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条件下麦秸田间原位降解过程中土壤微生物变化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ich_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FACE(Free Air CO2 Enrichmet)系统是在开放条件下模拟大气CO2浓度升高的研究技术,较其他封闭系统能更真实地模拟自然环境,可以很好地反映未来大气CO2浓度升高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本研究利用中国唯一的稻麦轮作FACE系统平台(扬州),在高、低两个氮肥水平下连续两年(2006~2007年)研究添加小麦秸秆条件下,大气CO2浓度升高对稻田土壤中小麦秸秆降解速率、氮素分趋、碳氮转化及功能菌群的变化,并初步解析其生态环境效应。   在中国FACE试验平台稻季土壤中研究大气CO2浓度升高引起的小麦秸秆降解速率差异,结果发现:当前CO2浓度条件下,高氮(250 kg N·hm-2)水平土壤中小麦秸秆的降解快于低氮水平(150 kg N·hm-2)土壤;CO2浓度升高条件下,低氮处理土壤中小麦秸秆的降解速率被提高到与高氮处理相当的水平,这表明大气CO2浓度升高在土壤氮肥相对不足时会显著加速小麦秸秆的降解。   在连续两年的稻季田间试验中,利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添加小麦秸秆降解后的氮素去向,结果发现:大气CO2浓度升高未影响水稻植株对已降解秸秆氮素营养的吸收,但不利于氮素营养在土壤中的持留,特别是促进了高氮处理下土壤中各种可能途径的氮素损失,包括反硝化过程等。结果表明,大气CO2浓度升高在土壤氮素营养相对充足时会加大小麦秸秆降解后氮素的损失。   在研究小麦秸秆降解的过程中,分析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土壤酶活性及碳氮转化过程的影响,结果发现:高氮施肥对土壤硝化、反硝化作用均有促进作用,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没有显著影响,但显著增强脲酶活性,并在减弱硝化作用的同时促进反硝化作用;同时,大气CO2浓度升高显著增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脱氢酶和转化酶活性,有利于土壤中碳的转化和积累,但对土壤产甲烷势没有显著影响。   在研究小麦秸秆降解变化的过程中,发现土壤产甲烷菌的群落组成对大气CO2浓度升高和氮肥水平有一定的响应,但整体变化不明显,处理间相似程度在83%以上;经TA克隆、测序和绘制系统进化树后发现,土壤中产甲烷菌大多为甲烷短杆菌属、甲烷八叠球菌属、甲烷螺菌属等。同时,土壤中甲烷氧化菌的群落组成受大气CO2浓度升高的影响也不明显,各处理之间的相似度也高达85%以上。   综上研究,在添加秸秆的条件下,大气CO2浓度升高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并加速碳氮转化,促进土壤中碳素的持留和氮素的损失,并极可能造成严重的环境效应,但对土壤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的群落结构没有产生显著影响。
其他文献
县级公共图书馆是传播先进科学文化、积累社会资料信息、丰富群众精神文明生活的重要场所.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这
期刊
战略环境评价(StrategicEnvironmentalAssessment,SEA)是环境影响评价(EIA)在法规、政策、计划、规划层次上的应用。国际和国内实践证明,战略环境评价是现阶段促进环境与发展综
采用络合物溶胶-凝胶法,在导电玻璃上成功的制备出ZnO-Fe2O3系纳米薄膜,研究了制备薄膜的各种影响因素,对薄膜在不同光照、不同电压下进行了光催化和光电催化性能的测试。 研
本文采用亲水性玻璃态单体,应用辐射技术制备生物相容性高分子共聚物载体,采用固定化细胞增殖技术固定氨氧化细菌,以流化床为生物反应器,采用SBR运行方式对人工配制含氮废水进行
尾矿是冶炼厂在进行选矿分选作业中产生的废弃物,矿石在选矿过程中被分离出来的目标组分含量最低且不用的部分就被称为尾矿。由于过去对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进行掠夺式的开采,以
快速凝固耐热铝合金是一种高比强、高比刚、热稳定性好的轻质结构材料,可在150-350℃(甚至更高的)范围内替代钛合金或钢材使用.在制备大规格构件上,与快速凝固制粉(平面流甩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已从区域扩展到全球,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当今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在这些重金属中,Hg作为“五毒元素”之首,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安全的威胁尤为
鉴于国内外对人造金刚石金属包膜研究较少的现状,该文主要利用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电子探针(EPMA)、穆斯堡尔谱(Mossbauer)、俄歇光谱(Auger)、拉曼光谱(Raman)、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irectmethanolfuelcell,DMFC)以其清洁、高效和燃料储运方便等优点适宜于用作各种用途的可移动动力源,并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研究和开发的热点。而质子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