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翅的山鹰——西南凉山彝区艾滋病民族志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mu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试图探讨改革开放以来凉山彝族自治州日益泛滥的海洛因和艾滋病问题发生、发展、后果、地方和国家应对以及这些议题背后的文化逻辑和社会动力。其核心问题是,在转型时期的中国,民族地区的彝族如何在国家和社会关系的变动中发生人口流动和文化变迁,这一流动和变迁过程中伴随着怎样的社会调适和文化重构,毒品和艾滋病问题与社会文化结构及其变迁之间有着怎样的潜在联系。通过对凉山民族地区昭觉县竹核片区伍合村的场景描述和历史追述,本文试图说明艾滋病问题既是民族地区自身社会转型失败之痛,也是国家-社会、传统-现代、城市-乡村、汉族-少数民族等多重结构关系调适失败之后果,更是伴随着现代化、市场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带来的政治经济不平衡在民族地区的集中表现。  首先,以区域历史叙事的框架描述了凉山地区的国家化过程。试图结合历史文献和传说对大凉山彝族社会自身的历史与结构进行梳理。这是一种与中央王朝书写的历史并不完全一致的"他者的历史"。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重新发现当今彝族社会的运行规则和知识体系,才能理解一些与现代艾滋病相关的地方应对行为背后的文化逻辑。(1)通过对彝文文献、汉文文献和口传历史的解读,试图还原传说时代的彝族演变和王朝时期的国家与地方互动中"中心"与"边缘"的建构历程。(2)试图描绘清末民初时期,在西南中国这一"世界鸦片市场和最大鸦片生产地"的鸦片种植、运输和消费过程中,近现代国家如何与地方社会进行互动。指出鸦片的泛滥有力的支持了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和汉人移民定居者对国家权力渗透的抵制。(3)揭示了共产党新政权建立以后,如何通过意识形态宣传和武力打击结合的方式平息凉山地区的彝民抗争,并通过包括禁毒运动在内的系列运动将国家政权建设深入基层,将社会主义国家形象植入人心,从而建构出民族地区对整体民族国家的认知和认同。  其次,以社会空间理论为分析框架,通过一个村庄的故事叙述对改革开放以来凉山地区毒品(海洛因)的再次出现过程进行了梳理。指出城乡二元体制的松动带来的人口流动,是"问题"出现的背景。人的流动带来的社会结构变迁与社会关系再生产,是"问题"出现的原因。(1)描述了1980年代中后期以来竹核坝的彝族青年的城市生存过程。通过个人故事、类型化叙事以及空间分析的手法对他们在都市中的冒险主义生活进行了阐述。(2)指出通过对传统社会资源的异空间移入和对情境中社会关系的再整合的空间实践,外流的彝族乡村青年在都市生活秩序中生产出自我群体的认同和日常生活空间,这一过程伴随着犯罪与毒品。(3)对海洛因从城市流向乡村的原因、过程和后果进行了论述。同时,基于城市化与国家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对位于凉山腹地的竹核坝社会结构特殊性与现代境遇进行反思。  第三,对村庄中因海洛因滥用引起的艾滋病后果进行了宏观把握、微观统计、趋势预测和风险评估。(1)调查到村庄所有死于海洛因、艾滋病或相关原因的年轻人情况,并观察了村庄所有尚在世的艾滋病人生存状况。同时对吸毒与艾滋病死者遗留下的残破家庭生活和活在死亡阴影中的存世艾滋病人家庭生活进行了描述。文章试图指出,艾滋病村庄的社会结构已经残缺。从海洛因到艾滋病,受到伤害的对象包括了个体、家庭、家支、社区乃至整个彝族族群。(2)村庄的艾滋病流行已经呈现出从吸毒的男性感染者通过性途径向配偶或其他性伴侣传播的趋势。(3)指出凉山彝族地区艾滋病流行的文化属性。性的社会网络建构与当地的社会结构、婚姻形式、居住方式、家庭结构、家支制度等因素密切相关。社会文化因素对个体性行为的影响不但体现在性行为中安全套的使用和认知等方面,更重要的是,具有民族和区域特点的性的社会网络也在深刻影响着艾滋病病毒在当地彝族人身体上的流动风险。  第四,从地方文化传统应对艾滋病的角度对凉山地方社会基于传统医学和宗教系统的艾滋病治疗和关怀行为进行描述和分析,发现彝族的民间医疗体系、家支社会结构和生死观在面对艾滋病时的文化反应。(1)对彝族社会"神药两解"治疗模式进行研究。通过对毕摩诊断治疗疾病的方法、工具和逻辑的分析,呈现出神解疾病的地方性知识。(2)对彝族社会艾滋病无歧视的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文化体系中对"洁净"与"危险"的认知思维以及社会结构中的"家支整体主义"是出现无歧视的艾滋病的深层原因。(3)通过对艾滋病人葬礼过程的仪式观察,深入探讨了彝族社会中独特的生死观、鬼神观和祖先观念,指出艾滋病人死亡处理与其他死因处理的异同以及灵魂归属的终极关怀问题。  第五,对基于传统的民间禁毒协会、基于资源整合的精英式非政府组织、国家结构性医疗体系以及国家动员式的禁毒防艾和"文明新生活"运动进行艾滋病防控视野下的解读,呈现出多元主体围绕艾滋病防控主题所展开的社区拯救行动。(1)对自下而上的禁毒组织的出现、发展和转型进行了描述,指出国家权力对地方社会中禁毒和艾滋病防治事务的全盘接管挤压了民间自治空间。(2)以凉山本土最早最大的非政府组织凉山彝族妇女儿童发展中心为例展现了地方知识分子精英阶层通过资源整合开展民族自救行动的过程,指出中心开展项目的目的在于从社会自救到文化自觉,实现顺利现代转型,拯救民族前途。(3)对国家、州、县、乡、村等不同层级的疾病防控部门的艾滋病应对进行描述。提出要发挥民族主体性,进一步整合国家与民间资源,跨越制度性与结构性的障碍,以问题意识为导向,形成更为有效地艾滋病社会控制机制。(4)考察了声势浩大的"摘帽工程"和"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两项活动。认为国家运动式自上而下的行政动员由于和民众传统文化基础的割裂,有其失败的必然性。应当从民间禁毒协会和凉山彝族妇女儿章发展中心的经验与教训中觉醒,重视地方社会民众和文化传统的主体性,倡导社会自救、文化自觉、民族自强的发展理念。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矿山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许多矿山已从浅部开采走向深部开采,矿山建设和采矿技术也不断地创新与发展,建设无废或少废矿山、环境友好型矿山、花园式
中韩两国之间的历史交往源远流长,但是中韩两国建交时间较晚,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两国之间才又恢复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甚至出现韩流现象。近年来中国经济的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发充分暴露了食品安全形势的严峻性,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大量的市场失灵和政府监管失灵等问题。200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明确了政
本文的题目是中国环评公众参与主体法律问题研究。论文以PX项目频繁发生以及两会环保提案为切入点,提出中国建构环评公众参与主体法律制度的研究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价值,以公共
学位
学位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学位
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十分重视生态文明的建设。本文通过对乡镇政府推进生态旅游业发展的研究,旨在理清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思路,实现乡镇发展模式的多样化,从而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带
为了从GPS监测序列中有效提取出变形和振动信息,该文采用奇异谱分析的方法,分别对GPS仿真监测序列和苏通大桥的实际监测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奇异谱分析能够有效分离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