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交流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基于“一带一路”54国经验数据的分析

来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2007q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双边合作情况除了受到各种经济影响因素外,各种非经济影响因素也在越来越重要地影响着双边贸易活动的开展。由于国际贸易是一种跨越国别的交易活动,贸易双方往往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很容易在贸易过程中产生政治冲突、文化冲突、经济歧视等现象,给贸易合作带来“隐性成本”,因而,一国更加愿意选择自己熟悉的、关系友好的伙伴进行经济往来。同时,服务于双边贸易活动的人员质量也具有重要的影响,了解本国以及合作伙伴国政策法规、文化习俗、语言等人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贸易过程中由于各种差异性所造成的阻碍,进而有利于推动双边贸易活动的开展。而在国际范围内开展教育交流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各国间的联系与了解,推动对彼此文化认同感的提升,有利于国际友好关系的构建。同时,通过教育资源共享,文化、语言、政策法规等方面的了解与学习等等,可以为双边贸易合作提供高质量国际化人才支撑,这都有利于推动双边贸易合作的顺利开展。近些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对外开展国际贸易合作以及教育交流的重要对象。因此,本文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研究对象,来探讨教育交流所具有的贸易效应。以来华留学教育与孔子学院作为教育交流的界定形式,通过梳理以往的研究后从多个方面收集相关数据,对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教育交流形式与内容进行了多维度的统计与分析。通过影响机理分析为本文奠定理论基础以及提出相应假设,并在传统贸易引力模型的基础上构建本文研究所需的实证模型,利用LSDV方法对模型进行基准回归,来检验教育交流所存在的贸易效应。同时考虑到教育交流对贸易的影响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本文通过滞后关键解释变量的方法来检验其影响的滞后效应。最后,本文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选取了两个关键中介变量分别对教育交流贸易效应的两个重要作用机制进行检验。本文研究发现:(1)教育交流显著地促进了中国对沿线国家的出口贸易,并且来华留学教育的贸易促进效应要比孔子学院更大;(2)教育交流所具有的贸易效应在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下存在着显著差异,教育交流在对中东欧区域、欠发达国家的出口贸易中促进作用更大;(3)教育交流对我国出口贸易的推动作用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不同交流形式的滞后效应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来华留学教育的贸易促进效应在第三年内最强烈,而孔子学院的贸易促进效应则在成立的第五年内最强烈;(4)教育交流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可以通过促进贸易伙伴国人力资本的积累以及国际间友好关系的建立来实现。
其他文献
贫困问题的研究是目前学术界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它不仅关系到人民的生活水平,还与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密切关联。截至2020年末,我国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阶段性胜利,但相对贫困的治理以及个体差异性贫困的处理依然任重而道远。近年来,中国的农村贫困问题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并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但大多没有突出个体性别差异,事实上,我国农村贫困呈现从同质化贫困逐步转向个体特征差异性贫困特征,不仅体现为性别
学位
我国加入WTO以来,对外贸易逐渐与国际市场接轨,制造业出口所占据的国际市场份额逐年攀升,制造业贸易结构不断优化。2015年,《中国制造2025》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已经成为制造业出口贸易大国,但是距离我国成为制造业出口贸易强国还有很长的路。现阶段,我国人口红利的消失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外贸易所依赖的传统比较优势,与此同时,脆弱的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使制造业出口贸易注重“量”的模式难以为继,现阶段探索制造业
学位
实际汇率作为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也是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在实际汇率的许多决定因素中,很少提到收入不平等这一因素。2021年8月17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明确提出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注重收入再分配、实现共同富裕的核心内涵,就是将效率和公平原则贯穿于收入分配各环节,在收入分配的各环节纪要保证效率,同时也要保障全社会的公平性。因此,未来我国必然会在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制定相应的财政政策
学位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产业结构进一步加快完善,服务业持续快速发展,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特点。国际贸易的演变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各国之间国际贸易竞争的焦点正在逐步从货物贸易领域转向服务贸易领域;二是服务贸易出口额增长的同时,服务贸易自身的出口结构逐步升级优化,出现“量质齐驱”的现象,出口正逐步以传统服务贸易为主体转向以现代服务贸易为主体。在服务贸易出
学位
改革,历来都是我国强调的强国之路。我国在不断奋斗中越来越强盛,能获得现在的国际地位显现了我们国家不屈且顽强的生命力,依托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依托改革开放的大力推进,依托企业经营国际化趋势的积极推动,我国企业已逐步形成规模式扩张并完成了历史重任。但面向未来,我国企业需要继续努力,进一步加强科研技术创新投资的力度,抓住“十四五”这一重要的发展机遇期。本文以全要素生产率为视角,分析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学位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不断加大改革开放力度,积极融入全球化进程,着力发展国际贸易。在加入WTO之后,各行各业都取得了长足发展,使得中国成为了世界最大的贸易国和前沿经济体。但是,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和新冠疫情导致的经济不确定性,给中国对外贸易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而在各项经济指标不断创造新纪录的同时,过快发展导致的环境污染现象已不容忽视,这迫使中国政府不得不采取有效措施遏制环境恶化。环境立法方面,
学位
全球价值链分工大背景下,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由于资金不足、技术落后,往往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位置。因此,发展中国家研究如何实现自身技术进步,突破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不利地位就变得尤为重要了。近几年,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一直在稳定发展,而对外直接投资会产生逆向的技术溢出效应以及边际产业转移效应,这是实现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的有效途径,而技术进步又可以显著提升全球价值链地位。因此本文从国家层面分
学位
在全球经济高度融合的背景下,国际产品生产也被划分为多个阶段,根据不同国家的相对优势,生产活动分布于不同国家中。由于这一生产特性,产品增值过程也由多个增值环节串联起来,即形成了如今所知晓的全球价值链。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在全球价值链中发挥自身优势。制造业作为中国经济的中流砥柱,在中国嵌入全球价值链下也得到了相对应的发展,全球价值链嵌入能够通过关联产业、竞争、大市场以及人才等传导促进
学位
随着国际生产分工的日益深入与细化,各国或主动或被动参与到全球价值链体系中,在全球价值链中有着不同的竞争地位。中国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一直处于中游水平,并且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核心竞争力——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迫在眉睫。同时,“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要以创新驱动,跻身世界创新国家前列,因此,中国亟须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在众多提升创新能力的方式中,
学位
在当今世界以产品内分工为主流的贸易格局下,中间品贸易的迅速发展使得对贸易成本降低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全球价值链分工当中,每个环节都紧密联系,某一环节的成本增加会影响其他上下游环节,并在价值链上不断蔓延,最后波及链上的生产者,并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因为实物产品生产环节的可分离性,这一点在制造业行业内更能体现。与此同时,贸易中的关税与非关税壁垒逐渐倒塌,贸易“非便利”要素出现,这类要素体现在国际商品分类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