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子/空穴双陷阱体系的横向近红外有机光探测器的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enking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红外光电探测器在工业和科学应用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如质量检查、生物成像、健康监测和医疗应用等。有机近红外光电探测器具有生产成本低、质量轻、柔性、可穿戴性、探测波长范围可调和在室温下工作等优点,具有非常大的发展前景。然而,在近红外范围内,具有低能量的窄带隙材料相邻能级间重叠,使得探测器光电转换效率低(光电流小),本征载流子浓度高(噪声电流大),限制了近红外光电探测器的探测率等性能。特别地,光探测器件性能参数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互制约关系,对于光电倍增型光探测器,虽然外量子效率远大于1,但其响应速度也经常因此而严重变慢。针对以上科学问题,本论文以本体异质结为活性层,配合纳米粒子形成独特的电子/空穴双陷阱结构,在横向光探测器和光敏晶体管中,研究探索提高增益、降低暗电流和加速响应的方法,发展高综合性能光电倍增近红外有机光探测器。机理研究表明:电子/空穴的双重存储可以有效地增强内建电场、调控多子捕获、提供载流子复合通道,是实现光电流、暗电流和响应时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关键。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有:1、利用银纳米粒子(silver nanoparticles,Ag-NPs)的电荷捕获作用和本体异质结(bulk heterojunction,BHJ)结构,同时提升近红外横向有机光电探测器(lateral organic photodetectors,L-OPDs)的增益和响应时间。首先,在新型近红外有机光探测器中,探究了PC61BM对响应率(responsivity,R)和探测率(detectivity,D*)等性能的影响,发现L-OPDs的暗电流随着PC61BM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光电流随着PC61BM含量的增加先增加后下降,因此,随着PC61BM含量的增加,D*由于暗电流的增加而不断减小,而R随着PC61BM含量的增加先增加后下降。其次,探究了Ag-NPs对L-OPDs探测性能的影响,验证了Ag-NPs的空穴捕获作用可以有效地降低暗电流、提升D*和载流子的响应速率。最后,在含有Ag-NPs的L-OPDs中,通过增加PC61BM掺杂比例,可以同时有效地提高增益(>1)和加速响应,随着PC61BM掺杂比例(PDPPBTT:PC61BM)从5:1增加到1:1,增益从12.7增加到19.8,下降时间从313.4 ms减少到172.9 ms。与垂直光电二极管相比,具有较长电极距离的横向光电探测器结构对同步提升起着关键作用,使得电荷能够在高PC61BM掺杂比下被很好地捕获,并积累内建电场。长通道距离和银纳米粒子也有效地抑制了暗电流的增加,使得在0.031 m W cm-2@820 nm下具有较高的探测灵敏度1.71×1012 Jones。这对于同时具有高光电倍增度和快速响应的高性能光电探测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用价值。2、通过PC61BM和Ag-NPs形成的空间分离电子/空穴双陷阱体系,获得超高性能近红外有机光敏晶体管(organic phototransistor,OPTs)。在OPTs中,光伏感应光电流与开启电压偏移及捕获电荷的总数成正比。然而,因为高浓度的载流子陷阱位点会引入大量电流陷阱和载流子复合,所以仅仅利用少数载流子陷阱位点来获得高的开启电压偏移反而会降低光电流。我们在OPTs中引入了空间分离的空穴/电子双陷阱,从而获得大的开启电压偏移。电荷陷阱的电流猝灭通过阈值电压偏移得到有效补偿,获得大的光电流。在Ag-NPs厚度为1 nm,PDPPBTT:PC61BM为5:1时,获得了高的光电流和暗电流比(Ilight/Idark,1×10~6)和28 V的阈值电压偏移((35)Vth),从而在0 V栅极电压和0.031m W cm-2@820 nm下获得了高的光响应(5.26×10~3 A W-1)和超高的探测灵敏度(D*shot=8.21×1016 Jones,D*1/f=1.88×1015 Jones)。此外,为了提高OPTs的响应速率,研究了经典溶剂添加剂1,8-二碘辛烷(1,8-diiodooctane,DIO)对OPTs活性层形貌和探测性能的影响,发现DIO使得OPTs中的BHJ形成互穿不连续相,有效地提高了OPTs的响应速率(从标准器件的tr=27.1 ms和tf=113.1 ms到DIO器件的tr=15.7 ms和tf=69.6 ms)。3、将电子/空穴双陷阱体系拓展到双电子陷阱体系,选择电荷捕获更加温和的氧化锌纳米粒子(Zn O nanoparticles,Zn O-NPs),Zn O-NPs相对Ag-NPs较弱的捕获作用,在有效提升光电流和暗电流比的同时不损害响应速度,很好地实现了多参数之间的平衡和同步提升。在硅片和PMMA之间加入了电荷捕获作用相对金属纳米粒子弱的Zn O-NPs。通过调节Zn O-NPs和PMMA的厚度,可以实现无光照和光照下不同的电荷捕获作用。暗态下,Zn O-NPs不捕获电子,保持低的暗电流,而光照下,Zn O-NPs有效地捕获活性层中的电子,导致开启电压右移,获得了大的光电流和Ilight/Idark值,从而获得了高的OPTs探测性能。当Zn O-NPs和PMMA厚度分别为16 nm和30 nm时,OPTs具有超高的R和D*等探测性能。-60 V源漏电压、2 V栅极电压和0.031 m W cm-2(820nm)下,R、增益(Gain,G)、D*shot和D*1/f分别为3.23×10~3A·W-1、4.92×10~3,2.78×1016Jones和8.98×1014Jones。由于Zn O NPs相对较弱的电子捕获作用,在上述条件下,ZnO-NPs对NIR OPTs的响应速率没有影响。
其他文献
发展新的清洁能源是全世界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太阳能以其普遍、无害、量大、长久等优势成为人类社会应用最广泛的清洁能源之一。作为利用太阳能的有效途径之一的聚合物太阳电池凭借其成本低、质量轻、可柔性、可溶液加工并可大面积印刷制备等优势获得了科研和工业界普遍的关注。到目前为止,聚合物太阳电池能量转换效率已经超过18%。聚合物太阳电池能量转换效率的不断突破主要归功于新材料的创新,尤其活性层材料的开发是聚合物
农作物秸秆等木质纤维素中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可以通过预处理和酶解转化成糖类化合物,再通过生物法或化学法制备生物燃料和其他化学品,但目前仍然存在酶解效率偏低和酶解成本偏高的技术瓶颈问题。在木质纤维素酶解体系中添加具有最高临界溶解温度(Upper Critical Solution Temperature,UCST)的甜菜碱类化合物,酶解结束后通过过滤或离心去除酶解木质素,然后将酶解液降至常温,利用其温
研究背景:晚期肺癌患者通常携带有多种基因变异,既往研究表明EGFR突变和ALK重排对免疫检查点阻断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的治疗疗效有不好的影响,然而其潜在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PD-L1的表达和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 burden,TMB)是已经被批准的ICIs治疗疗效预测性生物标志物,然而部分PD-L1阳性表达或者高TMB的患者
微流操控技术已经广泛用于精密制造、材料合成、生命科学和生物制药等高精尖领域,微液滴生成技术和微液滴操控技术是成功实现这些应用的基础。然而在微液滴生成技术和微液滴操控技术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如:生成的微液滴尺寸存在微小偏差以及很难实现对无明显物理特性的微液滴的非接触操控等。这些问题极大地阻碍了微流操控技术的发展。本学位论文以微流体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微流体在多物理场耦合作用下的特性,提出了精密修正微
近些年有机太阳电池(OSCs)由于具有质量轻、成本低以及能够通过印刷方式制备等一系列优势而引起广泛关注。但其光电转换效率(PCE)相比于无机电池来说仍然较为逊色。为了提高OSCs器件效率,研究者们在新材料设计、形貌调控、界面工程以及物理机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此外,通过中间连接层(ICL)将两个具有互补吸收的子电池串联起来的叠层器件结构可以有效降低单结器件中无法同时避免的热损耗和透射损耗,是进一步
随着电子器件的高度集成和小型化,高效的热管理系统已成为维持电子设备稳定运行和出色性能的技术保障。其中,聚合物基导热复合材料(PTCs)以轻量化、绝缘、耐腐蚀、易加工等优势成为热管理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目前大多数PTCs的基体都是来自不可再生的石化资源,且随着电子产品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电子废弃物的急剧增长已对环境造成了严峻的挑战。在当前全球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双重威胁下,利用可生物降解的生
视觉目标跟踪作为计算机视觉最基本的研究领域之一,在视频监控、智能交通、人机交互、医疗诊断、辅助驾驶、视觉导航等诸多场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仅仅给定第一帧的任意感兴趣目标中心位置和目标框的大小,目标跟踪的任务是在后续的视频或图像序列中不断地估计该目标的位置和大小,以便为其它视觉任务提供数据信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视觉目标跟踪进行了不少的研究,并在简单场景(如静态场景的刚性目标)取得了较好的跟踪精度,
新建西宁至成都高速铁路穿越了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以及黄河上游的若尔盖湿地季节冻土区,寒冷的气候、沼泽湿地及冻胀敏感性地基土会使铁路路基产生大的冻胀变形,将影响到路基建设,若处置不当将严重威胁到铁路安全运营。尽管我国在哈大高铁和兰新高铁的建设过程中对路基的冻胀机理与防治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针对若尔盖高寒湿地腐殖质黏土的冻胀特性与工程处治还是缺乏深入研究。为了保证铁路路基的稳定性,探究腐殖
快速城市化建设导致城市地表不透水率和地表径流显著增加,从而引发城市内涝、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等一系列城市水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大力推行以低影响开发(LID)雨水系统构建为核心的“海绵城市”建设。但不同的LID措施具有不同的水文响应和水质处理特性,而且LID措施雨水径流控制能力与特定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密切相关。结合区域土壤类型和降雨特性等自然地理特征,进一步探究和完善LID技术体系,有助于推进我
宋太祖赵匡胤因黄袍加身,继而陈桥兵变取代北周,建立了宋朝;这具有戏剧性的政变,全然因赵匡胤兄弟掌握了禁军,因此成为夺权的最佳助力,太祖登基之后即整顿禁军并削弱藩镇,以"强干弱枝"为其施政的国策,结果产生重内轻外、重文轻武的流弊。又宋太宗亟欲收复对宋的国防具有重要性的燕云十六州,而与辽征战、对立,再来西夏挟辽人之势,时为宋患。《教战守》则是苏轼参加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制科之试所写的策论之一,其