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六朝挽歌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ub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挽歌最初为出殡时挽柩者所唱之歌,后于历代文人不断拟作的过程中逐渐演变成一种特殊的诗歌体式。它从滥觞到成长为一种成熟的诗体经历了将近千年的时间。挽歌一般语言质实,去尽浮华。又因常用于丧葬场合,故多凄楚悲亢之音,具有比较浓郁的悲剧色彩。魏晋而下,挽歌创作曾风行一时,到南朝梁代萧统编《文选》时,专列《挽歌》一类(见卷第二十八),便是明证。挽歌创作在魏晋之后兴盛起来并不是偶然的。盖其时迭逢战乱,神州板荡,文人们侧身其中,不免常觉朝不保夕,功业难为。挽歌具有凄伤而舒缓的曲调,幽怨而悲凉的风情,文人借助它抒发自身苦闷之心境便属自然之事。经过文人创作的反复实践,挽歌在魏晋六朝时期成长为一种成熟的诗歌体式。本文拟分四个部分,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与氛围,并参照其他文学体式的嬗变历程,来阐述与印证挽歌的发展。力求勾勒和还原挽歌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的发展态势。本文的第一部分论述先秦时期的挽歌。这个时期已经出现了原始形态的挽歌。但由于时代久远,文献匮乏,其内容已不可详考。任半塘先生总结此时期的挽歌特征为“主声不主文”。第二部分论述西汉到魏晋时期的挽歌发展概况。从作者的角度看,这个时期产生了文人拟作的挽歌诗:从形式上看,挽歌经历了从杂言体到五言体的转变。而五言体则最终成为后世挽歌创作的主要诗歌形式。第三部分论述南北朝时期挽歌的新变。这个时期挽歌创作进一步发展成熟,其内部出现了自挽诗与赠献挽歌之别。其中自挽诗的创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赠献式挽歌则成为后世挽歌创作的大宗。
其他文献
研究者对列子其人之有无意见不一,对《列子》真伪问题亦长期争论不休,而对其思想内容、文学成就有所忽视,至今相关研究论文较少。本文考证了列子实有其人,《列子》亦并非伪书
青年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批判了鲍威尔及其伙伴的思辨神学,通过对鲍威尔批判的法国启蒙思想的批判,超越了法国革命政治学和法国唯物主义。马克思以萌芽的唯物史观解蔽自我
近段时间以来,有关化解停车难问题的新闻成为市民关注热点。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停车难问题成为很多城市面临的共性难题。去年8月召开的全市城市管理工作会议,把化解“停
报纸
研究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辩证看待自媒体的优劣,培育大学生契约精神,充分激发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其正确认知、判断网络现象,形成较高的网络法治素养,促进大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学。由于地域、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历史传承等的不同,各少数民族文学也显示与众不同的民族性。应
在西晋历史上,张华无论是在政界还是在文坛,无疑都是一个重要人物,声名显赫。晋初张华任中书令,加散骑常侍,力劝武帝排除异议,定灭吴之计。统一后张华被封广武县侯,封邑万户,至惠帝时
日常化与陌生化效果贯穿了电视节目创新的全过程,连接起了传者与受众,从起点到终点,从内容到形式。无论是电视受众、电视创新主体,还是电视创新手段,电视节目创新都面临着如
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拉动了对建筑行业的需求,也进一步提高了建筑施工技术水平。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态势良好,也促进了城市化发展的进程。而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与能源
当前,公路工程建设依旧蓬勃发展,在工程设计、施工和检测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规范,遵循道路设计的基本原理,加强质量监督,杜绝工程隐患。本文作者结合设计规范和工程实例谈谈
免疫印迹(Immunoblot)又称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是分离和识别复杂样品中特定蛋白的常用技术,分辨率和实用性能高,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应用于蛋白的定性和半定量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