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严重危害仔猪健康与养猪业发展。目前,治疗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主要依靠抗生素类药物,但由于抗生素的大量应用,造成严重的耐药性与药物残留问题,因此,研制新型制剂来治疗仔猪腹泻尤为重要。中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具有无耐药性、毒副作用小、成分天然等多种优点。近年来,益生菌的广泛研究与其良好的应用前景为益生菌结合中药开发提供了新思路,益生菌能够将中药进行转化,中药能够为益生菌提供营养,更利于机体吸收,并且增强中药疗效。益生菌发酵中药,是现代中药开发的新途径、新方向和新思路,正在成为研究的热点。为探究中药微生物发酵产物对产肠毒素型大肠杆菌引起腹泻的治疗效果,本研究首先对罗伊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ri)ATCC55730的生长条件及共发酵条件进行筛选;其次选取13味单味中药以及8副复方中药,通过中药MIC值的测定和大肠杆菌抑制试验,发现乌梅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最明显;最后将乌梅与Lactobacillus reuteri ATCC55730共发酵处理,取共发酵液进行大肠杆菌抑制试验和动物试验进行研究。首先建立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模型,然后将15头健康的仔猪(军牧1号)随机分为三组,每头仔猪每天灌喂5 mL 6×10~9CFU/mL的大肠杆菌菌液,直至仔猪全部腹泻后,三组连续四天分别灌喂0.3 mL/kg的乌梅水提液、0.3 mL/kg的乌梅发酵液、PBS进行治疗,每天一次。每两天进行一次体重、采食量等指标的监测,治疗后第0、7、14天清晨采粪检测肠道内大肠杆菌数量,第7、14天清晨前腔静脉采血,进行血常规、血液生化、免疫指标和血清抗氧化能力指标的检测,14天后将仔猪全部宰杀,采集免疫器官称重,取小肠进行病理切片分析。试验结果如下:(1)Lactobacillus reuteri ATCC55730最适生长条件为:100 mL MRS培养基、接种2%Lactobacillus reuteri、温度、转速、时间分别为42℃、180r/min、12h。中药筛选实验中,对13味单味中药及8副复方中药最小抑菌浓度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乌梅、蒲公英、紫花地丁、黄连解毒汤MIC值最小,抑菌浓度均为62.500mg/mL;抑菌直径分别为:2.220±0.036cm、1.300±0.072cm、1.200±0.027cm、1.500±0.065cm,从抑菌结果得出乌梅的抑菌效果最好。(2)乌梅协同Lactobacillus reuteri ATCC55730发酵条件优化,最佳发酵条件为:100 mL MRS培养基接种2%Lactobacillus reuteri、中药含量100%、pH为乌梅液初始值、温度、转速、时间分别为42℃、180r/min和12h。Lactobacillus reuteri与乌梅通过最佳生长条件进行发酵,发酵后取发酵液进行抑菌试验,测定结果显示发酵产物抑菌直径为:2.520±0.023cm。(3)Lactobacillus reuteri ATCC55730与乌梅共发酵产物治疗产肠毒素型大肠杆菌(ETEC)的腹泻效果:乌梅发酵液组平均日增重最高,与乌梅水提液组、大肠杆菌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料重比在各治疗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血清中IgG含量无显著差异;乌梅发酵液组IL-2、IFN-γ的含量较乌梅水提液组、大肠杆菌组高且差异极显著(P﹤0.01);各组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无显著差异,乌梅发酵液组仔猪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高于其他组且差异极显著(P﹤0.01);乌梅发酵液组仔猪脾脏中CD3~+CD4~+T淋巴细胞和CD3~+CD8~+T淋巴细胞显著高于乌梅水提液组和大肠杆菌组(P﹤0.05);乌梅发酵液组和乌梅水提液组小肠病理损伤程度均低于大肠杆菌组;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仔猪肠道内大肠杆菌K88的定植水平,结果显示,乌梅发酵液组K88基因拷贝数最低,与乌梅水提液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与大肠杆菌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由此可见,乌梅与Lactobacillus reuteri ATCC55730共发酵产物对仔猪ETEC性腹泻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乌梅与罗伊氏乳杆菌共发酵后显著提升了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灌服共发酵液后的仔猪生长性能有所提升,同时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本实验为益生菌中药制剂防治仔猪大肠杆菌病奠定了理论基础,为该病治疗开辟了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