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河流域景观格局变化对水沙过程的影响研究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ight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土高原是我国乃至全球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水土流失作为一种生态过程,与景观格局的响应关系是国内外普遍关注的科学问题。近年来,黄土高原开展了大规模的退耕还林(草)工程,导致区域下垫面结构发生剧烈的改变。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显著改变区域景观结构和配置,对水沙过程产生显著影响。科学认识景观格局演变对水土流失的作用,对于指导黄土高原土壤侵蚀防治、生态恢复措施布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传统景观格局指数通常是基于土地利用类型的物理统计,未能将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很好的耦合起来,缺乏一定的生态学意义。本研究以大理河为研究区,针对水沙过程,综合土地利用、土壤属性、地形和植被覆盖度四个方面,构建基于过程的景观格局指数,并将野外定位观测与空间格局分析相结合,辨识大理河退耕还林(草)作用下景观格局的演变及其对水沙过程的响应。主要结论如下:(1)1960-2015年大理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309 mm,呈不显著增加的趋势,降水量多年平均变差系数为23.91%。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362亿m3,多年平均输沙量为0.33亿t,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均呈显著减少的趋势(P<0.01),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减少幅度分别为34.85%和89.14%。归因分析发现人类活动是影响大理河流域水沙减少的主要原因,并在2000年以后对流域减水减沙量的贡献达到最大,分别占基准期实测减水减沙量的98.79%和114.67%。(2)大理河流域1990-2015年土地利用/覆被发生明显变化。在退耕还林(草)政策的影响下,近30年间研究区耕地面积呈现下降的趋势,减少量为139.45 km2。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面积波动增加,增加幅度分别为38.45%、3.04%和59.12%。1990-2015年流域植被覆盖状况整体得到改善,植被覆盖度年均值呈现波动增加趋势,增加幅度为53.47%。(3)1990-2015年,流域斑块密度(PD)和蔓延度指数(CONTAG)呈波动增加的趋势。近年来,边缘密度(ED)、景观形状指数(LSI)、景观分割度(DIVISION)和平均形状指数(SHAPEMN)呈波动下降的趋势,说明景观类型趋于分布均匀化、高聚集化和高连通化的发展方向。传统景观指数中,PD、ED、LSI、SHAPEMN和CONTAG与大理河流域径流模数和输沙模数呈负相关关系,DIVISION和AI与流域径流模数和输沙模数呈正相关关系。ED与流域径流模数和输沙模数的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774和-0.766,但7个传统景观指数与水沙的相关性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4)综合土地利用、土壤、地形和植被因子,构建基于过程的水沙景观格局指数(RSLI)。1990-2015年,流域景观水平RSLI指数减少幅度为36.24%。表明大理河流域植被恢复成效明显,土壤侵蚀风险逐渐减小,保水保土能力不断增强。RSLI指数与大理河流域径流模数的相关性系数为0.922(P<0.01),与输沙模数的相关性系数为0.909(P<0.05)。根据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和发生过程,充分考虑研究区土地利用、地形地貌、土壤属性和植被覆盖度数据对流域产汇流过程的影响,针对水土流失生态过程而建立RSLI指数与流域水沙之间的相关性优于传统景观格局指数,且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RSLI指数与流域水沙的耦合关系较好,能更好的表征流域水沙变化。
其他文献
超疏水涂层具有很多独特性能,将其应用于玻璃表面,制备玻璃基透明超疏水涂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在现阶段的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涂层与基底表面附着力不足、易脱落;涂层稳定性差、耐酸碱能力低;制备方法复杂、对设备及制备条件要求严格等。本论文的目的是制备与基底附着力良好、耐久性佳、制备工艺简单、可满足户外作业要求的玻璃基透明超疏水涂层,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通过溶胶—凝胶过程
本文采用水热法合成了负载镍粒子石墨烯(Ni-doped graphene)复合粉末,并通过粉末冶金法制备了负载镍石墨烯增强镍基块体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负载镍粒子石墨烯复合粉末进行表征。通过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负载镍石墨烯增强镍基复
注水是油田增产的一种新方法,但由于注水为高矿化度的水介质,加之油井周围有较高含量的H2S等介质,这样的混合水质会对注水系统产生严重的腐蚀,从而极大地影响油田的开采和油田设备的使用寿命。注水介质中添加缓蚀剂可有效防止腐蚀,尤其当注水管表面形成钝化膜后可以减轻注水介质的腐蚀,但是喹啉缓蚀剂在钢表面成膜机理尚不清楚,特别是对于已成膜的表面在使用过程的受到划痕损伤后膜的修复能力的研究仅限于理论分析上,极大
铝基复合材料(AMCs)因其轻质高强,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及耐磨性等特性,在航空航天、电子工业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与其他增强体相比较,六方氮化硼(h-BN)具有高熔点(>3000K)、高导热及优异的耐高温性等诸多优异性能,被视为AMCs增强体的最佳选择之一。由于BN的化学惰性、层间结合力弱,在一定的温度下,BN与Al会发生原位反应生成AlN及AlB2,但是目前对该原位反应机理以及反应产物对铝基
功能梯度材料(Functionally Gradient Material,FGM)的化学构成、微观结构和原子排列由一侧向另一侧呈连续梯度变化,从而使材料的性质和功能也连续地呈梯度变化。正因为功能梯度材料这一独特性能使其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生物工程、核工业等多种领域中。目前,很多研究将快速成型制造(Rapid Prototyping Manufacturing,RPM)原理应用于FGM的制备,但这
In2O3因其所具有的良好光学和电学性能而被广泛应用。近年来,有研究表明高温真空退火后非掺杂的In2O3薄膜及较高衬底温度下制备的掺钼In2O3(IMO)薄膜均表现出室温铁磁性,In2O3基半导体有关室温铁磁性研究的报道使兼具半导体性质和磁学性质的In2O3材料再次引发了研究者的极大关注,特别是对其磁性的起源仍存在着很大争议。此外,关于含本征缺陷体系的光学性质未见较为系统的计算分析。本文以第一性原
聚乳酸(PLA)作为一种生物可降解材料,具有良好的透明性、光泽度、可再生性等优点。然而PLA成本高、韧性低、脆性大的缺点,限制了其在包装领域的应用,通常需要改性以提高性能。在众多改性剂中,天然植物纤维具备来源广泛、可再生、可降解等优势,已成为制备可降解复合材料的优良改性剂。本课题针对PLA的缺点,以三种硅烷偶联剂(KH550、KH560、KH570)作为界面改性剂,对废纸纤维进行表面修饰,二氯甲烷
高压输变电网容量的增大,以及低压配电系统与控制系统对自动化和灵敏度要求的不断提高,要求W-Cu触头材料具有更优异的综合性能。由于钨纤维以其优良特性常作为非晶材料、高温材料、难熔金属等的增强材料,因此钨纤维增强的W-Cu复合材料可望具有更加优异的力学性能与耐电弧烧蚀性能。基于此,本文研究了混料方式对钨纤维分散性的影响;采用高温熔渗烧结法制备了不同含量、不同长径比的钨纤维增强W-Cu复合材料;研究了钨
钛酸铋钠(Bi0.5Na0.5TiO3,简称BNT)陶瓷是一种在室温下具有R3c相结构的A位复合钙钛矿铁电材料,具有高居里温度、大的电致应变、良好的弛豫特性和机电耦合性能等特点,有望应用于致动器、滤波器、超声换能器等领域。但是,BNT基陶瓷材料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较大的矫顽场和大的应变迟滞,较低的退极化温度(Td)使得陶瓷器件的工作温区较低,限制了 BNT基材料在实际中的应用。因此,本论文以BNT陶
与单一的干旱或洪水灾害相比,干湿复合事件可能对作物生产和粮食安全等造成更加不利的影响。然而当前研究对不同时间尺度的干湿复合事件的演变特征的关注不足,且其驱动因素及诱发的灾害损失亦尚未揭示清楚。本研究首先以黄河流域典型区域为例,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识别相邻季节(春-夏、夏-秋、秋-冬、冬-春)间的干湿事件并应用Copula函数计算两种情景(中度与重度互转)下的干转湿、湿转干、连干和连湿事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