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至12世纪中国北方地区的东西文化交流——以考古发现为主进行的探讨

来源 :内蒙古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oy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考古发现的不断增多,以及环境考古、科技考古等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从事考古发掘与研究方法的引入,特别是学术思想的解放,使我们得以从更广的范围、更新的视角去研判考古发现中所反映出的历史文化现象。如众所知,文化交流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重要动力之一。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民族的交往、文化的交流对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与变革,到底有哪些作用,带来了多少影响,是我们应该认真探讨的问题。我们知道,“从先秦直至明清,许多重头戏都是在这个舞台上演出的”中国北方草原地区,由于其处于特殊的农牧结合带,有别于中原的生业形态以及草原民族游动性较强的生产生活方式等原因,客观上更加便利与周边民族的交流和交往。这一切无疑都决定着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在与周边民族交往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但限于中国古代正史中对北方民族的记载较少,所以,从考古发现中去探寻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是撰写本论文的目的所在。  在中国古代北方地区与欧亚大陆草原的交流与交往方面,目前考古多见于文化类型的对比研究。其中,又以青铜时代到早期铁器时代北方系青铜器的文章为大宗,而对于史前时期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涉及较少。在张骞“凿空”以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方面,研究者更多地是站在中原王朝的角度论及,在一定程度上弱视了欧亚大陆草原具有共同的生业形态和相近习俗的诸民族,在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所发挥的特殊作用。  本论文主要利用史前到12世纪以来东西方出土的文物资料来进行对比研究。所用的资料多为近年来陆续发表的文物考古资料,也参考了国内外有关学者的论著。此外,根据作者多年来在文物部门工作的便利条件,接触到许多尚未发表或国内外展览图录中所收录的文物资料,以及近年来大量流散于社会上的相关文物,据此在对比研究中提出自己的一些学术观点。  本论文共由四章构成。按时代先后顺序和各类型文物的特征进行论述,时代跨度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到辽代。目的主要是通过考古发现中反映的东西文化交流现象,揭示中国古代北方地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选择题目的过程中,主要考虑的是同类文物资料的多少、能否阐述清晰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以及论文的篇幅等问题。  本论文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撰写完成的。这是一篇试图从考古发现中阐述中国古代北方诸民族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的论文。主要是利用了目前本人所能找到的最新的考古和文物资料,去分析和论证古代活动于北方草原及其周边地区的北方民族,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也就是说,欧亚大陆草原地区历来就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主渠道之一,这一点不会因时代的变迁、民族的兴替而改变,也不会因中原王朝的兴衰演变而转移。这是游牧民族的本性使然,是游牧民族的生产生活形态所决定的。中原民族与北方民族接触的最直接后果,就是为其带来了欧亚大陆草原游牧文化的勃勃生机,从而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古代文明。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离不开东西方文化精髓的融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文化交流的必然规律,而这种交流又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前进。其中,中国古代北方地区各民族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贡献应该是予以充分肯定的。  撰写此论文的意义在于,通过史料缺乏记述的古代北方地区诸民族的文化遗物,可以使我们更充分、更直观地认识中国古代北方地区在东西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和各民族为此作出的突出贡献,从而提升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在推动中国社会历史进步、促进中华民族文明形成和发展中应有的历史地位。
其他文献
在谋求与孙中山合作和策划庚子勤王运动过程中,梁启超倾注过不少心血,弥足珍视.拟举光绪帝为"总结"的政治构想既是曾经向往君主立宪制的梁启超个人民权主义心路历程中的一个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卓越领导者和杰出思想家,他的经济思想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最为先进的经济思想,而他提出的对外开放思想则是其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孙中山
该文选取了汉代女子教育作为探讨对象,力求详尽地反映一时期女子教育的真实状况.
该文以胡适与国民党的活动为主线,在剖析其活动内容的基础上,总结出胡适与国民党关系的特点及其规律,从而对胡适在中国现代政治史上的历史作用作了分析与评估.文章结语概括了
本文利用藏于鄂尔多斯市档案馆的杭锦旗札萨克衙门蒙古文档案、《清朝实录》、《大清会典事例》等史料,结合其他官私史籍,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历史地理学研究方法,首次较系统
以东北地区近40年生产上应用的18个代表性品种为材料,依据育成年代分为2000年以来、20世纪90年代、80年代和70年代,研究产量及源库关系的变化特性。结果表明,随着品种改良,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