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场对冷冻猪肉和牛肉品质的影响研究

来源 :江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dongb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逐步加快,我国消费者对于肉类消费热情逐年增加,鲜肉难以获取的现状,促进了肉类冷冻技术的发展。磁场辅助冷冻技术因其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而备受关注。有研究表明,磁场冷冻过程中食品能快速通过最大冰晶生成带,从而形成更细小的冰晶,减小细胞组织的机械损伤。本研究采用磁场冷冻技术将猪肉和牛肉分别冻融1、3、5、7个周期(-20℃冷冻14 h后4℃解冻10 h为一个周期)和冻藏2、4、6、8周,并以普通冰箱冷冻作为对照,围绕猪肉和牛肉的水分分布及状态、理化特性和感官品质三个方面,探讨磁场对冷冻猪肉和牛肉品质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首先,考察了不同磁场条件对冻融猪肉和牛肉理化特性的影响,以确定后续最佳的磁场冻藏条件,指标包括冷冻曲线、干耗损失率、汁液损失率、水分含量、色值、挥发性盐基氮含量。结果表明,1 mT静磁场和1 mT交变磁场处理后的猪肉和牛肉冰点下降,相变时间和整体冻结时间明显缩短,且1 mT交变磁场组相变时间分别比冰箱组缩短了66.67%(猪肉)和65.00%(牛肉),整体冻结时间分别缩短了95 min(猪肉)和90 min(牛肉)。另外,在相同冻融周期,1 mT交变磁场条件下的猪肉和牛肉始终保持最低的干耗损失率、汁液损失率,以及较高的水分含量,其次是1 mT静磁场组,最后是普通冰箱冷冻组。而相同冻融周期,1 mT交变磁场条件下猪肉和牛肉的L*值、a*值最高(p<0.05),b*值无明显趋势,△E值最小(p<0.05),说明该条件更好地保留了肉品的色泽。此外,普通冰箱组和1 mT交变磁场组同一冻融周期的pH值相差较小,但磁场处理均有效减少了肉品冻融后挥发性盐基氮含量的增加,保留了肉品的新鲜程度。因此,选用1 mT交变磁场作为冻藏实验(为期8周)的磁场条件与普通冰箱同时冻藏一批猪肉和牛肉,对比两种条件下猪肉和牛肉在水分分布及状态、理化特性、风味和感官品质方面的变化。冻藏实验中,首先考察了磁场对冻藏猪肉和牛肉水分情况的影响,指标包括干耗损失率、解冻损失率、水分含量、持水力、水分分布状态及分布。结果表明,1 mT交变磁场条件下冻藏的猪肉和牛肉始终保持更低的干耗损失率、汁液损失率,以及更高的水分含量和持水力。核磁成像图也表示,相比普通冰箱,1 mT交变磁场可以有效减缓肉品中不易流动水向自由水迁移的进程,从而使猪肉和牛肉在相同冻藏周期保留更多水分。其次,以猪肉和牛肉的色值、pH值、挥发性盐基氮含量、菌落总数、霉菌和酵母总数、微观结构为考察指标,研究磁场对冻藏猪肉和牛肉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冻藏周期下,1 mT交变磁场条件下冻藏的猪肉和牛肉L*值和b*值无明显规律,但a*值明显高于普通冰箱组,△E值更小。冻藏中后期,磁场组pH均小于冰箱组,减缓了冷冻猪肉和牛肉腐败的速度。相同冻藏周期下,普通冰箱组的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和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霉菌和酵母总数)均高于1 mT交变磁场组,且冰箱组牛肉样品在冻藏6周时挥发性盐基氮含量严重超过限量标准,达到32.99 mg/100 g,大于磁场组冻藏8周后挥发性盐基氮的含量(27.29 mg/100 g)。此外,磁场组肉品的肌肉结构更清晰、肌纤维更完整,且肌纤维间排列更紧密有序。最后,对不同冻藏条件下猪肉和牛肉进行了游离氨基酸、水解氨基酸和挥发性成分的分析、电子鼻分析、感官评价,结果表明,1 mT交变磁场条件冻藏的猪肉和牛肉的游离氨基酸总量均明显减少、水解氨基酸总含量明显增加,且苦味游离氨基酸相对含量降低。另外,从猪肉和牛肉中检测出的挥发性成分主要为醛类和醇类风味物质,其中对肉品风味具有主要贡献成分有己醛、庚醛、辛醛、壬醛、1-辛烯-3-醇等;相同冻藏周期下,1 mT交变磁场组的醛类物质相对百分含量均小于普通冰箱组,且仅在冰箱组检出有吲哚、2-戊胺等呈腐臭气味的物质产。此外,感官评分和电子鼻分析的结果均显示1 mT交变磁场对冻藏期间猪肉和牛肉的色泽、气味、质地、组织状态等感官品质有改善效果,更好保留了肉品原有的风味。综上所述,磁场可以显著延缓冷冻猪肉和牛肉品质的劣变,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猪肉和牛肉原有的理化特性和风味特性。
其他文献
β-伴大豆球蛋白是由α′(76k Da)、α(72k Da)和β(54k Da)三个亚基组成的一种重要的大豆抗原蛋白,可引起仔猪和其他动物严重的过敏反应,如腹泻、生长机能下降甚至死亡。亚基三聚体中,β亚基最为稳定,不易去除,是主要的营养抑制剂之一,可用于评价β-伴大豆球蛋白的含量水平。然而,目前并没有有效的方法可对其进行快速检测。因此,本研究拟设计一种高效、稳定、简便的β亚基检测方法用于大豆及其副
酪醇是天然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衰老、降低高原反应、保护神经系统、提高免疫力等多种生理药理功效。由于其优异的生理活性以及在食品与保健品行业展现的巨大潜力,酪醇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目前,酪醇的主要制备方法为从植物中提取;但较低的酪醇含量及植物苛刻的生长要求,大大降低了提取的效率;酪醇的产量因此受到了极大的限制。随着微生物代谢工程的发展,酪醇合成途径渐为明晰,改造微生物发酵合成酪醇成为可能。除此
米酒,中国传统酿造酒之一,因风味独特,深受消费者喜爱。但以固态发酵方式生产米酒效率较低且品质难控。液态发酵法因质量易控、便于机械化操作,逐渐受到重视和应用。本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响应面实验等方法确定米酒液化、糖化以及液态发酵的工艺条件。然后,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HTS)以及气相高通量飞行时间质谱技术(GC-TOF-MS)对米酒液态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多样性和风味物质进行分析。最后,采用相关性网络分析
青稞是一种富含多种生物活性成分、食药兼用的粮食作物。萌发是一种较为快捷、简便和安全有效的食品原料改性方法,可显著提高青稞中活性物质如: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含量及加工性能,但通常导致青稞中功能性成分如:β-葡聚糖的降解。本文研究了萌发对青稞营养成分和胚乳降解酶的影响并进行萌发青稞在降糖、降脂和降压方面的活性研究。研究了3种胁迫萌发方式对青稞籽粒中β-葡聚糖
V型颗粒态淀粉(VGS)具有独特的V型单螺旋结构,在冷水中即可迅速溶胀成糊,通过醇水热处理改性得到的VGS颗粒形态完整、结晶度高,是潜在的优良微胶囊载体,但目前关于VGS的研究聚焦于冷水溶解性,关于其形成机理、糊液性质及包载能力少有涉及。因此,本课题首先研究了VGS在醇水体系中的形成机理,并在三种醇浓度下(50%、60%和70%乙醇)优化了VGS的制备条件,对比了三种最优VGS的理化性质,并用三种
近年来,加热不燃烧卷烟作为传统卷烟的低害替代产品之一出现在市场上,其产生的主流烟气需降温后才能流通入口,否则易造成抽烟者口腔、气管粘膜等的热损伤。因此,可实现烟气快速降温的香烟滤嘴,即“气溶胶冷却元件”,就成为加热不燃烧卷烟的研发关键之一。本论文以常用卷烟滤嘴材料——二醋酸纤维素为基础材料,采用熔融沉积成型技术制备螺旋式长烟气通道,同时研发高导热相变螺旋通道包覆材料,构建组合式烟气快速降温元件。该
草莓是极具营养价值和农业价值的特色园艺农产品,其时令性强,果实娇嫩,易腐烂变质,易受机械损伤,不利于运输及贮藏。冷冻干燥(FD)技术用于这种高营养、短保质期的果实加工,可以很好地保留其热敏性营养成分,提升产品的经济附加值。如何解决传统冻干耗时长、耗能高的问题,同时保证产品质量,是冻干生产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采用一种新型的微波高效冻干技术,通过将传统加热板替换成微波加热源,并使用脉冲喷动床系统提升干
大米蛋白(Rice proteins,RPs)和豌豆蛋白(Pea proteins,PPs)是优质植物蛋白质。尽管RPs和PPs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但是由于RPs的水溶性极低(<2%)以及PPs的低消化性,还不能完全满足生产、消费和市场的需求。目前有很多针对蛋白质改性的方法,但是对蛋白的结构、营养完整性和功能特性破坏较大。本研究针对以上问题,采用pH循环法利用RPs和PPs制备大米蛋白/豌豆蛋白亲
脱氧核糖核酸(DNA)具有聚阴离子特性和生物相容性,同时DNA与配体间存在不同的结合方式和结合位点,可制备得到DNA-配体复合物,因此DNA是理想的载体材料。DNA与小分子配体间相互作用受多种因素影响(如配体结构、实验条件和分析方法等),其机理尚不明确,阐明DNA的配体结合特性是开发DNA载体体系的关键。DNA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和亲水性,其与蛋白质均具有组装特性,可通过共组装形式构建核-壳型复合
蛋白酶可用于改善蛋白的营养、功能和感官品质。在前人的研究中,已确认内源性蛋白酶可在大豆发芽和生长过程中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如提供生物合成的原料和提供氮源。但是,这些内源性蛋白酶在大豆加工中是否会发挥作用尚不清楚。基于蛋白酶对于蛋白质营养功能价值的提升作用,本论文首先将利用豆浆体系来考察内源性蛋白酶(内肽酶和外肽酶)的组成、水解条件和水解活性等,在此基础上,考察这些内源性蛋白酶在新型豆浆制取方面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