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与集体之间的艰难穿行——论左翼作家蒋光慈的个体性追求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左翼早期作家蒋光慈在左翼革命作家群中是一个颇有争议的存在,原因在于他对于作为个体的浪漫主义作家和集体一员革命者的关系处理上。终其一生,都在在个体与集体之间艰难穿行。因此,无论在其创作的作品和人生角色处理上,他都表现成为一个异质分子。 第一部分:革命文学自1923年已经开始发展,因为“五卅运动”的历史机遇终于在20年代的成为文坛的主流。1928年著名的“革命文学”论争,对于革命文学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革命文学在创作领域的荒芜却为其发展造成了一个颇为尴尬的局面。蒋光慈正是在这个时候进入了革命文学的场域之中,他充满个人激情的革命言说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应运而生。 第二部分:蒋光慈在文本层面对于个体性的追求,表现为对包括由他本人提出的左翼革命文学的创作规范的悖离与超越。在苏联留学期间,蒋光慈接受了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的影响,回国后对革命的书写也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想象。因此他早期作品塑造了很多个人英雄主义的形象,并且在作品中还展现了对于漂泊的欣赏。但是在发现了革命粗砺的本质后,蒋光慈开始注意到个人与革命的矛盾关系,作为个体性象征的“爱情”进入了革命文学的视野,爱情的最后被扼杀反映了作家们在从个体到集体的“转型焦虑”。《丽莎的哀怨》是蒋光慈对自己提出的革命文学创作规则的一次“反动”,表现出了作家对于“工具论”一种纠正,使他本人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 第三部分:蒋光慈于人生层面的个体性追求,表现为对当时“左”倾领导下革命实践的疏离。在作家和革命者的身份之间,蒋光慈对于如何选择的困扰由来已久。社会的责任感促使他投身到革命的实践中去,但是就其作家身份的自我认同,他认为创作也是一种革命,这种对当时的“左”倾路线的抵制姿态令蒋光慈最终被开除党籍,成为那个时代的悲剧。 蒋光慈的挣扎其实为知识分子的双重人格所致,这在20、30年代的左翼阵营是具有代表性的。对于生性倔强的蒋光慈来说他“永远不可能在任何制度中感到自在”“他真正注定的性格,使他无可避免地被他帮助下达到目标和提出希望的社会所废弃。”
其他文献
洪炎生活在南北宋之交,是江西诗派早期一位重要的诗人。他的诗既有其时代与流派特色,又有他自身鲜明而又独具的特点。有关洪炎生平的记载仅存于前人的诗话与笔记中,且多为零
目的:了解国内食品实验室的三聚氰胺的检测能力和水平,识别实验室间存在的差异,帮助相关实验室掌握三聚氰胺检测的关键技术,督促其保持和提高三聚氰胺的检测能力。方法:采用
60岁以上的老年人因为药物治疗而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性是一般成人的2.5倍。其原因,首先老年人用药品种多而杂,易发生不良反应;其次,老年人所患的多为慢性疾病,故用药时间长,易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而中毒,损害人体肝、肾和造血系统功能;最后,老年人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对药物的耐受性比较差。  老年人用药和成人用药有所不同,应遵循以下五原则:  1.保证用药的受益和风险比大于1。要有明确的用药适应症,要保证
刘明军(华西证券金融产品评价中心负责人):  QDII投资方向  投资QDII基金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去关注?第一是投资方向,究竟是投资股市还是投资债券市场,是投资能源、房地产、农产品还是投资黄金,投资方向决定了收益和风险。第二是目标市场,投资全球还是某个区域,比如说有金砖四国,有新兴市场,还有很多细分市场。第三是基金管理人员投资管理水平,要关注其A股的投资能力和投资海外的能力,这牵涉到团队的实力和背
本文结合作者多年工作经验,主要针对建筑工程管理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本文主要运用“帕里一洛德理论”来分析、研究元明小说、戏曲中的套语。所谓“套语”,指作品中经常重复出现的词组和语句,或者一些惯用的表达方式。这些套语往往源于前代的诗词
近年来“中国风”将传统民族服饰以一种现代性的面目推回到人们面前,中国服饰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亮丽演出俨然成为了时尚界的热门话题。“中国风”意味着一种具有中国化风格、
汉语词汇自产生以来就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的语言面貌,明清时期介于中古与近古的转变过度阶段,独特的历史时期赋予该时期语言独特的面貌,其词汇既有对中古
本文通篇从地域性文化特点出发,以萧红的中长篇小说为主要文本,在创作思想、女体写作、民俗意象三个方面较为系统的重新阐述了萧红小说的文化意蕴。第一部分分析萧红对鲁迅的国
破体是我国古代文章写作的重要现象。本文以韩愈古文为分析对象,立足文本,实证分析,旨在厘清韩愈破体的表现特征、实质、原因、内涵、意义和影响。并试图由点到面,管中窥豹,审视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