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轴承异步电机径向悬浮力研究及无传感技术实现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one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生产装备向高速、高精方向发展,传统的普通电机已无法满足先进生产过程对高速、超高速电机传动系统的性能要求。无轴承电机通过定子槽中两套绕组磁场的相互作用,改变原有的电机气隙磁场分布格局,能同时产生使电机旋转的转矩和使转子悬浮的径向悬浮力。无轴承电机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电机转子的支撑方式,开创了高速电机的“无轴承”新时代。其中,无轴承异步电机(Bearingless Induction Motor)兼具磁轴承与传统异步电机的全部优点,能在超净、真空、超高速、腐蚀等恶劣环境下实现电机的“无轴承”运行,是当前无轴承传动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61104016)资助下,针对无轴承异步电机径向悬浮力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和数学模型、无速度传感器运行技术、转子无位置传感器运行技术以及数字控制系统等方面进行了重点研究,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  首先,介绍了无轴承异步电机径向悬浮力产生原理,电机本体在Ansoft中的2D、3D结构和绕组绕制形式;在电磁场理论基础上,推导出电机的径向悬浮力数学模型;提出二基波法,在Ansoft中分析研究了径向悬浮力的有限元值随径向悬浮力绕组电流的变化关系,结合径向悬浮力数学模型值,得出了径向悬浮力数学模型值与有限元值近似一致的结论。  其次,为解决无轴承异步电机中由于机械式传感器的安装所带来的电机轴向体积和成本增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转矩绕组无功功率模型参考自适应系统(MRAS)的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和一种改进反电动势法的无位置传感器矢量控制,并在Matlab/Simulink中分别对控制系统进行了建模与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的控制策略能实现无轴承异步电机在无传感器形式下的稳定悬浮运行,并且具有令人满意的动、静态特性和较强的鲁棒性。  最后,在TMS320F2812的数字信号处理器基础上,采用空间电压矢量脉宽调制(SVPWM)法搭建了无轴承异步电机数字控制系统试验平台,并进行了悬浮试验研究,分析试验波形可知,该数字控制系统动、静态性能良好。
其他文献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移动通信系统在传输速率、时延、通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催生了学者对5G的研究。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assive Multi-Inp
隐花色素(Cryptochrome)是植物的蓝光受体,它介导蓝光调节植物光形态建成,如抑制下胚轴生长、促进子叶伸展、去黄化、控制植物叶片气孔的张开及关闭以及在植物中调控植物开花。
电缆线路占比增加将使直流受端输电网谐波传递特性发生改变.首先提出了电缆化率的概念,并推导出准确计及电缆化率的输电线路谐波模型,继而建立了计及电缆化率的交直流谐波经
蝰科蛇毒中含有丰富的具有血管通透增强活性的蛋白组分,本论文结合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手段对几种毒蛇的蛇毒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进行了研究。其中,从云南产菜花烙铁头(Trimeresu
在光伏直流升压汇集系统中,光伏侧DC/DC变换器通过级联拓扑可实现光伏功率升压直流送出.当光伏输入侧功率差异较大时,级联变换器会在最大功率点跟踪模式和定电压模式间切换,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尽管通过加强电力系统建设和优化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但不断增强的电力网络复杂性和不可避免的各种不确定因素都会增大电力系统发生事故的风险。2003年8.14美加大停电和2008年中国南方受冰雪天气引起的大面积停电事故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敲响了警钟。虽然目前盛行的智能电网建设以提高电力系统的自愈能力作为主要目标之一,但
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你已经踏入本世纪20年代的门槛.或者说,本世纪20年代已不容挣脱地揽你入怀.rn我太“南”了.一个网络上的“南”字梗,收割了无数网民焦虑、失落、空空荡荡的
期刊
人类社会随着时代发展和进步,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并且不可再生能源的储量日益减少,新能源开发及利用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现代新能源开发进入崭新的时代,光伏并网逆变器正向着高度集成化、控制方法有效精准等方面的方向发展。控制方法成为逆变器技术核心之一,控制技术关系到光伏逆变输出电能质量,据此,本文以三相并网光伏逆变器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控制方法,主要内容如下:我们现就当前的能源形势说明了逆变器的研究背
哺乳动物motilin/ghrelin荷尔蒙基因家族编码产生三种多肽荷尔蒙,motilin、ghrelin和obestatin。这三种荷尔蒙分别结合各自特异性受体MLNR、GHSR和GPR39,调控不尽相同,但类似或
本文开展了云南石林长湖湿地植被和植物区系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高原湖泊湿地以植被指示为主的环境评价指标,并应用此环评指标对长湖湿地进行了评价。 长湖湿地有10个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