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2006~2007年每年的3月~4月间,在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龙王庙地区对春季迁徙的水鸟所进行调查分析的观察,采用全事件记录法和定点观察法,通过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以及聚类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所得研究结果表明:(1)种类。在兴凯湖地区记录到春季迁徙水鸟6目11科41种。其中,鹳形目3科4种,雁形目1科25种,鹤行目2科4种,鸻形目3科5种,鹈形目1科1种,鸊鷉目1科2种。雁形目鸟类占总种数的61%。分布型以古北界鸟类为主,共统计到25种,占调查总种数的61%。其次为广布鸟,共统计到16种,占调查总种数的39%。(2)迁徙时段。雁鸭类迁徙高峰出现在3月22日到4月6日间。雁类与大天鹅多在9:00-11:00间形成迁徙高峰。鸭类多在18:00-19:00间开始迁徙。鹤类迁徙高峰出现在3月26日-31日到4月3日间的10:30-12:40间。鹭类迁徙高峰出现在3月30日-4月2日到4月6日间的15:30-16:00间。鸭类水鸟在夜间的迁徙数量数量占整体数量的绝大多数。在兴凯湖地区鸟类迁徙到达的次序依次为植食性水鸟、水面食鱼类水鸟、水下动食性水鸟。(3)气候影响。兴凯湖地区迁徙的水鸟与雪被厚度变化的相关性最大,与云层高度及阴晴状况的关系较大。湿度与风速对迁徙所体现的作用不明显。风向对水鸟迁徙的影响最小。当各种气象条件都不适易迁飞时,鸟类出现返迁现象。(4)迁飞形态。迁徙的水鸟队形随着队伍中数目的增加而逐渐出现从“一”字形变为“人”字形,“人”字形队伍出现的比率高于“一”字形。含有亚成体的队伍在飞经地标物时比不含有亚成体的队伍有较高的在地标物上空盘旋的概率。在有着混群迁飞的队伍中,混群物种的体形与扇翅频率接近被混的物种。迁飞鸟类的飞行高度与体型呈正相关性。(5)取食与停歇。由于取食地与停歇地面积有限,造成停歇水鸟生态位明显分化。分化的取食类型为:湖面表层取食型,河面表层取食型,火烧地及农田取食型,湖面下层取食型,河面下层取食型与杂食型等7种。分化的停歇型为:湖口冰沿混群停歇型、湖口冰沿非混群停歇型、湖口水面混群停歇型、湖口水面非混群停歇型、火烧地停歇型、河岸停歇型,河面停歇型等7种。集群时分为混合集群型、同种集群型、单独个体型等3种集群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