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收缩城市活力演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li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区域发展格局的不断演化,城镇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城市收缩与城市活力在我国城市转型发展中日益受到关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和《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中,从国家层面重点指出要重视“收缩型中小城市”的发展,由此可见,收缩城市的治理与转型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市高质量发展中的地位愈发突出。同时,城市活力作为评价城市品质、衡量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其水平越高则代表城市拥有更高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就收缩城市而言,人们通常默认为城市收缩引发的经济和社会等负面影响会导致城市活力水平的明显下降。然而,城市收缩是否一定会带来城市活力的降低,收缩城市与增长城市的城市活力有何差异性,影响收缩城市的城市活力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内容理应成为认知城市收缩、挖掘城市收缩与城市活力内在联系、促进收缩城市高质量发展中亟待研究的科学问题。当前,收缩城市和城市活力均为研究前沿和热点,在追求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背景下,城市收缩带来的多重效应、城市转型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提升等内容成为新时期收缩城市研究亟需关注的重点内容。东北地区城市收缩现象在中国最为典型和突出,随着人口流出的逐步加剧,城市用地大量闲置、空间逐渐衰败等问题不断恶化,其城市收缩渐有发展为区域衰退的迹象。鉴于此,本文选择城市活力这一收缩城市研究的全新视角针对东北地区开展收缩城市识别及城市活力演化研究,对比收缩城市和增长城市的活力,并重点探讨收缩城市的城市活力特征和影响因素,探究城市收缩与城市活力的关系及收缩城市活力提升路径,以期进一步丰富收缩城市的研究视角,为提升收缩城市的城市活力、破解东北地区区域衰退困境、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及为东北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提供参考。本文明确定义城市活力的概念,将传统社会统计数据与新兴大数据相结合构建城市活力多指标评价体系,刻画了东北地区城市活力时空演化格局。并将人口指标作为判定城市收缩的核心指标,以此识别2010—2018年东北地区的收缩城市,分析不同类型城市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形成原因后,重点关注了收缩城市的城市综合活力及活力系统的演化特征,并将其与增长城市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剖析了影响城市活力提升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期为城市收缩与城市活力的科学研究提供新思路,也为东北地区收缩城市的治理与城市活力水平的提升提供新启示。从本研究中得出如下结论:(1)研究期内东北地区整体活力水平明显提高,但2014—2018年的增长速度明显低于2010—2014年这一阶段。在空间上呈现为稳定的“核心—边缘”的活力空间格局和“北低南高”的省际空间差异格局,研究期内该地区的活力重心逐渐由南向东北方向移动,黑吉辽三个省份之间的省际活力差距进一步缩小。(2)以人口变化为核心指标制定判别标准,判别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东北地区共有16个收缩城市,7个增长城市,空间上呈现“收缩与增长并存,收缩集聚性显著”的分布特征,究其收缩原因主要表现为自身区位条件差、资源衰竭和增长城市虹吸效应等。其中,东北地区最典型的收缩城市类型为资源衰竭型城市。(3)收缩城市的综合活力水平较低,大部分城市活力排名位于东北地区的中下游水平。根据城市活力系统结构的协调特征将收缩城市分为高活力高协调、低活力高均衡、高变化低协调三类。其中,抚顺、本溪和阜新的城市活力表现较好,伊春、鹤岗、白山、鸡西等城市活力水平始终较低,齐齐哈尔、黑河等城市活力变化较为剧烈。(4)增长城市的综合活力明显高于收缩城市,其综合活力始终处于上游水平,且能保持稳定的发展状态,而收缩城市的综合活力水平较低,且变化趋势不明显,提升幅度较小。具体到各项城市活力系统,增长城市的经济活力系统水平都明显高于收缩城市,但个别收缩城市的环境、文化和社会活力水平表现相较于部分增长城市反而表现较好。同时,研究发现各活力系统之间协调发展对于城市活力水平的稳定提升具有决定性作用。(5)城市活力的主要障碍因子为功能混合度、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和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环境活力、空间活力、经济活力系统对于城市活力的影响作用要大于社会活力和文化活力系统。针对已经历经济发展危机的收缩城市而言,城市发展要转变发展观念、积极应对收缩;倡导精明收缩、促进协调发展;转变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环境治理、提升宜居品质;促进功能融合、提高空间活力。
其他文献
民营经济作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国内新冠疫情困扰的形势下,民营企业的发展举步维艰,民营中小企业想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改变以往粗犷式的经济发展模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当期竞争激烈的社会背景下,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要加大研发投入、实现创新驱动、不断增强自身竞争力,从长远来看,这也对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
学位
企业嵌入的社会与知识网络在交互过程中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一方面技术与市场环境的动荡加剧了知识资源的竞争,使提供关系交流与知识流动的网络平台更显价值,另一方面,自身资源有限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更需在嵌入的交互网络中有效获取异质性知识,从而加快创新的步伐。但是,目前关于社会网络与知识网络的交互概念仍很模糊,对于网络交互提升创新绩效的具体逻辑也缺乏探索。因此,探究在动荡环境下企业如何在网络交互中搜索
学位
工业革命后的环境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各种气候变化问题对人类社会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在研究当下气候变化的同时,部分学者试图通过研究过去环境变化过程以寻求对当下甚至是未来环境变化的启示,古环境研究对于气候问题有重要的意义。泥炭作为古环境研究常用的信息载体,记录了古环境变化的诸多信息,广泛生存在泥炭藓泥炭地中的有壳变形虫凭借其数量大、耐受域窄、对环境响应敏感等特点在指示泥炭地水位变化上具有明
学位
建设项目不仅是资源配置和价值创造的过程,而且由于项目技术复杂、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参与者多、外部环境不断变化等特点,增加了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所以建设项目还包括风险管理的过程,项目风险管理作为约束风险事件负面影响的重要手段,且以风险为契机捕捉机会,在项目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确保项目按时保质保量完工,就要对以上风险因素进行识别与监管。风险管理作为项目管理活动的补充与完善,进行整体、全面
学位
叶绿素是植物参与光合作用的重要色素,具有反映植物生长健康状况能力,是研究植物生理特性的重要依据。叶绿素含量变化对植物光合能力、生长阶段和病虫害监测具有指导作用。因此,快速、无损地获取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Leaf Chlorophyll Content,LCC)对于植物生长和森林生态系统监测具有重要意义。传统叶绿素分析方法使用化学试剂萃取的方式进行获取,耗时长且具有破坏性。遥感探测技术利用反射光谱信
学位
学位
土壤粒径作为土壤最重要的属性之一,是影响土壤表面结构、土壤水力性质和植物养分可用性的重要因素。此外,了解土壤粒径大小的时空变化对于理解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地表渗透以及风和水的侵蚀也很有意义。因此,在不同区域尺度估算土壤粒径大小是十分有必要的。但在当前对土壤粒径的估算研究中,经验与半经验方法中主要是基于单波段反射信息。而区域内不同土壤类型之间的异质性或者变化的入射条件,都会改变反射,这会对基于反射信息
学位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城镇化是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内容。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将新发展理念与以人为本相结合,成为区域全方位发展的重要途径。城市群是城镇化质量提升的主要载体,更是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区域。近年来,我国关于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研究成果逐渐增多,但多以全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等为研究对象,基于城市群尺度和东北地区开展的研究较少。本文立足于东北地区的城市群,
学位
北方泥炭地占全球陆地面积的3%,储存的有机碳大约为455 Pg,占全球土壤碳储量的30%左右,是全球重要的碳“汇”,对全球碳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几十年,全球变暖导致的区域泥炭地环境气温升高、水位下降等已经显著影响了泥炭地泥炭矿化速率,进而导致泥炭地碳循环模式发生重要改变。由于表层和亚表层泥炭的有机质性质和微生物特征不同,其矿化速率以及对温度变化的响应也必然存在一定差异。所以,要准确认识泥炭
学位
在我国城乡二元结构、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背景下,“控辍保学”是过去一段时间内推进农村教育现代化,保障城乡教育公平的基础性工程。但“控辍保学”关注更多的是以“控辍”为重点的在校生数量问题,对于以“保学”为重点的在校生教育质量问题关注较少,学生的适应性问题是关涉学生教育质量的关键。农村初中生在学校存在着学习效果不佳,升学动力不足以及由家庭、学校教育能力欠缺引发的各种失范、越轨行为。农村初中生的学校适应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