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静脉曲张行浅静脉手术后深静脉瓣膜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

来源 :石河子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ly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血管外科常见病,一般认为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后会导致深静脉高压、血流逆流入浅静脉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目前各种深静脉瓣膜重建术是针对处理深静脉瓣膜而改善功能的,临床证实是有效的治疗办法,但普遍存在创伤大、并发症多的缺点。有学者研究发现深静脉和浅静脉同时存在返流时,单纯进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后深静脉返流即消失,说明可以改善深静脉功能,并且可大大减轻患者的痛苦,这一点引起了我们的兴趣,提示我们在证实单纯浅静脉手术可改善深静脉瓣膜功能的同时,还应该探讨浅静脉手术可以在多大的程度上改善深静脉瓣膜功能。近年来兴起的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是一种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微创方法,还未见其对深静脉瓣膜功能是否有恢复作用的报道。目的对比研究大隐静脉激光闭合术和高位结扎+分段剥脱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对改善深静脉瓣膜功能的作用,探讨二者改善深静脉倒流的程度是否有差异及可能的机制。观察下肢浅静脉手术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改善深静脉瓣膜功能。探讨那些改善不佳的患者的影响因素,从而使术者在术前即能够判断出患者可能通过单纯浅静脉手术后深静脉瓣膜功能恢复不理想,从而考虑是否需要做深静脉瓣膜修复术。方法收集60例(70条肢体)住院治疗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激光组先高位结扎大隐静脉主干,然后利用激光能量全程闭合主干及小腿曲张侧支;剥脱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分段剥脱术)。两组患者术前均经过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深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手术后三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同时超声复查患者深静脉瓣膜功能的改善情况,比较手术前后深静脉瓣膜功能是否有改善及改善的程度,并对比了两种手术方法对深静脉瓣膜功能改善的程度是否存在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后深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并且激光腔内闭合术与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对深静脉返流的改善无差异。股浅静脉和腘静脉的瓣膜功能通过手术均得到了改善,且二者在改善的程度上没有差异。结论两种手术方法均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有效术式,并且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深静脉瓣膜功能,原理可能是减少了深静脉内的回流负担,使管径缩小从而允许瓣膜对合严密,阻止了倒流,当出现下肢浅静脉曲张时早期手术可能延缓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出现的进程。对于那些病程超过20年、术前检查发现股浅静脉和腘静脉同时存在倒流、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医生在术前即应该考虑到术后患者可能恢复情况不好而应该行深静脉瓣膜功能修复术。
其他文献
慢性骨髓炎多由急性骨髓炎演变而来,可有窦道形成且长期流脓渗液,病程可迁延数十年,甚至终生不愈,窦道长期渗液刺激周围皮肤还可发生鳞状上皮癌,是令骨科医师倍感头痛且给患者带来
背景 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特殊类型,指椎间盘突出位于腰椎间孔或椎间孔以外的一种腰椎间盘突出症。一直以来其命名并不统一,也被分别称为超外侧型、
目的 研究血清中Ⅱ型胶原水平与骨性关节炎程度之间的关系,探讨早期OA的诊断,为早期预防和治疗、力争在疾病的临床前期或亚临床期就做出诊断提供可能。 背景 骨性关节
目前,经颈椎前方入路进行手术已被广泛用于治疗颈椎创伤、炎症、退变性疾病、肿瘤及畸形等多种疾病。但是,由于颈椎前方毗邻结构极为复杂,且多为重要结构,有颈部大血管、气管
本文基于一定的假设条件,运用经济学供求理论,采用投保率水平度量农业保险的政策目标,建立了农业保险适度保费补贴率决定模型,揭示了适度保费补贴率变动的一般规律。基本结论
新中国60年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经历了一个反复曲折和波浪式前进过程,其原因主要是农村信用社强制性制度变迁方式,导致不同利益集团反复博弈,最终形成路径依赖所致。目前,我
目的:随着城市建设及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使合并股骨远端骨折多发创伤的发生率显著增高,并有上升趋势。股骨远端骨折,约占整个股骨骨折的4%~7%,占全身骨折脱位的0.4%。股骨远
目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常发生于老年人的髋部骨折。据统计,北美每年有超过22000例髋部骨折造成了近90亿美元的医疗费用。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以及交通伤的逐年的增加,股骨
恭维是人类言语交际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言语行为,被称作“社会的润滑剂”。恭维语是一种礼貌的言语行为,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都可以用来进行寒暄,开始一段谈话,表示对他
本文在系统回顾了祖国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以及诊疗方面经验,归纳、分析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病理、诊断等现代医学研究进展的基础之上,初步总结了临床治疗的各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