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磁场对电磁悬浮液滴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sitb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利用电磁悬浮技术实现液滴悬浮的过程中,液滴内部往往存在剧烈对流、外部伴随快速旋转和质心的水平位移等不稳定因素,因此,实现液滴的稳定悬浮是完善电磁悬浮技术的关键。本文采用实验观测和数值模拟的方法,探讨了线圈结构和施加静磁场对液滴稳定性的影响。实验测量了铜液滴在不同线圈中的温度,结果表明在相同底匝半径的情况下,液滴在锥形线圈中的温度比在柱形线圈中更低,减少稳定线圈匝数,虽然可以降低液滴温度,但熔化所需的时间变长。增大悬浮线圈和稳定线圈之间的间距S,液滴温度降低,但间距S变大容易引起横向漂移。因此,后续实验采用间距较小(S=6mm)的锥形线圈3-2。实验通过U形磁场组件对液滴所在空间施加横向静磁场,利用高速相机记录了不同磁场强度下纯铜熔融液滴的振荡变形过程,分析了横向静磁场对悬浮铜液滴振荡频率、振幅以及旋转的影响。实验发现:对于熔融前的固态铜颗粒,若静磁场强度超过0.3T,铜颗粒几乎以静止状态悬浮。熔融后,当施加0.15T的静磁场,与未加静磁场时相比,R-、A和Dmax的振幅分别减小了25%、76%和60%;随着磁场强度的增加,振幅、m=±1和m=±2模式的振荡频率减小,但横向静磁场对m=0模式的振荡频率影响微弱。横向静磁场还抑制了悬浮铜液滴的旋转,当磁场强度增加到0.53T时,悬浮液滴只在10°的角度范围内摆动。这些结果表明,施加横向静磁场能够有效提高悬浮液滴的稳定性。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得到静磁场强度为0.53T下空气环境中1963K熔融铜液滴的表面张力为693.4 m Nm-1。本文还分别模拟了不同线圈结构、径向静磁场和竖直方向的静磁场对电磁悬浮铜液滴内部流动和温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底匝半径相同的情况下,柱形线圈中悬浮空间的交变磁场强度大于锥形线圈。增加稳定线圈匝数,会增强悬浮空间的磁场强度。悬浮空间磁场强度越大,液滴温度越高,流动越强。径向和竖直方向的静磁场都能有效抑制液滴内部流动,相同静磁场强度下,径向静磁场对流动的抑制作用比竖直方向的静磁场更强。模拟清晰的呈现了液滴内部的流动,液滴内部存在两个流向相反的速度环流,大环流位于赤道附近,小环流位于液滴左下角;温度分布呈底部高顶部低的分布规律,最高温度出现在液滴左下角,未加静磁场时液滴中的最大温差为3.74K,随着静磁场强度的增加,液滴内部流动受到抑制,导致内部温差变大,当静磁场强度超过0.4T,温差达到了3.95K。
其他文献
北京人艺是我年轻时的一个梦。40多年前在北京上大学,能看北京人艺的戏,是一种幸福。每当开幕的钟声响起,灯渐渐暗下,我便沉入了艺术家们营造的一个神圣的境界。《蔡文姬》、《伊
基于人类工效学的哲学思考,对轮椅使用者的产品设计,从家居生活用品到社区设施、公共服务产品进行分析,并给出一套科学合理的设计规范和原则,在体现人文关怀的同时,使其更加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民间借贷渐渐出现,对于民间的资金流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民间贷款公司的增多,会出现一些高利贷、欺诈贷的情况出现。政府对这些现象要起到约束的作用
文章分析了高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教学实践探讨高职教学模式改革的途径,介绍了一体化教学在高职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南京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0年10月,是江苏省第一家专业证券公司,全国首批规范类证券公司,第一个托管风险券商的规范类证券公司。截止2006年12月,资产规模为50.09亿元,净资产12
白鹤也单称鹤,颈弯曲,腿细长,毛洁白,能高飞。其形体可爱,性情温和,是人们喜爱的禽鸟之一。早在《诗经·鹤鸣》中,古人就称扬说:“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左传·闵公二年》
期刊
为实现城市干线绿波交通,提高干线运行效率,考虑交叉口间的关联性,从协同角度对周期、相位相序、绿信比、相位差4种干线控制参数进行了优化。运用交通波理论阐释了干线车流排
高速铁路因其高速度、高密度、大载客量等特点,在近几十年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满足高速铁路对速度以及乘客舒适性的追求,我国高铁线路大量采用高架桥结构。由于高速铁路
稀土掺杂上转换材料因为其非接触式测温、光温响应迅速、抗环境电磁干扰能力强、对光源功率波动的宽容度高、测温的空间分辨率高的优势,在光学温度传感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稀土离子能级的粒子数符合玻尔兹曼分布,当温度发生变化,各能级上的粒子数布居也随之变化,不同能级对温度变化的响应不同,所以各能级对应的荧光强度变化也不同。通过选取合适的热耦合能级对,监测它们在不同温度下的荧光强度,再计算出荧光强度比从而间
随着测绘科学技术的发展,三维重建的技术方式得到了更为广泛的研究。从最初的基于二维平面数据到现如今的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摄影测量技术等方式,以不同的数据采集方式及建模方式完成物体的三维重建工作。单一数据源的建模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且适用范围较窄,对于复杂场景建模而言,远远无法满足实际建模的要求。因此,多源数据融合三维建模的技术得到了更为深入的研究。本文以融合不同数据源的三维建模技术为主,根据不同研究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