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铁隧道底鼓病害成因机理研究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abo3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隧道底鼓是隧道建设和运营中常见的工程病害之一。隧道底鼓会引起隧道底板的局部上拱,破坏铁路轨道的平稳。严重的底鼓会破坏隧道的支护结构,对列车的安全运行造成巨大的威胁。此外,由隧道底鼓引发的列车限速,不仅会导致时间上的浪费,还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查明隧道底鼓的成因机理对底鼓隧道的整治和相似隧道的设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隧道底鼓的成因机理具有极其重要的经济意义和工程实践意义。本文以西成高铁某隧道的底鼓病害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查、资料收集、理论分析、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等方法,总结了隧道底鼓的常见影响因素和成因机理;结合研究区隧道的地质条件、病害段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和隧道支护结构的施工质量,分析得到隧道底鼓病害的成因;并对底鼓病害的成因机理和发展过程进行了研究;根据现场岩体的应力变化,设计开展三轴卸轴压蠕变试验,研究了隧道底鼓蠕变的规律,验证岩体蠕变是隧道底鼓的主要成因;使用FLAC3D模拟西成高铁某隧道的底鼓蠕变,通过模拟结果和实测数据的对比,证明岩体蠕变是隧道底鼓的主要成因。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1)通过对29座底鼓隧道案例的统计分析,归纳了隧道底鼓的常见影响因素。根据西成高铁某隧道的地质条件、病害段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和隧道支护结构施工质量,得到研究区隧道底鼓病害的成因为围岩破碎、隧道部分地段混凝土厚度及强度不足和岩体蠕变。(2)西成高铁某隧道的底鼓是软弱破碎岩体在局部应力集中和岩体蠕变作用下,向隧道临空面挤压而形成的具有明显时间效应的挤压流动型底鼓。隧道开挖后,围岩应力发生重分布,产生了局部的应力集中。局部的高应力会使软弱破碎岩体向隧道的内部空间挤压流动,形成初期的底鼓现象。而应力的重分布又会诱发隧道底部岩体的流变,流变变形经破碎岩体区放大,形成了具有时间效应的底鼓。底鼓在隧道部分地段混凝土强度和厚度不足的加剧下,最终形成了隧道的底鼓病害。(3)对底鼓病害段取得的岩样,进行长达9个月的三轴卸轴压蠕变试验,研究不同含水条件下,页岩、泥灰岩和泥质灰岩的蠕变特性。结果表明,当轴向应力卸除时,试样会产生瞬时变形和蠕变变形。试样的蠕变变形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加,其中泥灰岩的增幅最为明显。不同岩性、不同应力条件下试样的变形趋势与现场隧道底鼓的趋势基本一致。由于现场隧道的蠕变还未完全稳定,导致计算的底鼓量大于实测底鼓量。通过试验结果与监测数据的对比,可以得到:岩体蠕变是研究区隧道底鼓病害的主要成因。(4)使用FLAC3D模拟了西成高铁某隧道的底鼓蠕变,结果表明,随着隧道开挖,隧道的顶板、底板以及拱腰处出现了明显的应力集中,致使该处岩体出现了显著的变形。在隧道断面上,隧道中心的底鼓位移量最大,并且底鼓位移量向着隧道两侧逐渐减小,呈现出对称性的变化。在隧道中心处,底鼓位移随着距底板深度的增加而减小。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监测数据基本一致,证明岩体蠕变是研究区隧道底鼓的主要成因。
其他文献
本文以汶川地震5个重灾区10个灾后重建居民点作为研究样本村,探索影响农村居民对地震灾后重建居民点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满意度与重要性评价,再通过各变量的满意度与重要性交叉分析,探究提升农村居民对地震灾后重建居民点满意度的机制策略。文中提出的满意度影响因素不仅可以丰富地震灾后重建居民点满意度影响因素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同时,提出的提升满意度的机制策略对地震灾后重建居民点未来建设具
学位
目前,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是我国的重大战略目标。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抓手。对于农村经济发展而言,公路交通运输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十四五期间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总投入量预计将超过2.5万亿元,这为农村公路建设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但同时也面临巨大的挑战。以往农村公路建设存在投资资金利用率低以及人力、物力和资源配置不均等问题。如今如何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减少投资资金的浪费等问题亟待
学位
近年来巨大地震频发和连续主震的新特点,使得建筑结构在遭遇高于设防水准的大震时受到严重损坏而难以恢复其使用功能,因此如何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以应对可能遭遇的大震成为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作为结构主要抗侧力构件的柱,钢管混凝土(CFT)柱因能充分发挥钢管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的特性,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因而在实际工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而钢管混凝土柱中钢管的局部屈曲是影响柱承载力和延性的重要因素,已有研究表明如能改
学位
在对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地震动力研究中,我们通常假设地震动方向沿大坝主轴方向输入,并未考虑地震波振动方向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此外,当地震波为浅源地震或者坝址距震源较近时,地震波并不是从垂直方向入射的,而是以某个倾斜角度斜着传播来的,具有一定的空间变化不确定性。在工程设计中,若我们仅考虑地震动沿主轴和垂直方向输入,而不考虑地震动的其他输入方向,所得结果或许不利于大坝安全,甚至偏于危险。因此,研究地震波
学位
天津滨海新区正进行着吹填造陆工程,吹填土具有蠕变性,蠕变包括主固结阶段和次固结(蠕变)阶段,这使得吹填场区地基不仅在施工期间会产生较大沉降,也会在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的不均匀变形。如若天津港输气管道因地基沉降发生挤压变形,最终导致天然气泄漏,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认真研究吹填土的工程特性对工程施工和工程安全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天津港滨海新区吹填土为基础,进行了室内试验
学位
近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西部大开发的持续推进,高速公路及隧道不断向山区延伸,山区地形复杂并长期经受暴雨和风化剥削,使道路沿线不可避免的遭受到山区地质灾害的侵扰,危岩崩落已经成为山区常见的地质灾害。由于危岩崩落的偶然性和不可预测性,棚洞结构在我国已经成为最重要的危岩防治手段。本文依托于某工程项目,以门式棚洞为研究对象,通过有限元软件模拟落石冲击作用下棚洞结构的动力响应,系统地分析了单落石和多
学位
地震常常造成山区斜坡次生灾害的发生,由此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甚至远远超过地震带来的直接危害。以“5.12汶川大地震”为例,因其震级高且动力作用时间较长,导致四川、甘肃、陕西等地区遭受严重破坏。秦岭南部勉略宁变质岩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区域内不稳定斜坡极为发育,其中以片岩反倾斜坡最为典型,其岩体结构性较差。研究该区域片岩反倾斜坡的动力响应特征及破坏机制,可为有效防灾减灾提供参考依据,具有一定的理论意
学位
随全球气候变暖,山区工程活动加剧,我国西南地区近年来高位高危崩滑体灾害频发。该类灾害具有显著的突发性、隐蔽性特征,且运动过程表现出“崩—滑—流”的组合特性,流动距离远、冲击破坏力大,往往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通常定义为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灾害。因此,开展滑坡-碎屑流灾害运动特性与冲击效应研究,对山区工程选址、治理工程设计、定量风险评价和预警预报等具有重大意义与经济价值。本文以贵州关岭滑坡-碎
学位
滑坡复活会直接威胁到基础设施,危害公众安全,前人研究集中在对滑坡复活后进行治理,但在对于治理后的滑坡复活机理方面研究较少,所以对治理后滑坡复活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依托茂县团结村西侧滑坡工程背景,利用极限平衡理论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针对滑坡治理后复活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研究。本文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茂县团结村西侧滑坡体积约42.2万m~3,属于中型土质滑坡。(2)采用Geo Studi
学位
斜坡岩体的震裂损伤效应具有高隐蔽性,一般的现场调查难以直接查明,在长期重力作用和降雨诱发作用下,极易造成突发性崩滑地质灾害。自2008年汶川地震以来,强震区震裂山体失稳破坏事件已达到数十起,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其中以2017年6月24日6时在四川省阿坝州茂县叠溪镇新磨村发生的高位远程滑坡最为典型,共造成十余人死亡,七十多人失踪。地震岩体震裂损伤是地震地质灾害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以地震造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