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柯林武德(R.G.Collingwood,1889-1943)是20世纪一位多产的却遭人误解的哲学家、历史学家及考古学家。他的思想性格表现为繁富多变,又兼有转型时引领式的特征。他秉承了历史思想的理性主义传统,然与抽象思辨的历史哲学殊异的是,他构建的历史理性批判体系却扎根于考古学与罗马不列颠史的经验研究,力求实现哲学与历史学的融贯统一。近年来,柯林武德的未刊手稿与研究著作获得大量的出版,这激起了研究者的理论兴趣和实践探索。就国内研究而言,我们的研究虽然产生了不少的成果,然与西方同行研究相比,国内研究者仍有待于批判地吸收和借鉴他们的理论资源,藉此重新系统地评价柯林武德的贡献及现实意义。20世纪70年代之后,历史哲学深受“语言学转向”所带来的冲击,叙事主义的历史哲学将视线主要投向了叙事文本,历史叙述的审美层面、史学的修辞特性以及历史编纂的伦理内涵,这些构成了其思考的重要范畴。然而,叙事主义的历史哲学仍关心历史认识的逻辑、史学方法等问题,这些问题与分析的、批判的历史哲学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历史哲学的转型亦深受史学实践的影响,政治思想史、考古学理论、历史人类学、微观的文化史研究拓展了历史哲学的思考范围,历史哲学呈现出多元的、以历史叙事为主线的研究态势,哲学的傲慢得以消减、尊重史学实践成了当下历史哲学研究的主要特征。作为分析的、批判的历史哲学家,柯林武德探讨了“构造性的历史学”、“先验的想象”、“历史证据”等问题,这些问题既与叙事主义的历史哲学关注的问题相关,又有助于纠偏后者在理论观点和逻辑上的过失。本文选取了“历史”、“证据”与“想象”作为此项研究的题眼,旨在从历史与逻辑的视角阐释柯林武德关于历史学性质的思考。就方法论而言,论文遵循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路数,结合了史学研究中的案例作为论证的基础。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第一章“柯林武德与西方史学观念的变革”,主要概述了柯林武德的生平、著作以及手稿编辑情况,侧重评析他的历史编纂学与历史主义的史学思想,藉此阐明形成其历史哲学的社会与思想语境。
第二章“历史证据的理论与实践”,论文从跨学科的角度比较了证据所具有的功能与意义,重点考察了史学研究与司法领域的异同。论文试图发掘柯林武德的考古学和罗马不列颠史的研究经验,分析了“问答逻辑”对于历史事实、历史知识的客观性与真实性的意义,据此提出一种“元-证据”的概念。论文以“约翰·道埃之死”为切入点,分析了柯林武德何以选择侦探小说的原因,并从文化史的角度叙述了侦探小说的伦理内涵与方法论,藉此表明柯林武德对西方文明的忧思。
第三章“历史想象与思想的‘重演论’”共分四节,分别考察了历史想象的认识论基础、“先验的想象”与历史叙述的关系,旨在辨识历史叙事与文学叙事的异同,并指出历史知识渗入了叙述者的审美旨趣与价值伦理观念。
第四章“柯林武德中文形象的多重建构”,勾勒了柯林武德的历史哲学的接受史。论文从时间与逻辑的角度梳理了文献引介的路径与分歧,阐述了研究社群与中文学者所关心的几个命题。其后,以《历史的观念》的中译本作为个案,分析译本传播的历史性,并从诠释学的理论介入到他的史学思想的接受史。在批判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语部分尝试重新评价柯林武德的历史哲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