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深孔聚能爆破致裂增透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fen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抽采瓦斯是防治煤矿瓦斯灾害的关键措施之一,随着煤矿开采深度逐渐向深部延伸,高瓦斯低透气性煤层日益增多,瓦斯抽采难度增加。聚能爆破致裂增透技术在煤层改性、提高煤层透气性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开展煤层深孔聚能爆破致裂机理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鉴于此,论文综合采用爆炸力学、炸药爆轰动力学、冲击动力学、断裂力学、损伤力学和煤矿瓦斯防治与利用等理论知识,以平煤股份十矿己15,16-24070、己15,16-24130和己15-33200等回采工作面为试验区,并借助数值分析软件LS-DYNA,综合采用理论分析、工程试验和数值模拟等方法系统研究了煤层深孔聚能爆破致裂增透机制。论文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1)煤层深孔聚能爆破动态力学效应研究。运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探讨聚能爆破时聚能射流的成型机理、爆轰波与爆炸应力波的传播特点、煤体力学特征和裂隙扩展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聚能装药爆破显著改变了爆轰能量的分布特征,基于此构建了深孔聚能爆破致裂力学模型,将爆破孔周围划分为主聚能方向、伴生聚能方向和非聚能方向;聚能装药结构集聚爆轰能量产生聚能效应并促使聚能罩转化为聚能射流,聚能射流侵彻煤体显著改变了爆炸应力波在煤层中的传播特性和煤体的力学性质,在主聚能方向和伴生聚能方向煤体所受压应力峰值明显增强,分别是非聚能方向的1.10~1.19倍和1.12~1.29倍;聚能爆破时聚能射流的形成既能够有效地放缓煤体单元所受应力强度的衰减速度,又能减小爆生气体促使裂隙继续扩展所需的准静态压力。此外,煤层深孔聚能爆破工程试验表明,聚能爆破后抽采孔平均瓦斯体积分数在两个试验区分别是聚能爆破前的1.58倍和2.25倍,有效地提高了煤层透气性和煤层瓦斯抽采率。(2)深孔聚能爆破有效致裂范围研究。在对煤层深孔聚能爆破致裂分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聚能爆破煤层致裂范围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爆破孔周围可划分为爆破压碎区、爆破裂隙区和弹性变形区。受聚能装药结构的影响,压碎区的范围呈主聚能方向小于其它方向的类椭圆状;爆破裂隙区又可分为裂隙密集区和主裂隙扩展区,裂隙密集区和主裂隙扩展区的范围均呈主聚能方向大于其它方向的类椭圆状。煤层深孔聚能爆破致裂增透工程试验发现,随着远离爆破孔,各个观察孔内瓦斯体积分数增幅受聚能爆破的影响呈“强-中-弱”阶梯状变化,这与所构建的聚能爆破致裂分区模型相吻合,即聚能爆破载荷下煤层裂隙具有一定的分区特征,压碎区、裂隙密集区和主裂隙扩展区组成了聚能爆破的有效致裂范围。(3)聚能爆破载荷下控制孔作用机制研究。通过构建聚能爆破载荷下控制孔致裂力学模型和数值分析模型,综合运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方法,探讨了控制孔对爆炸应力波传播特性、爆生主裂隙扩展规律、煤体单元的应力状态及其位移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聚能爆破过程中压缩应力波在控制孔处的反射叠加作用显著改变了孔壁周围和爆生主裂隙尖端的应力场,主导了爆生主裂隙的定向扩展和孔壁周围环向裂隙的形成;控制孔提供的位移补偿空间及孔壁的曲面特性增强了孔壁及周围煤质点的切向拉伸应力,促进了孔壁周围径向裂隙的发育与扩展;控制孔促使爆生主裂隙定向扩展与控制孔孔壁周围的径向裂隙和环向裂隙相互交织成一个庞大裂隙网。同时,开展煤层深孔聚能爆破工程试验研究有、无控制孔对煤层增透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控制孔能够大幅度提高煤层聚能爆破增透效果,前、后期试验有控制孔一侧钻孔内平均瓦斯体积分数增幅分别是无控制孔一侧钻孔内平均瓦斯体积分数增幅的1.78倍和2.48倍。(4)双孔聚能爆破裂隙扩展贯通机制研究。基于对双孔爆破应力波叠加效应的分析,建立了双孔聚能爆破数值分析模型,研究了双孔同时起爆时应力波的传播特征,煤体单元的应力状态,煤体裂隙扩展贯通规律以及应力波叠加效应对裂隙扩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应力波叠加效应致使两爆破孔中间截面上部分区域及其邻域内形成均压区,迫使径向裂隙(定向裂隙除外)转向,主导了爆生裂隙空白带的形成;聚能爆破产生的定向裂隙相互贯通后,爆生气体相互作用促进了贯通区裂隙的扩展并最终贯穿裂隙空白带。工程试验发现,在两爆破孔左侧或右侧,应力波叠加效应将促进裂隙的扩展,且该促进作用随着远离爆破孔先增加后减小;而在两爆破孔之间,应力波叠加效应将抑制部分区域裂隙的扩展,致使两爆破孔之间不同位置处增透效果差别明显,呈W状波动。
其他文献
煤岩在长期的地质运动过程中其内部广泛分布着各种尺度的裂隙。这些裂隙正是瓦斯和地下水的储存场所和运移通道。在地下采煤过程中会打破原有煤岩内部的力学平衡,导致裂隙网络发生延伸、断裂等变化,进而引起瓦斯、地下水的突出等,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事故。因此,研究煤岩应力场的变化下裂隙的演化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煤岩CT图中裂隙的准确识别能为相关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而煤作为一种自然体,在煤岩CT图像中裂隙背
随着大数据、互联网、计算机技术以及数据获取方法、设备的快速发展,个人身份识别技术已经在国家公共安全与监督服务、周界安防与军事侦察领域、医疗卫生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关注。传统的身份识别技术主要是基于身份证、口令、智能卡等技术,这些传统方法通常存在使用不便捷、伪造、丢失等缺点。因此传统认证方式存在着安全隐患,尤其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开展身份认证的环节越来越多,传统身份识别技术在一些应用领域难以满足现代社会科
花岗岩是国际上公认的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围岩,为了确保处置库安全运行,必须系统研究花岗岩在复杂应力状态和环境条件下的力学性质。论文首先对北山花岗岩进行单轴及三轴载荷下的力学实验,根据声发射(AE)监测,揭示了在复杂应力状态及环境条件下北山花岗岩损伤演化规律;结合数值模拟方法,构建了基于Weibull分布的北山花岗岩非均质模型,揭示了复杂应力状态下北山花岗岩应力应变等变化规律。为研究其水力耦合损伤破坏特
我国是煤炭消费大国,煤炭作为主要能源供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目前,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消费占比仍居首位,且预计在未来数十年,煤炭仍是我国能源需求的主要供体。随着煤炭资源不断开采,储量日趋减少,传统留设煤柱开采方式造成的资源浪费问题亟需解决,无煤柱开采成为未来煤炭资源开采的发展方向,切顶成巷无煤柱开采技术作为新兴的高效、安全的新型无煤柱开采方法,应用越来越为广泛。且随着浅埋煤炭资源的
随着矿山开采和地下隧道等工程建设的迅速发展,地下岩石工程越来越常见。地质构造复杂的巷道,其围岩与一般均质岩体的变形特性、力学特性和破坏特征也大不相同,其不稳定性问题则更加值得关注。因此,对深部巷道天然填充裂隙型脆性岩体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构造裂隙对岩体各方面特性有何种影响;同时利用超声无损检测手段,监测巷道实际应力条件下天然填充裂隙型岩体裂化过程中各超声参数信息变化规律,与其变形破坏过程相结合分析,
煤与瓦斯突出是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复杂地质动力灾害,多数学者认为是地应力、煤体中的瓦斯和煤自身物理力学性质综合作用的结果,也是瓦斯地质研究一直面对的难题。地质构造对煤与瓦斯突出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尤其断层构造往往是煤与瓦斯突出灾害的频发区带,构造应力在煤与瓦斯突出的动力来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研究断层构造及其应力环境对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作用对煤与瓦斯突出灾害防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瓦斯地质理
构造的力学作用机理是一个较新的学科分支,尤其对其进行定量化分析研究的更少。论文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的方法,基于软弱介质空间周围塑性区蝶形分布理论,对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进行了力学分析,推导出三维应力状态下软弱体周边的蝶形塑性区分布的屈服函数,设计了通过位移加载实现应力递增的模拟方法,以龙门山断裂带岩层与构造剖面为基础,提出了断层起源于断层中软弱地质体周围较硬岩体的X型破坏,地壳的板块运动是这
无煤柱自成巷N00工法作为一种新型的井工长壁无煤柱开采技术,在采掘系统布置方面与传统长壁开采具有较大区别:①N00工法无需提前掘进工作面回采巷道,回采巷道在采煤过程中逐渐形成,所形成的巷道位于工作面后方,供本工作面和相邻接续工作面两次使用;②N00工法无需留设工作面之间的保护煤柱或人工充填体,其利用顶板定向预裂切缝技术,切断巷道和采空区之间部分顶板的物理联系,促使切缝范围内的顶板迅速垮落,并充分利
岩爆是深部巷(隧)道在开挖过程中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现象。岩爆的发生极大的阻碍了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开展相关的研究有助于研究岩爆的形成机理并制定合理的措施。岩爆可分为应变型岩爆和冲击型岩爆。冲击型岩爆是指在巷(隧)道开挖之后,由于受到工程扰动而引起的岩爆现象。本文采用自主研发的冲击型岩爆设备,开展了含不同长短轴比的椭圆形洞室的的冲击型岩爆实验研究。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相关结论有:在考虑实验设备的性能及洞
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研究了 Fermat型函数方程F8(z)+G8(z)+H8(z)=1,以及F6(z)+G6(z)+H6(z)=1,非平凡亚纯函数解、整函数解的存在性问题,得到了如下的结果:·函数方程F8(z)+G8(z)+H8(z)=1无极点列收敛指数小于1的非平凡亚纯函数解.·函数方程F6(z)+G6(z)+H6(z)=1无零点列收敛指数小于1的非平凡整函数解.其次,探讨了亚纯函数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