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投资型寿险产品退保率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寿险业作为保险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保障民生、服务大众的使命,发挥着社会“稳定器”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寿险业在我国保险市场上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2011年我国保险费收入达14339.25亿元,其中,寿险业务保险保费收入为8695.59亿元,占保险保费收入的60.64%,寿险业务已然成为我国保险保费收入的主要来源。近年来寿险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人寿保险企业为了增加业务量,大量推出投资型寿险产品以吸引客户。这种兼备保障和投资于一身的创新型寿险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以业务量位居首位的人保寿险公司为例,2011年,其寿险业务总保费收入为70361.47百万元,其中,投资型寿险业务为68022.91百万元,占总保费收入的96.68%,可见,投资型寿险业务已成为寿险业务中的主打业务。人寿保险企业为了更好地吸引客户,通常会在投资型寿险合同中增加选择性条款,退保解约就是其重要的选择性条款之一,它赋予投保人在合同履行完成之前解除合同的权利。退保解约原本是各国保险业普遍实施的投保人权益和交易制度,但退保率超过精算预期却会对寿险公司造成诸多不良影响:它不仅使得保险公司经营成本增加;造成保险公司的未预期的损失;还将给保险公司带来流动性风险,降低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因此,研究退保率的影响因素,是确保寿险业规避退保解约带来的损失,实现寿险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自1932年起已有国外学者对退保率进行研究,但绝大部分研究集中于定性描述,定量分析较少;并且研究的模型大多以传统寿险产品为研究对象,着重模型的理论推导,局限于对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因素的分析,忽略了保单目身特征对退保率的影响,并不适用于我国的投资型寿险产品。因此,构造适合我国国情的投资型寿险产品退保率影响因素的数学模型,并依此制定降低退保率的相应的对策,是本文的研究目的所在。第一章导论。阐述了论文的选题背景,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寿险产品退保率的定性及定量研究成果,分析了本文的创新性及研究的不足。第二章我国投资型寿险及退保现状分析。阐述了四种投资型寿险产品的概念、特征及与传统寿险的区别,并分析了我国寿险市场高退保率的现状及其负面影响。第三章投资型寿险产品退保率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介绍了退保率研究的传统的模型,并给出基于广义线性模型的退保率研究的理论基础,包括模型的构成,参数估计和拟合优度检验。第四章我国投资型寿险产品退保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一款万能寿险产品为例,运用广义线性模型对保单年龄、回报率利差、消费者价格指数、居民月人均收入增长率七个影响因素,共621个数据,对影响我国投资型寿险产品退保率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参数估计值和拟合优度评价。第五章结论与对策。根据上述的研究结果,对降低我国投资型寿险产品退保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其他文献
近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第三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旅游业也迅速发展壮大起来。2016年,国家旅游局提出,我国已进入大众化旅游时代,旅游发展需要从以
粮食安全问题是一个攸关国计民生的大问题。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农业生产遭受污染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
<正>"华为走到今天,必需要站在全球、站在更高的层面去帮助运营商转型,帮助运营商增加收入,帮助运营商发展得更好,这是我们在新时期必然的战略选择。"2016年12月30日,华为在
随着电力企业市场化转变,电力企业需要面对更加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为了赢得竞争主动权,当前,电力企业竞争焦点也已经出现了转移,以往规模、资金、技术等传统资源的竞争已经不能完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令第17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境运输工具舱单管理办法》己于2008年3月10日经海关总署署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1999年
20世纪的末期,东方艺术和西方艺术的相互影响和融合,尤其是创作者对当代西方绘画思潮以及西方现代艺术的探索,使处于多元化时代发展背景下的中国工笔画也处于面临着继承与发展创
随着网络在我国的不断发展与普及,网络的力量正在逐步彰显出来。近些年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出现了诸如博客、论坛、微博、SNS等让大众舆论更加自由化、透明化和公开化的媒介
供应链协同中存在着集体理性和个体理性对立统一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是能否设计出合适的协同激励机制。一般的激励机制大多是委托人所设计,因此他必然将自己的利益放在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不断进行改革与完善,在诸多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所有取得的重大进展中,创建并逐步发展确立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制度可
本文旨在对“消费者主权”的实现原因及其过程机制展开研究。伴随着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与以往生产者、销售者掌握主动权的情形相反,市场中的消费者开始具备越来越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