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解石族和文石族碳酸盐高温振动光谱学研究 ——对碳同位素平衡分馏热力学模型的启示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esentSco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是重要的生命元素之一,其独特的化学性质使其能够与不同元素结合,以固体、液体、气体等形式广泛地存在于地球的各个圈层中。碳酸盐类是含量最丰富的含碳相,也是常见的造岩矿物,在地球的地质演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光谱学被广泛的应用于研究碳酸盐在高温高压情况下的结构相变、热力学性质等。如利用振动光谱计算矿物高温高压下的热力学状态及同位素平衡分馏系数。本文以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作为主要研究手段,对方解石族和文石族碳酸盐进行了系统的高温光谱学研究。实验结果显示,方解石、白云石、菱镁矿的平均热膨胀系数(αV):方解石<白云石<菱镁矿,晶胞中c轴的热膨胀性要显著高于a轴。三种碳酸盐内部振动的等压和等温Grüneisen参数(γiP和γiT)在0~0.5之间,非谐参数绝对值小于1.3×10-5K-1。高温下方解石的内能、熵、热容要大于白云石,而白云石大于菱镁矿,受非谐效应影响的大小顺序为:方解石>白云石>菱镁矿。文石的高温振动光谱显示,在773 K时文石会变为方解石结构。碳酸钡在温度升高至1150 K时会发生斜方到三方的相变。四种文石族碳酸盐(CaCO3、SrCO3、PbCO3、BaCO3)外部振动模式的等压和等温Grüneisen参数(giP和giT,0.9~3.5)显著高于内部振动模式(<0.4)。非谐效应对PbCO3的影响比其他三种文石族碳酸盐大,计算出的声学德拜温度较明显较低。PbCO3的内部振动模式频率相对其他三种文石族碳酸盐明显偏低,而四种文石族碳酸盐内部振动频率与相对应的阳离子相对质量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PbCO3的振动频率偏低与Pb的原子质量较大有关。观察文石结构的SrxCa1-xCO3固溶体,其晶胞参数随着Sr含量的增加逐渐增大。晶胞参数随成分的变化的速度b轴大于c轴,大于a轴。SrxCa1-xCO3固溶体中随着Sr含量的增加,其拉曼振动频率和红外振动频率会不断下降。文石族碳酸盐中阳离子质量增加,其同位素平衡分馏13C/12C-β因子会减小。文石族碳酸盐,CO2和石墨三种含碳相,在常温下13C倾向于富集在碳酸盐中,但在温度高于400 K时,13C在三种含碳相之间的富集优先程度为CO2>文石族碳酸盐>石墨。13C的方解石的熔点和文石的相变温度与12C的方解石和文石相比没有变化,在误差范围内,也没有观察到13C同位素取代后对碳酸盐等压Grüneisen参数和非谐参数的影响。使用实验测试的含12C和13C对方解石和文石进行C同位素平衡分馏的计算,得到的结果与前人计算结果相符合,高温下非谐效应对同位素分馏的影响并不大。本文的工作讨论了方解石族和文石族碳酸盐阳离子对碳酸盐矿物的晶胞参数、振动光谱、热力学性质及碳同位素分馏的影响,并计算了碳酸盐与不同含碳相之间的碳同位素分馏,为约束温度和压力对碳同位素分馏的影响提供了可靠的实验参数。
其他文献
新元古代发生一系列重大的地质历史事件,包括两次全球性的冰期事件—Sturtian(~720-663 Ma)和Marinoan(~654-635 Ma)冰期、全球性成锰事件。华南新元古代南华盆地完整地记录了从Sturtian冰期到Marinoan冰期的沉积地层序列,并且在间冰期沉积的大塘坡组底部沉积一套含锰层。目前的研究认为“大塘坡式”锰矿中锰的沉积过程包括两个阶段:(1)水体中的Mn2+在氧化环境
奥陶纪–志留纪是地质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地质转折时期,全球板块构造聚敛及气候环境重大变迁使得生物的生存处于不断的动荡之中,导致了奥陶纪末的生物大灭绝事件。同时,该时期还发生了一系列全球和区域性地质与环境事件,如赫南特冰期、全球性海退和海泛淹没、上升流活动趋于活跃、局域性火山喷发和底流活动等,并在该转折期形成了中国南方颇具规模、及页岩气勘探开发有巨大价值的黑色页岩层系。然而,关于该套黑色富有机质页岩
河水渗漏是干旱及半干旱地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全面、深入理解河水入渗补给地下水的规律是实现区域水资源合理评价、可持续利用、管理与保护的基础。以往对于河流与地下水相互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者间为饱和水力联系的情况。近年来,随着傍河取水工程大量出现,人们逐渐认识到地下水位的大幅下降可导致河流与地下水之间发生脱节,两者间的饱和流转化为非饱和流。为实现水资源量的准确计算,人们对河流与地下水脱节的现象进行
石城-崇安断裂带是福建北部重要的金等多金属成矿带,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华南板块内陆地区,处于武夷山成矿带中部。伴随着早中生代华南板块与周缘板块,如华北板块、印度板块、太平洋板块的强烈相互作用,内陆地区也受到影响。武夷山地区发育早中生代广泛的角度不整合、构造变形与变质作用,同时伴随有明显的岩浆活动和金成矿事件。然而,关于关于该时期构造背景以及金成矿作用与岩浆岩浆活动之间的联系争议较大,限制区内后续找矿工
闽西南中二叠统童子岩组蕴含着丰富的煤炭资源,是福建省最具经济意义的含煤岩系。童子岩组自下而上分为童子岩组一段(P2t1)、童子岩组二段(P2t2)、童子岩组三段(P2t3),其中,一段(P2t1)、三段(P2t3)以碎屑滨岸带沉积体系为主,二段属于浅海沉积体系,各段泥页岩层系均比较发育,有页岩气形成的物质基础。近几年,页岩气资源调查评价在全国范围内陆续展开,但尚未对福建地区页岩气做过系统研究,本文
增生造山带构造演化重建是固体地球科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增生型造山带是地壳生长的主要地区,也是矿产资源的重要富集区,因此研究增生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对理解汇聚板块边界俯冲-增生-碰撞地球动力学过程和地壳生长机制等科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北祁连造山带位于青藏高原北缘阿拉善地块和中祁连地块之间,是原特提斯洋北支消亡后的产物,记录了早期的增生造山和随后的碰撞造山作用。北祁连造山带发育较完整的大陆裂解、洋盆扩张、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是地球生命演化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变革时期,发生了显生宙最大的生物大灭绝事件。由于热带浅海区域生物最为繁盛,在这次生物大灭绝事件中遭受的打击最为严重。因此,热带浅海区域生物大灭绝事件与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当前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研究内容之一。前人对热带浅海区域生物大灭绝事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是在环境变化方面开展的研究工作还相对薄弱和存在争议。本文选择在华南浅海区域广泛分布的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发生了显生宙最为严重的生物灭绝事件,这次事件导致海洋中超过90%的物种灭绝,尤其是那些高度钙化的生物,如珊瑚、钙藻、?类有孔虫等,这些生物的灭绝彻底改变了当时的碳酸盐工厂面貌:热带/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的后生生物礁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以“错时相”沉积(微生物岩、海底碳酸盐岩胶结物、皱纹构造、平板状砾屑灰岩等)为主导的自生碳酸盐泥,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生物灭绝后的碳酸盐工厂的面貌与前寒武
生物礁滩体系是南海最为重要的含油气储层之一,对于生物礁滩体系发育演化及其控制性因素分析一直是地质学研究的前沿热点。南海南、北部均广泛发育碳酸盐岩台地及生物礁,但由于南海岛礁取芯钻井极少,大大制约了南海碳酸盐岩台地及生物礁滩体系研究。本论文以全取芯的南海北部岛礁XK1井和南海南部岛礁NK1井为研究对象,基于岩心描述、薄片观察及大量分析测试资料,对XK1井和NK1井生物礁滩体系进行了精细刻画,揭示了构
俯冲带是地球表面与深部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主要场所,是板块构造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俯冲带内部温度异常变化剧烈,板块脱水和地幔楔对流活跃,因此往往伴随着活跃的地震和火山活动,这一特殊的构造环境还孕育了火山下和非火山下的低频地震。研究俯冲带的构造特征及其演化过程,对于深入理解俯冲板块的几何形态、年龄、物理性质、岛弧岩浆作用、低频地震和俯冲带大地震的形成机制有着重要意义。近四十多年来,前人使用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