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南亚高压与北半球大气环流和中国降水的关系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yinxiaoyi58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NCEP/NCAR再分析高度场和风场等资料,采用统计和合成分析等方法,分别研究了夏季6、7、8月逐月南亚高压与北半球大气环流及中国降水的关系。(1)夏季南亚高压是北半球强大的环流系统,高压覆盖包括阿拉伯半岛北部、伊朗高原、青藏高原、中国东部和西太平洋,其对北半球中高纬度西风带上槽脊的加深和减弱具有显著的影响。(2)根据高压中心的个数和位置分别对夏季6、7、8月逐月南亚高压进行分型。6月南亚高压分为单中心型、双中心型和多中心型三种型态。单中心型高压中心主要位于中南半岛北部及青藏高原东部地区,高压强度较弱且位置整体偏西,东亚大槽和北美大槽显著加深,副高位置偏南且强度偏弱;双中心型高压中心分别位于伊朗高原南部和青藏高原南部,南亚高压发展较强,北美大槽明显加深,而东亚大槽和欧洲西部槽减弱;多中心型高压中心分布范围广,南亚高压发展最强且位置略偏东,北美大槽和欧洲西部槽加深,东亚大槽减弱,副高西进且强度较强。7、8月南亚高压均分为单中心型、双中心Ⅰ型、双中心Ⅱ型和多中心型四种型态,7月单中心型高压中心位于伊朗高原和青藏高原南部,高压强度最弱且位置偏西,东亚大槽、欧洲西部槽和北美大槽加深,副高偏弱;双中心Ⅰ型高压中心分别位于伊朗高原南部和青藏高原,南亚高压发展较强且位置略偏东,东亚大槽和贝加尔湖附近槽减弱,同时北美大槽和欧洲西部槽减弱,副高偏强;双中心Ⅱ型高压中心分别位于青藏高原和西太平洋,南亚高压发展最强盛,极涡向北美地区分裂为两个中心,东亚大槽显著减弱,而欧洲西部槽和北美大槽显著加深,副高偏强;多中心型南亚高压强度偏弱,东亚大槽北抬,北美大槽减弱,而欧洲中部槽和贝加尔湖附近槽加深。8月单中心型高压中心集中在青藏高原上空,高压强度最弱,中纬度西风带上四个大槽显著加深;双中心Ⅰ型高压中心分别位于伊朗高原南部和青藏高原,高压较单中心型发展更强,极涡向北美地区延伸,北美大槽和欧洲西部槽加深,而东亚大槽显著减弱,副高偏强;双中心Ⅱ型高压中心分别位于青藏高原及其西部和西太平洋,南亚高压横跨整个南亚地区,欧洲西部槽和北美大槽显著加深,而东亚大槽显著减弱;多中心型高压中心在西太平洋上分布较多,南亚高压强度显著偏强,副高发展强盛,东亚大槽和北美大槽显著减弱。(3)夏季南亚高压季节内经度位置的变化与中国降水关系密切。根据南亚高压中心经度位置,分别对6、7、8月逐月南亚高压分型,并分析其季节内纬向位置变化与中国降水的关系。6月西部型时,云贵高原、华南和东北北部降水偏多,而西部地区、长江以北和东北南部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东部型时,长江流域及其以北、黄河以南、新疆北部和东北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多,而华南、西南和西部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7月南亚高压西部型时,我国南方、黄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降水偏多,我国西部地区、长江以北黄河以南地区和东北降水偏少;中间型时,长江流域、黄河以南地区、柴达木盆地附近和东北部分地区降水偏多,而黄河以北大部分地区、河套附近地区、新疆和西南地区降水偏少;东部型时,我国北方、东北地区和西北大部分地区降水明显偏多,而长江流域以及江南地区降水明显偏少。8月南亚高压西部型时,长江以南黄河以北地区和东北地区东北部降水偏多,西部地区和黄河以北地区降水偏少;东部型时,长江以南地区、黄河以北地区和西北部分地区降水明显偏多,而长江以南黄河以北地区、青藏高原北部和东北地区降水明显偏少。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耦合了Saunders和Takahashi两种非感应起电参数化方案的RAMS (Regional Atmospheric Modeling System)模式,对2010年7月15日发生在重庆地区的一次雷暴过程进行模拟。
利用观测试验场2012年8月16日到2013年12月6日的风观测资料分析了障碍物对风速风向观测的影响,同时运用流体力学模式对气象条例中的障碍物距离要求进行了定量评估及敏感性分
利用TBB资料定义高原地区的带状MCSs,筛选出2007—2011年夏季高原地区特征比较稳定带状MCSs个例加以归类,结合NCEP资料及后向轨迹模型对其大尺度影响因子、上升运动及不稳定
本文运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中国气候中心整编的160站月平均降水资料,分析了江淮夏季降水异常特征,及其与西印度洋地区垂直环流年际异常关系的变化与可能的机理和西印度洋
利用1961-2011年中国南方208个站点的逐日降水量、NCEP及NOAA再分析资料,采用多种气候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南方夏季低频降水的气候态信息、季节内变化、年代际变化、同期环流
在实际工程问题中,由于测试水平、认识知识和制造工艺等因素的局限,经常存在着物理属性、边界条件、初始条件的误差或不确定性。这些误差或不确定性即使是在较小的情况下,也
本文先利用MICAPS、全国753站、高分辨率NCEP等资料,对梅雨期淮河流域区域降水、暴雨及涡度的分布特征做了一个前期调查。之后利用NCEP资料对2007-2011年淮河流域梅雨期暴雨
1998年,Ebbesen等人首次报导在实验中发现当光波通过金属薄膜孔阵时存在的超强透射现象。并且随后用表面等离激元模型来解释这种现象。随后随着科技的发展,超强透射被应用在
为了探讨全球变暖背景下,陆面非均匀增温对冬季中高纬环流的影响,本文利用欧洲中心ERA-40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分析了1958-2001年44年冬季欧亚中高纬陆面热力异常的变化特征,并
本文利用石家庄多普勒雷达资料、Micaps资料以及常规观测资料,并结合WRF中尺度数值模式,对2011年5月26日发生在太行山东麓的一次强对流降雹过程进行研究,分析了降雹发生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