显化方式和潜在的显化动因。研究结果表明,三种元功能意义在英译文中都被显化。就经验意义而言,关系过程和物质过程被显化的频率远高于其他过程类型,前者主要通过添加方式显化,后者主要通过说明方式显化。被显化的参与者大多数属于人称代词,这些代词绝大部分充当主语,主要显化方式为添加,而当被显化的参与者是其他成分时,比如名词和形容词,主要显化方式为说明。大多数环境成分通过添加方式显化;位置环境成分的显化最为突出,其次为方式环境成分,位置环境成分的显化以添加为主;大多数方式环境成分通过说明方式显化,其次为添加,前者大部分用来显化比较环境成分,后者大部分用来显化品质环境成分。就人际意义而言,人称显化以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为主,且人称代词的显化频率高于物主代词,显化方式以添加为主;由于汉语中没有表示时态的限定成分,因此时态显化最为明显,通过添加方式实现。就语篇意义而言,并列连接词的显化最为明显,所有连接词通过添加的方式显化出来。最后,文章还探讨了显化的动因,研究发现显化动因包括语言差异和翻译的实际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