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掺杂NaYF4发光材料的光学跃迁特性及发光热稳定性研究

来源 :大连海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jiawei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照明、冶金、载运、船舶、生物医学所应用的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稀土掺杂NaYF4纳米粒子因其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质以及稳定的化学性能,毒性低以及大的Stokes位移等优点,使其在温度探针、光电显示、生物成像、荧光探针以及生物传感器等领域快速发展并具有广泛的应用。因此,本文以NaYF4作为基质材料,分别用不同的合成方法合成了不同稀土元素掺杂的生物医学探针材料和照明材料,探究了其光热转换性能、温度传感特性和光学跃迁特性,结果如下所示:(1)通过高温热解法制备了 NaYF4:Dy3+/Yb3+@NaYF4:Er3+/Yb3+核壳纳米粒子。研究了其温度传感、荧光温度猝灭和光热转换性能。通过荧光分支比(FIR)的测量表明,NaYF4:Er3+/Yb3+壳粒子在温度检测和读数方面具有良好的性能。同时,还证实了 Er3+的绿色荧光温度猝灭的主要原因是由于4S3/2态的非辐射跃迁几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此外,基于实验确定的核壳结构的温度传感特性进一步的研究了光热转换性能。证明了核壳纳米颗粒可以有效地将激发光能转化为热能。(2)通过自燃烧辅助氟化法合成了掺有不同浓度Sm3+的NaYF4晶体。用X射线衍射(XRD)检测了荧光粉的晶体结构,并确认了 NaYF4:Sm3+为纯相样品。光谱数据表明了激发波长依赖于Sm3+掺杂浓度。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D-D)被证实是Sm3+之间能量转移的主要机制,并且在Van Uitert模型的基础上再次证实了这一结论。在Judd-Ofelt(J-O)理论的框架内研究了 NaYF4:Sm3+的光学跃迁特性,获得了感兴趣的跃迁能级的辐射跃迁速率和本征寿命。进一步详细研究了随温度变化的荧光发射,发现基于Arrhenius模型的Crossover过程可以很好地解释4G5/2能级的荧光温度猝灭行为。(3)通过自燃烧辅助氟化法合成了不同Dy3+浓度掺杂的NaYF4:Dy3+结构晶体。利用XRD和扫描电镜(SEM)确定了合成了β-NaYF4纯相样品。通过观察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发现了 Dy3+掺杂浓度对光强的影响,并在Van Uitert模型的基础上证实了 D-D作用是Dy3+能量转移的机制。通过计算了 NaYF4:Dy3+荧光颗粒的黄蓝光比(Y/B)和研究色坐标参数,为白光LED照明材料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新的发展。
其他文献
引信发火控制系统是引信的主要组成之一,以起爆电路“是否允许产生电流”判断为设计依据,要求解决“安全和待发状态控制”问题,保证发火控制系统平时是处于安全状态,而在安全
随着移动数据流量和城市交通环境中车辆的快速增长,车辆用户对于接入互联网的需求正日益增加。目前,蜂窝网络是车辆主要使用的通信技术之一,然而其覆盖并不能完全满足车辆的
高低温试验系统是指能够提供合适的目标温度、降温速率、湿度及压力环境的试验或实用系统装置,高低温试验系统作为仿真环境使用,在航空航天领域中作用尤其凸显。由于被控对象
在不同放电条件的介质阻挡放电(DBD: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体系中,微放电会产生不同的放电模式,直接影响等离子体化学反应过程,从而影响等离子体中活性氧粒子的生成
硫磺矿硫化叶菌P2是一种极端嗜热古菌,其基因组测序于2001年完成,是最早完成测序的古菌,因此注释相比于其余古菌较为完全。但其仍有大量蛋白质被注释为预测蛋白,且蛋白质组中
正交胶合木(Cross-laminated timber,CLT)拥有高强度、防火抗震等一系列优异性能,被广泛应用于中高层木结构建筑中。当CLT用作楼面板或屋面板等承重结构时,承受垂直于板面的
黑色素是是一种异质的多酚聚合物,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微生物黑色素属天然色素类,具有安全、无毒、资源丰富等优点,在食品、化妆品、药品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
近几十年来,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其中偶氮染料和致病菌的污染尤为严重,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因此,开发一种简单、高效和环保的清洁技术来解决上述问
布尔网络是一种简单的逻辑动态系统,它具有二进制状态变量。布尔网络被证实是描述、分析和模拟神经网络、基因调控网络和社会系统的重要工具。随着研究的深入,布尔网络模型开
朝鲜蓟含有丰富的多酚类化合物、蛋白质、纤维素和矿物质元素,具有抗氧化、降血脂、抗衰老、抗肿瘤、降压补肾等功效,值得深入开发。朝鲜蓟粉是朝鲜蓟经清洗、灭酶预处理、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