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贸易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新型钻石模型分析

来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liu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社会正在步入以数字化为主的数字经济时代,以数字化信息和技术为关键的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的活动空间,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信息通信技术逐渐向各经济领域扩散。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产品、行业及经济体之间的竞争进行创新,其对全球范围内的贸易模式的影响促进了新型贸易模式——数字贸易的形成。尽管如此,在全球数字贸易积极发展的背后也涌现一系列问题。各经济体关于数字贸易规则和主张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例如,数据本地化、电子认证方式、个人信息数据保护等方面的内容,数字贸易规则各方面内容的差异,成为解决数字贸易争端的绊脚石和国家之间数字贸易壁垒的重要来源,逐渐制约全球数字贸易的发展。各国数字贸易差异与自身发展阶段和特点有较大关系,因此结合国家自身禀赋因素对数字贸易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理论部分,本文基于对“钻石模型”和数字贸易特点的理解和分析,建立适用于数字贸易分析的新型钻石模型,新模型包括国内钻石和国际钻石两方面的内容,分别从国内和国际两方面对数字贸易的影响作用进行分析,并考虑各因素影响的差异性,对不同数字贸易水平的国家和地区进行分析。在实证部分,本文利用技术-组织-环境框架对数字贸易进行间接衡量,建立与新理论模型相对应的实证模型,对不同数字贸易的国家进行机制检验。另外,文章对数字贸易差距的进一步分析,探讨随着时间变化,各国家或地区数字贸易差距的变化情况,并对缩短数字贸易差距应注意哪些经济因素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新兴技术水平、国内消费需求、国内相关及支持性产业、国内企业竞争等国内因素对数字贸易有显著影响,在国际影响因素方面,国外市场扩张大小和对外开放程度等有显著的影响效果。从子样本的实证结果看,对数字贸易大国的数字贸易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大部分来自国内钻石模型的相关变量,国外扩张程度对数字贸易大国的海外战略发展也有重要作用;而对于数字贸易小国,劳动竞争力和对外开放程度对弥补本国数字贸易资源有重要影响,跨国经营带来的技术、资本流动在数字贸易的人力资本层面也有积极影响,而国内竞争环境、国外市场大小等对数字贸易小国的影响不大。
其他文献
在全球经济高度融合的背景下,国际产品生产也被划分为多个阶段,根据不同国家的相对优势,生产活动分布于不同国家中。由于这一生产特性,产品增值过程也由多个增值环节串联起来,即形成了如今所知晓的全球价值链。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在全球价值链中发挥自身优势。制造业作为中国经济的中流砥柱,在中国嵌入全球价值链下也得到了相对应的发展,全球价值链嵌入能够通过关联产业、竞争、大市场以及人才等传导促进
学位
随着国际生产分工的日益深入与细化,各国或主动或被动参与到全球价值链体系中,在全球价值链中有着不同的竞争地位。中国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一直处于中游水平,并且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核心竞争力——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迫在眉睫。同时,“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要以创新驱动,跻身世界创新国家前列,因此,中国亟须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在众多提升创新能力的方式中,
学位
在当今世界以产品内分工为主流的贸易格局下,中间品贸易的迅速发展使得对贸易成本降低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全球价值链分工当中,每个环节都紧密联系,某一环节的成本增加会影响其他上下游环节,并在价值链上不断蔓延,最后波及链上的生产者,并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因为实物产品生产环节的可分离性,这一点在制造业行业内更能体现。与此同时,贸易中的关税与非关税壁垒逐渐倒塌,贸易“非便利”要素出现,这类要素体现在国际商品分类
学位
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双边合作情况除了受到各种经济影响因素外,各种非经济影响因素也在越来越重要地影响着双边贸易活动的开展。由于国际贸易是一种跨越国别的交易活动,贸易双方往往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很容易在贸易过程中产生政治冲突、文化冲突、经济歧视等现象,给贸易合作带来“隐性成本”,因而,一国更加愿意选择自己熟悉的、关系友好的伙伴进行经济往来。同时,服务于双边贸易活动的人员质量也具有重要
学位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高技术产业成为推动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和外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面对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西方国家频繁对中国发起贸易战和技术封锁等挑战,推动高技术产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有助于我国更好应对国内外严峻形势,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推动实现经济贸易长期高质量发展。然而,我国高技术产业出口数量虽已位居世界前列,但主要由技术含量较低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驱动,出口质量亟
学位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崭新的时代,日新月异,蓬勃发展,但是也存在着许许多多不可控制的因素,变化不定的因素令微观经济主体所处的外部环境愈发充斥着不确定性,一个国家的政策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公司发展,所以经济政策领域的不确定性,更会造成公司管理者无法正确地预测政府政策走向和效果,会对企业的战略选择、投资水平、融资安排和运营等活动产生重要的影响。此刻我国正在经历经济转型,对外直接投资是中国融入世界市场的重要
学位
近些年,国内外对于环保约束力度不断增加,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也持续深入发展,怎样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共进共赢,是中国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必须面对的重大时代课题。与此同时,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始终稳步的持续上升,并在我国经济与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产生着重大影响。目前,不管是新闻报道还是学者研究都更多地重视东道国的环境规制给我国对外投资带来的影响,却很少考虑到我国自身的环境相
学位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GDP增速常年位于世界前列。与此同时存在的问题是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并未伴随高效发展,表现在要素投入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经济发展质量不高的现象并存。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并提出了提高全要素生产率(TFP)的紧迫要求。TFP作为经济发展质量的衡量指标,是当前我国解决低质量经济发展问题的核心要点,提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贸易经济发展迅速。作为世界贸易大国,中国主要向国外输出高耗能、低附加值产品,出口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伴随着二氧化碳的排放。当前中国的碳排放水平高居不下,位于世界首位。此外,由于世界各国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已加剧全球性气候变暖,严重影响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减少碳排放,解决全球变暖导致的频繁灾害问题,国际社会提出20世纪下半叶实现全球碳中和的长远规划。作为世界上主要的碳
学位
“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提升中国产业承接能力,促进产业创新发展。但是面对西方国家(地区)的“再工业化战略”和越南印度等国家(地区)的低端行业“分流”的“双重挤压”以及中美战略对峙的严峻的外部环境,如何避免中国“产业空心化”,同时加强产业承接能力成为当下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从产业转移的相关理论,测算方式和影响因素三个角度对已有文献进行了梳理,发现目前文献对产业转移的测度多采用出口数据和传统产值口径,这些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