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曲霉尼古丁降解关键酶及其基因的分子生物学及地衣芽孢杆菌Levan蔗糖酶产物特异性的分子机制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37530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分为两部分:米曲霉尼古丁降解关键酶及其基因的分子生物学;地衣芽孢杆菌Levan蔗糖酶产物特异性的分子机制研究。(一)米曲霉尼古丁降解关键酶及其基因的分子生物学尼古丁是烟草中最主要的生物碱,作为一种剧毒7N-杂环化合物,也是导致烟瘾的主要原因。烟草工业每年产生大量含高浓度尼古丁的烟草废弃物,因尼古丁极高的水溶性,易进入地下水系统而破坏土壤生态平衡,目前已表现出一定的生态毒理危害。许多生长在烟叶及其栽培土壤中的微生物能够利用尼古丁作为碳源和氮源,这些高效的尼古丁降解微生物因其在烟草废弃物脱毒方面的潜力而备受关注。尼古丁降解途径因微生物种类不同而有差异,目前多种尼古丁降解细菌被相继报道,包括嗜烟碱节杆菌(Arthrobacter nicotinovorans),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putidaS16)和苍白杆菌(Ochrobactrum sp.Strain SJY1)等。细菌中阐明了三种尼古丁降解途径:节杆菌属的尼古丁降解始于吡啶环羟基化生成6-羟基-L-尼古丁(6-HN),即吡啶途径;假单胞菌属的尼古丁降解始于吡咯环脱氢生成N-甲基麦斯明(NMM),即吡咯途径;其它细菌则通过VPP途径降解尼古丁,即通过吡啶途径生成的6-羟基假氧化尼古丁(6-HPON),随后转化为6-羟基-3-琥珀酸吡啶(HSP)而进入吡咯途径。细菌中参与吡啶途径和吡咯途径的酶已经被详细阐明,参与VPP途径的几例同工酶也被相继报道。相比之下,尼古丁降解真菌仅有几例报道,即小孢子菌属(Microsporum gypseumATCC11395),丝核薄膜革菌(Pellicularia filamentosa JTS-208),刺孢小克银汉霉菌(Cunninghlamela echinulata IFO-4444)和本实验室报道的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 112822)。真菌尼古丁降解始于尼古丁N-去甲基化生成去甲基尼古丁,目前对前三种真菌尼古丁降解途径的描述仅限于第一步,并且尼古丁去甲基酶未见报道。本实验室前期研究中,通过对尼古丁代谢产物的分析,首次在国际上提出了一条较详细的真菌尼古丁降解途径,即A.oryzae 112822去甲基途径,然而参与该途径的酶及其基因还未揭示,其分子机制仍然未知。本论文针对A.oryzae 112822的尼古丁去甲基途径进行了比较转录组分析,从整体水平上推测真菌尼古丁降解的分子机制。在尼古丁诱导下,A.oryzae 112822作出了复杂的代谢调整,涉及脱毒、转运、氧化应激反应并伴随增强的能量投入以应对尼古丁耐受和降解,基于深度信息分析提出了A.oryzae 112822尼古丁降解的分子模型。基于差异表达基因(DEG)分析、反应特征分析、多序列比对和进化树分析,筛选出15个潜在参与尼古丁 N-去甲基化的候选cyp基因,即 cyp577A4,cyp613D1,cyp584E5,cyp53A13,cyp548D3,cyp684A2,cyp52G4,cyp55A5v2,cyp5113A1,cyp531C3,cyp620H2,cyp573A5,cyp58K1,cyp5095A1和cyp5080B2;推测催化去甲基尼古丁吡咯环脱氢的是具有Rossman motif的胺氧化酶,由8.78倍上调的基因A0090023000011编码;推测催化NMN吡啶环α位sp2碳原子羟基化的是具有[2Fe-2S]簇、FAD和Moco结合结构域的钼喋呤羟化酶,由xdh基因A0090003001099编码;推测催化2-HNMN吡啶环β-羟基化的是具有GXGXXG,(D/E)XXIGADG和GDA(A/C)H保守指纹序列的N-杂环芳香羟化酶,由4.29倍上调的基因A0090102000087编码。这些潜在参与尼古丁去甲基途径的候选基因是A.112822尼古丁降解研究的主要靶标,为进一步揭示丝状真菌尼古丁降解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A.112822尼古丁降解始于尼古丁N-去甲基化生成去甲基尼古丁,在烟草和人体的尼古丁代谢途径中也存在尼古丁 N-去甲基化,并且都是由细胞色素 P450 单加氧酶(CYP82E4,CYP82E5v2,CYP2A6 和 CYP2B6)催化的。CYP是存在于各种生物体中的一类包含血红素铁的单加氧酶超家族,广泛参与药物和异源有毒化合物的脱毒。米曲霉尼古丁初始降解需要O2和NADPH,这正是CYP催化反应的特征,因此推测A.oryzae 112822尼古丁 N-去甲基化由某个特定CYP催化。在A.RIB40参考基因组中,共有142个cyp基因被注释,将烟草尼古丁去甲基酶CYP82E4比对到米曲霉数据库,序列同源性最高仅为27%,CYP620H1,CYP620H3 和 CYP620H2 占据前三位。为了锁定 A.oryzae 1 12822尼古丁去甲基酶,前期对A.112822的尼古丁去甲基酶进行了部分纯化和肽指纹图谱分析,与米曲霉CYP数据库进行比对后发现有9个CYP的匹配率超过 10%,即CYP5113A1,CYP6001C12,CYP51F1,CYP6001A1,CYP620H1,CYP577A4,CYP5109A1,CYP531C3 和CYP55A5v2,其中 CYP577A4,CYP55A5v2,CYP5113A1和 CYP531C3同时出现在转录组分析中,另外CYP620H1和转录组分析中的CYP620H2序列同源性高达69.4%。因此我们重点关注 cyp577A4,cyp55A5v2,cyp5113A1,cyp531C3,cyp620H1和 cyp620H2,连同转录组中上调程度较高的cyp613D1,cyp584E5,cyp53A13和cyp548D3在巴斯德毕赤酵母中进行了表达与活性测定,10个cyp候选基因均成功克隆与表达,CYP620H1/KM71休止细胞表现出尼古丁降解能力。此外,在E.coli BL21中成功表达并纯化了来源于米曲霉和酿酒酵母的CPR电子传递蛋白,其活性用马心细胞色素c在550nm进行了测定。通过体外制备CYP620H1/KM71微粒体并添加外源CPR的方式未检测到显著的尼古丁N-去甲基活性。初步推测认为锚定在微粒体膜系统上的CYP与外源CPR之间的电子传递系统可能不完善,没有经过活细胞的有效组织,而毕赤酵母内源CPR含量又很低,因此我们构建了cyp与cpr共表达质粒以期验证CYP对尼古丁的N-去甲基活性并进行酶的生化表征,研究还在进行中。针对A.oryzae 112822尼古丁去甲基途径中NMN吡啶环α位sp2碳原子的羟基化,我们发现这类反应不论吡啶环侧链的长度和种类都由钼喋呤羟化酶催化,该酶一般具有[2Fe-2S]簇,FAD和Moco结合结构域。目前多个钼喋呤羟化酶被证实参与细菌尼古丁和烟酸降解途径中吡啶环的α-羟基化,在N-杂环化合物的生物降解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尝试对米曲霉中编码钼喋呤羟化酶的xdh基因进行表达,包括xdh完整编码框和[2Fe-2S]簇(xdh1)、FAD(xdh2)和Moco(xdh3),考虑到Moco的装配选择了毕赤酵母真核表达系统,通过Western blot分析证实四个目的蛋白均成功表达,这是对真菌XDH蛋白异源表达的首次探索。通过XDH/KM71休止细胞的活性实验,却发现毕赤酵母对照本身对NMN表现出高的代谢能力,因此需要进一步纯化XDH以验证对NMN的α-羟基化活性。与此同时,我们在A.oryzae 112822中构建了 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旨在通过细胞体内基因敲除研究候选基因的功能。首先对来源于酿脓链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的cas9基因进行密码子优化并融合SV40核定位信号(SV40-NLS),将合成的序列构建到丝状真菌表达质粒pBARGPE1和pBARGPE1-eGFP,随后用吡啶硫胺(PT)抗性基因ptrA替换pBARGPE1上的bar基因。通过PEG-CaCl2法将线性化的重组质粒转化到A.oryzae 112822原生质体,Cas9核酸酶在三磷酸甘油醛启动子调控下成功表达。通过荧光显微镜共定位观察,发现Cas9-eGFP融合蛋白在SV40-NLS引导下准确定位到细胞核。随后,选择缺陷后分生孢子颜色由绿变白的wA基因(A0090102000545)作为靶标进行米曲霉CRISPR-Cas9系统的活性验证。基于对wA的序列分析选取了三个靶位点,用U6启动子和终止子控制sgRNA在体内的转录并将整个转录框构建到cas9表达质粒。转化后突变菌株通过PT抗性和白孢子表型进行筛选,在sgRNA的靶向作用下出现了阳性菌株,表明CRISPR-Cas9系统在A.oryzae 112822中构建成功。相比于传统的以丝状真菌自发同源重组进行基因敲除的方式,CRISPR-Cas9系统的编辑效率大大提高,为进一步研究A.oryzae 112822尼古丁去甲基途径中关键酶及其基因奠定了基础。(二)地衣芽孢杆菌Levan蔗糖酶产物特异性的分子机制研究Levan蔗糖酶(EC 2.4.1.10)属于糖苷水解酶68家族,以蔗糖为底物合成β(2-6)主链连接的果聚糖,又称为果糖基转移酶。革兰氏阳性菌Levan蔗糖酶催化形成高分子量Levan,而大多数革兰氏阴性菌Levan蔗糖酶主要合成低聚果糖(FOS)。这两类Levan蔗糖酶拥有整体相似的蛋白结构和高度保守的必须氨基酸基序,而革兰氏阳性菌Levan蔗糖酶底物进入通道表面因氨基酸形成突起结构而变得狭窄,据此推测产物特异性与底物进入通道表面结构相关。本实验室报道了一株产生 Levan 蔗糖酶(B1SacB)的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 8-37-0-1),以47.5g/L的产率合成分子量高达2.8×104的高聚合度Levan。因此,我们选择位于B1SacB底物进入通道表面的Tyr246,Asn251,Lys372和Arg369进行突变研究,结果表明单个残基的突变显著影响产物聚合度和连接键型。目前还未见Levan蔗糖酶与FOS型受体底物共晶的报道,考虑到果糖基供体和受体对接的结构需要和酶活性腔的几何形状,位于底物进入通道表面的残基可能参与酶和受体的相互作用。因此在Tyr246,Asn251,Lys372和Arg369位点的替换可能削弱这种作用,突变体失去对受体分子的协调和定向,亲核供体攻击受体不同的羟基氧而合成键型改变的糖产物。突变使产物也更容易解离,转糖基反应机制由processive转变为non-processive从而积累聚合度不一的FOS。该研究揭示了Levan蔗糖酶产物特异性的分子机制。
其他文献
在每一种语言词汇中,动词都是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对心理动词的研究得到广泛关注。由于汉俄心理动词对比研究尚有空缺,因此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是汉俄心理活动动词。笔者在语义方面对两种语言的心理动词进行对比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章主要介绍心理动词的界定和语义场相关的理论研究。第二章在两种语言的心理动词分类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划分,即确定心理活动动词组成语义场的同义词和各个语言词汇语义场的界限(组织词汇语
Ⅱ类内含子是可以从前体RNA转录本中切除的核酶,但是植物细胞器Ⅱ类内含子具有结构上的变异,从而抑制了核酶活性。因此,这些内含子的剪接需要细胞核和/或细胞器编码的剪接因子的协助,然而,这些剪接因子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尚不清楚。本论文对两个剪接因子PPR-SMR1和Zm-mCSF1在玉米线粒体内含子剪接中的功能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PPR-SMR1是包含SMR结构域的 pentatricopep
农家乐旅游作为旅游发展的一部分,对农业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具有极大推动作用。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媒体营销方式,使得能够利用文字、音频、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融合农家乐信息,使得游客能够从主流新媒体查阅所需信息,有助于扩大农家乐信息的宣传力度与范围。但农家乐经营者文化程度偏低,致使在新媒体使用中存在问题。为进一步制定合理的农家乐旅游新媒体营销策略,需要通过调研去获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对策。为了
副溶血性弧菌是全球范围内威胁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的食源性致病菌。针筒状的Ⅲ型分泌系统(T3SS)是其主要的毒力因子,细菌感染时可将其效应蛋白直接注射至宿主细胞中,通过效应蛋白操纵宿主细胞,介导毒力的发挥。在感染人体的过程中,副溶血性弧菌进化出一套完美的免疫逃逸策略,成功躲避免疫系统的攻击。副溶血性弧菌入侵上皮细胞,并在胞内使液泡酸化,与溶酶体融合之前逃逸到细胞质中。并且限制活性氧的产生,促进其在胞内
第一节: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胶原酶Ⅳ引起的出血性脑卒中目的初步探索间充质干细胞对胶原酶Ⅳ引起的脑基底节出血的治疗效果以及潜在机制。方法使用流式细胞术和诱导培养的方式,鉴定间充质干细胞是否符合国际制定标准;经过尾静脉注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到各组不同的大鼠中,通过H&E组织化学染色以及Neu N、GFAP、iba1、TUNEL以及KI67等免疫组化,来评价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脑出血大鼠的脑血肿程度、
2000年我国正式步入人口老龄化阶段,保障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成为关系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重大疾病发生率攀升并且就医费用远高于年轻人群,一旦罹患重大疾病将面临灾难性支出。老年重大疾病保险与一般的商业重大疾病保险最大的区别是最高投保年龄,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发展我国老年重大疾病保险,使老年人获得充足医疗保障。本文通过定性分析法分别从老年群体、保险公司及政府的
背景:膀胱癌(Bladder cancer,BC)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17年临床肿瘤杂志发表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膀胱癌发病率已位居美国男性最常见恶性肿瘤第4位。根据2016年的中国癌症登记中心数据统计显示,膀胱癌在男性最常见恶性肿瘤中排第5位,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在近十年成显著上升趋势。膀胱癌主要为两种类型,即非肌层浸润型膀胱癌(Non muscle invasive bladder
页岩热演化史与页岩气的成烃、成藏过程关系极为密切。一方面,页岩热演化过程决定了页岩生烃过程、页岩气类型和生气量;另一方面,页岩有机孔隙的形成与页岩热演化过程密切相关。本文在前期热史恢复基础上,以锆石(U-Th)/He和沥青反射率Rb等古温标进行标定,模拟了川西南地区代表性钻孔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热演化史,探讨了页岩热演化过程与页岩气成烃、成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川西南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热演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具有优良的吸附与阴离子交换功能,近年来,关于LDHs去除水体污染物的研究较多,但由于LDHs材料存在纳米颗粒易团聚、吸附利用效率低下、机械强度差等问题,但鲜有工程化应用报道。针对这些问题,本论文以LDHs深度除氟为研究切入点,以多孔聚合物为母板、LDHs为活性除氟吸附剂,研制成功新型聚合物基纳米晶LDHs复合除氟材料。在此基础上,揭示了载体的功能基团和纳米孔对LDHs
为了解北戴河地区水产品中副溶血弧菌的毒力基因携带现况、耐药性和遗传特征,在2021年8月分析来自北戴河地区3家食堂和自采的26份海鲜样本,检出率为38.46%。对从中分离鉴定的10株副溶血弧菌通过PCR筛选4种主要毒力基因(tdh、trh、tlh、tox R),利用BD自动微生物鉴定和药敏分析系统,并对分离株做二代测序,基于核心SNP位点构建系统发育树,耐药基因与毒力基因携带情况。结果表明,(菌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